一、 基本情况
(一)地理位置
萱洲古镇坐落在衡山南大门与衡阳、衡东、衡南、南岳区交界处,距县城
(二)地质地貌和气候水文
全镇南北长,东西窄,呈带状,地貌呈丘岗状,连绵起伏,植被覆盖率达到75%。最高处海拔
(三)风景名胜
古镇有上街(坳上)、下街(千年古河街)和两条爬坡而上的石级阶梯(千年古码头)、古建筑(祠堂和吊脚楼)等,
古镇上有几千年留下的古文化遗址(衡山古窑),有历经几个朝代的古庙宇,其中三圣祠是乾隆皇帝游江南亲自选址建造的;有传说中镇守萱洲风水的杨泗水府庙(现在的观潭寺)、济公庙;有宋朝丞相欧阳芳的家人庙——金莲禅寺;有清朝名将曾国藩的外婆居住过的易家院子;有行善积德,又是读书圣地慈善堂;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东汉造纸术的创始人蔡伦的纪念地——蔡侯殿;有民国初年南北战争留下的古战场;有第一次国内战争蒋介石围剿红军修筑的炮楼、碉堡;有南兵名将黄少泉战死沙场而为他建造的巨大陵园和牌楼;有历朝设立的驿道;有多家姓氏的祠堂;还有现仍保留较完整的刘锦公祠,依旧保留着明清建筑风格;有依山傍水,拾级而上,形态各异、古色古香、吊脚楼风味的建筑;有从水面直登山岺的阶梯,犹如衡山的重庆;有鲁讯笔下社戏中江南小镇临河的戏台,及乌蓬船的情调;有散步在古街上多个作坊和店铺,如“天元斋”、“镇兴斋”、“祥隆纸栈”、理发店、豆腐店、石灰坊、染铺、布铺、罐子酒铺、铁匠铺、豆厂、米厂、饭铺、扎棉花、织布等门类齐全,商贾云集,本地的棉、豆、米、楠竹、杉树,外地的布匹、锅子、陶瓷日用品一船一船运进来,又一船一船运出去,从古至今都是人口密集,商贸发达之地,物资云集之地,兵家必争之地,又是诸多古今名人和海外游子的故地,具备了古镇生态旅游的基础建设条件,它犹如一幅巨大的银幕悬挂在湘江河畔的山坡上。
古镇清晨红日喷薄而出,波光粼粼,清风徐来,使人心旷神怡;傍晚,夕阳西下,皓月当空,河水荡漾,平湖晓月,犹如仙境一般。南来北往的船只风帆发发,遥看萱洲古街,白天受千人朝拜,夜晚万家灯火,可谓旅游之圣地,是我县旅游兴县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大源渡库区蓄水之契机,是沿湘江风光带的一个亮点。
但随着历史的变迁,萱洲历经沧桑,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逐渐失去当年的风采;由于库区水位提升,临河的街道已拆,人员搬迁,大有人去楼空之感觉,为此保护并挖掘萱洲的人文及自然资源,恢复和维修古街是当前萱洲党委、政府和全镇人民共同的愿望及要求。
二、开发和修复萱洲古街的可行性分析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有关会议精神,深入落实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萱洲镇党委、政府经过反复调查取证并认真讨论研究,在充分听取广大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曾经聘请过有关专家进行对其分析评估、论证,制定出了萱洲镇二十年城镇总体规划和古镇修复方案,经过几年的时间探索,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为再次制定开发和修复古镇规划,提供了可靠依据。
近年来,“绿色浪潮”风起云涌,以生态旅游中休闲度假、自然风光、水上娱乐尤其突出,因“假日经济”的兴起而蓬勃发展占旅游业的一半以上,萱洲古街别具风韵,至今仍在使用的古码头有着说不完的传奇,刘锦公祠等古老建筑令人流连忘返。享有“五岳独秀”的南岳衡山是我国重点风景名胜区,萱洲古镇可与其联手,分流部分客源,将小镇融入到南岳衡山线路中作为一个景点,留住客人并提供食宿、娱乐休闲服务等。萱洲古镇开发与修复规划中的建设项目由古建筑、古街、生态、绿化、水上娱乐、休闲运动等这些项目组成,使古老的萱洲正朝着古河街的历史文化、生态旅游名镇迈进。
萱洲镇人民政府
二零一四年十月二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