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一)区位面积
本镇位于衡山县南端,西接店门镇,北邻贺家乡,东与衡东县大浦镇、霞流镇隔江相望,南靠衡阳县樟木乡。距县城
(二)建制沿革
本镇是一个具有数百年历史的古镇。相传在今萱洲集镇下洲半华里的湘江河畔,有一沙洲,洲上盛产萱草,故称"萱洲河".萱洲自古以来商贾云集,遂成集镇,1956年设萱洲公社,1984年改为萱洲乡,1994年由乡改镇,1995年5月,原糖铺乡并入.2006年底,全镇辖鱼石村17个组、白沙村17个组、天水村13个组、荷塘村10个组、田家村16个组、沿江村7个组、糖铺村8个组、丰塘村14个组、里石10个组、石塘村12个组、萱洲村11个组、双樟村13个组、堰江村11个组、凤鸣村20个组、升平村5个组、老塘村11个组等16个行政行政村195个村民小组和1个居委会2个居民小组,共4988户,总人口20446人(其中农业人口19480人)。镇政府座落在萱洲村,镇区面积4600亩,常驻人口2000人,是本镇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三)地质地貌和气候水文
全镇南北长,东西窄,呈带状。本区地貌呈丘岗状,连绵起伏。最高处海拔151米,最低处海拔71米。本镇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季风显著。多年平均气温为17.5℃;最热7月份,平均气温28.7℃;多年平均无霜期286天;多年平均降雨量1400毫米。
本镇土壤为酸性红壤,土地肥力较差。植被以经济林为主,植被覆盖率达到75%。全镇16个村中湘江沿线有13个村,洪涝灾害频发,全镇水面2150亩,中小型水库六座,灌溉渠150条,电排18处,水坝50处,全镇大部分农田由九观桥水库供水,境内左右两大干渠供水线路长,抗旱任务重.
(四)物产资源
自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萱洲镇的生态环境一直保持良好,尤其是近年来推行生态示范乡镇(村)建设,推广无公害农业生产技术,发展综合养殖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本镇境内森林植被保护较好,境内拥有较丰富的水产品资源、动物资源和植物资源。水产以鲢、鳙、青、草“四大家鱼”为主,畜禽有牛、羊、猪、鸡、鹅、鸭等,植物除粮油等作物外,林业资源有松、杉、竹、及果木、花木等。全镇粮食年产量一直稳定在10000吨以上,盛产菜油、茶油,豆角、黄辣椒,香芋、鲜长枣、柑桔、李子、桃子、枇杷等,衡山县因萱洲小水果齐全,品味齐佳,而成为湖南省第一批“家庭小水果县”,享誉全国。本镇还是湖南省瘦肉型猪、衡山黄鸡出口的养殖基地。良种猪、衡山黄鸡远销广东、深圳和香港,年出栏生猪30000头以上,家禽出笼300万羽以上。多年来,本镇实施科教兴农战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广适用技术,培植专业大户,农业经济较快增长。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540元。
(五)风景名胜
本镇旅游景点有千年古河街、古码头、明清古建筑刘锦公祠、宋宰相欧阳方家庙金莲禅寺遗址、纪念发明造纸术的蔡伦的蔡候殿遗址,还有镇守萱洲风水的杨泗水府庙(现名观潭寺)。
(六)社会各项事业
教育 清末乡间教育设私塾教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到2006年,全镇计有两所初中、两所完小,两所联校,1所成人技术学校,3所幼儿园,在校生2007人,儿童入学率、普及率、毕业率达100%。2005年完成对萱洲一中的危房改造、一完小厨房的改建和二中厕所、学生宿舍的维修。2006年,全镇共投资7万余元用于萱洲一完小和二完小校舍维修、
卫生 在“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指引下,本镇卫生事业发展很快,人民健康水平空前提高。在及时普查、医治地方病,防治传染病的基础上,做好妇幼保健、计生服务等治防工作。到2006年,全镇计有1个中心医院、1个卫生院、计生服务所1家、村卫生室16家、零售药店3家。全镇100%的人口饮用井水或自来水。 07年4月1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面启动。07年7月初,在全镇妇女中开展免费妇科普查。
计生 计划生育实行现行生育政策,稳定低生育水平。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落实计生家庭奖励扶助政策,关爱女孩工程深入人心,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创造良好环境。
