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和乡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计划
一年来,全乡上下紧紧围绕"建设美丽、富足、和谐的小水果之乡"的目标,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各项目标任务,呈现出工作持续向好、事业全面进步、民生不断改善、社会和谐稳定的崭新局面。
一、2023年工作总结
坚持稳中求进,定力中显担当。一是不遗余力推进农业建设。双季稻种植面积2500亩,中稻种植面积8000余亩,全年粮食产量近万吨,较去年增产600余吨。油菜种植面积5400余亩,较去年增产1200余亩。成功创建宝米洲粮食监测点,全年恢复耕种280亩,三个严控区种植了香芋、红薯、油菜、莲藕等经济作物。全年共栏出肉猪3万多头,鸡18万余羽。积极推行定点屠宰工作,积极开展动物防疫工作。新建和修复灌溉渠道4.2千米、打抗旱井4口,完成小河道清理7200 米和山平塘清淤5处,完成了5座电排建设,保障了干旱期间人畜饮水和灌溉用水。二是持续推进小水果产业发展。成功举办了两个节会活动,分别是"龙行湘水·诗意永和"衡山县永和乡第二届龙舟邀请赛和"初恋味道·果约永和"衡山县第三届小水果采摘季系列活动。扩大了"小水果之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满足了百姓的呼声和期盼。咸宜葡萄基地至村主干道和龙凤红美人基地道路分别硬化0.6公里。完成了菁香桃基地、沃柑基地等山坪塘清淤,巩固了小水果之乡建设的硬件基础。水果基地因地制宜、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引进种植新品种。基地沙头冬枣基地出产新品种彩虹桃,龙凤红美人柑橘基地出产新品种褚橙,品质优良获得广大衡山群众的青睐。三是逐步启动农文旅融合规划。发布了文旅招商项目简介,编制了永和乡乡村旅游概念性规划,分别是中洲岛研学基地—亮雅生态农庄项目、松坳亲子农庄项目、新场市龙舟广场及水上运动项目、永新生态农庄及房车露营项目、龙凤沃柑基地—光明水库—吐雾峰休闲农业项目、宝米洲环洲休闲垂钓项目、老林鱼庄建设项目、松坳军民水库老年康养公寓项目、福果小镇建设项目和"永和有礼"—永和土特产、文创产品策划销售项目。我乡发挥政府引导、企业主导作用,严把政策关,稳妥推进、量力而行,绝不因项目加大财政负担。
坚持守正创新,治理中见真功。一是人居环境优美长存。健全"全面覆盖、网格清晰、职责明确、责任到人"的网格化管理体系,定期开展动态巡查、环境卫生季度"红黑榜"考核评比,创新开展美丽庭院标准化建设,圆满完成26所农村改厕任务,形成农村人居环境"处处有人管、时时有人抓"的良好局面。二是"三长"融合走在前列。作为全县"三长"融合工作试点乡镇,我乡高度重视、积极担当、主动作为。成立了永和乡"三长"融合领导小组,制定了《"三长"融合实施方案》,明确了"三长"巡查制度和考核要求。同时也建设了标准化"三长"融合工作阵地。乡党委政府还牵头成立了一支专职巡逻队伍和一支由义务巡逻队。"三长"融合统筹了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保护和治理,为节省人财物资源、提高工作效率创新了体制机制。三是严格把控社会综合治理。扎实开展扫黑除恶暨平安创建屋场恳谈会和板凳夜课、平安建设法治宣传"六进"活动、"利剑护蕾"行动、反电诈"敲门行动",组织开展了城乡绿化引领乡村振兴、"河小青"净滩行动、防溺水巡逻和家庭讲堂、平安建设夜间巡防等志愿活动。今年对占用耕地、野外用火等违法行为立案12起,结案7起。四是坚决守住安全生产底线。充分发挥"两站两员"作用,定期开展安全生产检查,持续开展"打非治违"行动,多次开展重点领域重点行业专项排查整治行动。完善各类应急处置预案、应急救援装备储备,补充应急救援人员。开展应急训练演练4次,在"消防技能比武竞赛"中获得全部项目全县第一。应急综合救援完成了各类灭火、救援任务,共出动19次,获得群众的广泛认可。
坚持以人为本,坚守中有作为。一是切实保障改善民生。全年完成耕地恢复任务358亩,打造黄周