年 份
|
完成四项手术
|
人口出生率
|
计划生育率
|
三查到位率
|
2004
|
318例
|
10.26‰
|
93.61﹪
|
97.8﹪
|
2005
|
315例
|
10.24‰
|
93.06﹪
|
90.2﹪
|
2006
|
317例
|
10.2‰
|
92.6﹪
|
92.1﹪
|
文化 镇建广播站一个,文化站一个,村村通电视,镇区内有网吧一家。天水村委会建有图书室一个.,并成立了红白理事会。萱洲居委会有腰鼓队一支。
基础设施 到2006年,16个村有14个村己完成电网改造,配电总容量6000千伏安。镇村道路三级路面村村通,县级公路1条20公里,村级3米宽以上的水泥路1条2.87公里,3米宽机耕路24条,总里程42公里。2米宽机耕路42条84公里。全镇程控电话2068门,移动、联通通讯建塔3座,实现移动、联通通讯无死角。05年对堰江、凤鸣水库堤干硬化加固,06年投资13万元对田家渡槽全段进行维修。
二.乡镇机构
(一)党委组织沿革
1995年5月以前,萱洲镇所辖范围建立2个乡党委即萱洲乡党委和糖铺乡党委,1995年5月撤乡并镇后,成立萱洲镇党委。下设组织、纪检、宣传、统战、武装等委员和党委办公室,并联系妇联、团委、老龄老干等群团组织。
(二)党的工作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组织党员学习贯彻三中全会精神,1999年冬组织党员学习“三讲”,即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2000—2001年用三个月时间集中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000—2002年全镇党员开展“三学三带”活动,即学理论、学党章、学科技,特别是2005年在乡镇机关和农村党员中分别开展第二批和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真正实现了“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的目标。2004年完成村支两委换届,2006年镇党委换届,并适时提出“要把萱洲打造成衡山南部的中心城镇,要争当衡山经济发展的排头兵”的战略思想和任务,调整并确定思路,并使之形成全镇上下共识。06年七月镇党委带领全镇干群奋战三天三夜,取得抗洪抢险的全面胜利。06年11月28日居委会换届。06年在县委县政府重点工作考核中,我镇为民办八件实事工作名列全县第一,
(三)政府组织沿革
撤乡并镇以前,萱洲镇辖9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 1995年5月以后,原糖铺乡7个村并入。萱洲共辖16个行政村、一个居委会。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镇机关内设机构有:政府办公室、司法办、民政办、财政所、计生办、国土所、水管站、林业站、经管站、广播站、文化站、户籍办、农技站、农机站。90年代末期乡镇机构改革后,国土、林业、水管、农技、农机、户籍等大部分站所从镇政府分流出去。由上级主管机构垂直管理,人事权收归上级主管单位。到2006年底,镇设机构有:党政办公室、司法办、民政办、财政、计生、广播、文化、、经管等。
三.乡镇发展
(一)1998—2008年萱洲镇历届领导:
党委书记:宋贫农、王峰、曹佳祥、杨建伟
镇 长:王峰、成桂林、杨建伟、颜慈宇、袁晓斌
人大主席:成桂林、袁湘麦、李水平、赵桂香
政协组长:杨建伟、崔德荣、郑彪、符云怀、符冬成
副 书记:肖文奇、丁国荣、郑彪、符冬成、颜慈宇、袁晓斌
纪委书记:聂志敏、符云怀、郑彪、符冬成、何谷泉
副 镇长:符冬成、符云怀、唐新娥、王辉、郭文高、谭洪波、赵伏维、屈春茂、易炳焱
(二)社会经济发展
1.发挥优势,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
农业:认真贯彻执行中央1号文件精神,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农业、农村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在形成特色上下功夫,科学发展畜牧业,实现养殖标准化、基地化,2003年末2004年初取得防治禽流感的全面胜利。2004年在县移民局帮助下投资42万元兴建天水养殖示范基地,天水鸡业成为衡阳市农业龙头企业,实施公司+农户+市场的模式,年销售额过亿,在它的带动下,2006年全镇规模养殖户800余户,其中百头猪、万羽禽养殖户突破60户;2004—2005年投资140多万元搞好鱼石、白沙、天水、里石四个村的农业综合开发,鱼石、白沙、天水三个村无公害蔬菜基地500亩以上; 2005年12月荷塘、沿江两村掀起油茶复垦高潮,2006年全镇冬季油菜、蔬菜种植6000亩以上。
工业:工业项目还处于起步阶段,通过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和优质服务来吸引外资落户萱洲。05年里石瓦厂、石塘瓦厂、三鑫页岩砖厂相继建成,06年又引进萱洲页岩砖厂,新增碎石场2个,天水村蔬菜加工厂、堰江腐乳加工厂建成。07年7月三和玩具厂落户萱洲。
小城镇建设:2004年11月29日困扰萱洲多年的马路市场成功搬迁,共投资30万元对集贸市场和街道进行硬化, 2005年镇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2005—2025年萱洲生态旅游小城镇总体规划》,05年11月份成功拍卖出让十三空国有土地,拍卖金65万元,为财政增加收入,2006年农电站对面住宅区和糖铺小区建设相继启动,小城镇规模不断扩大。基础设施逐渐完善,2006年,投资35万元、占地24亩的萱洲敬老院扩建工程三个月时间内全面竣工,院内各项活动设施齐全,环境优美,入住的四十名“五保”老人生活安定;投资80万元的萱洲医院住院大楼全面竣工,9月萱洲医院成功搬迁,切实解决农民看病难的问题。
2.促进农民增收,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认真落实各项惠农、支农政策,巩固税费改革成果,2004—2006年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2937 元、3242 元、3540元,每年增长6%-8%,彩电、冰箱等家电在农户得到普及,
3. 加强宣传教育,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为营造乡风文明的良好氛围,让村民在看、评、比中争当文明村民,紧密结合当前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开展了一系列主题宣教活动,弘扬先进文化;合理建设农村文化生活设施,通过利用现有的图书室,积极引导民间文艺队伍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进一步深化了乡风文明建设的广度和深度;以民为本,着力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尽可能多地组织农村剩余劳动力参加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切实农民的自我发展的能力和就业率,以“无赌、无毒、无盗”为目标,倡导健康向上的文明的生活方式。天水村开展“十星级文明户”评选,助人为乐,邻里和睦,尊老爱幼,勤俭持家的良好风气在村民心中落地生根。
4.实施村庄整治计划,改善农村环境卫生
在全镇范围内大力实施“三清”、“三建”、“六通”,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环境,打造清洁优美家园。示范村天水村制定了一份比较规范的村庄整治规划书,将该村新增村路硬化、幼儿园建设、中心绿地建设、环卫整治、新村委大楼建设等一并进行了规划。村民自行筹资28.8万元,计划新增水泥路三段共计
5.健全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制度,促进村级民主管理。
全面加强镇政府政务公开工作和各村村务公开,力求公开内容具体化、公开形式多样化、公开程序规范化、管理考核制度化。积极推行村帐镇管。2005年6月3日在天水村召开全镇村民自治工作现场会,随后对全镇各村村民自治工作进行验收。镇、村两级干部在为民办实事,谋利益的过程中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重要事情开村民代表大会,按程序办,按大多数人的意见要求办,工作得民心,建立了良好的干群关系。
(三)主要企事业单位发展
在2004年以前,本镇乡镇企业屈指可数,且生产设备落后,管理粗放,规模较小,普遍效益不好。近两年才有大的突破。2005年引进三鑫页岩机砖厂和天水蔬菜加工厂,2006年引进萱洲页岩砖厂和两家碎石场,2007年引进三和玩具厂.1990年到2000年间,本镇各类企业发展较快,为企业发展高峰期,特别是私营个体企业发展迅速,同时随着村镇建设的发展,本镇建筑业、住宅餐饮业和社会服务业等行业也纷纷崛起,总体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全镇有三级资质建筑企业1家,砖厂3家,石料厂4家,砂卵石场6家,在2004年和2007年,萱洲粮站和萱洲供销社分别进行企业改制,通过拍卖、租赁等形式,集体企业全面推向市场。
四.乡镇综合数据统计
(一)人口
1.人口状况
十几年来,我镇人口由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过渡,计生管理工作由过去粗放补救型管理逐步过渡到规范服务型管理。2006年人口出生率为10.2 ‰,自然增长率为92.6%。人口自然增长率和出生率下降明显。
2.人口管理
我镇自1982年人口普查后,户籍管理进入规范化管理,每户均持有户口簿,1988年开始颁发身份证,2006年开始换发二代身份证。
3.姓氏民族分布
民族:本镇以汉族为主,据2006年底统计,全镇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0.3‰,大部分是改革开放后因婚姻关系而迁入本镇。
姓氏:本镇姓氏庞杂,根据2006年统计,全镇有近200个姓。全镇姓氏中,刘、王、赵、张、尹、邓、陈、彭、黄、胡、李、成、谭、周、唐、聂较多。
(二)土地
1.土地资源构成
全镇土地总面积68372.2亩,其中农业用地 21766.6亩,林地24446亩,交通用地659亩。
2.至2006年底集镇建设状况
建成区面积1.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000人;主要街道有3条,老街明清风格建筑急需修护。
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日供水量1000吨,排水管总长2030米的水厂因管道老化、水质较差急需改造。道路硬化面积8000平方米,镇内有35KV变电站1座。
公共设施建设状况:集镇内一个综合型农贸市场占地6012平方米。医院:总占地面积5亩,门诊及住院部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床位20张。学校:集镇内有一所完全中学,一所中心小学,一所幼儿园,总占地50亩,建筑面积9270平方米。
3.农村康居建设
2006年底农村康居建设状况
房屋结构及层数:砖混楼房占70%,砖混平房占8%,砖瓦房占17%,其它结构房屋占5%。
人均居住面积:35平方米/人
(三)电力
2004年10月进行第二次农电体制改革,农电站工作人员定编后,站直及村电工31人,工资由县电力局发放,人财物归县电力局统一管理。
农网改造前,用电按各台区抄表电量与当时定的每度电价,由于高、低压线损,加之“三电”(权力电、关系电、人情电)及偷电现象,造成到户电价较高,甚至部分台区出现过每度电价达1.50元左右。随着电改和减负,进一步规范了用电管理,执行了国家规定电价,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为提高用电透明度,每村台区都设立了电费公开栏,实行“三公开”,广泛接受群众监督。
1996年后历年供电量及电价一览表
年份
|
年供电量
(万KWh)
|
电价(元/kwh)
|
||||
居民生活
|
商业
|
非居民生活
|
农业生产
|
非普工业
|
||
1996
|
530
|
0.83
|
|
|
0.83
|
0.84
|
2001
|
590
|
0.85
|
0.95
|
0.95
|
0.95
|
0.95
|
2005
|
695
|
0.557
|
1.3818
|
1.0508
|
0.
|
|
(四)林业
本镇林地总面积 24446 亩,1981年,林业改制,将集中山场实行林业“三定”,一定50年不变。1984年,交自留山、责任山合并为自留山(简称两山并一山)。2001年后连续三年抓退耕还林、生态公益林等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共完成退耕还林8700多亩、生态公益林18000亩的造林和保护工程。
(五)财政税收
近三年完成国、地两税情况:
年 度
|
国 税(万元)
|
完成百分比
|
地 税(万元)
|
完成百分比
|
2004
|
10.3
|
108%
|
18.8
|
126%
|
2005
|
8.36
|
110%
|
14.1
|
156%
|
2006
|
11.37
|
125%
|
20.9
|
190.3%
|
萱洲镇党委、政府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移动政务 | 部门电话
主办:衡山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衡山县数据局
联系方式:0734-5825450 121212683@qq.com(仅受理网站建设维护相关事宜)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4040629号-1 网站标识码:4304230002 湘公网安备 4304230260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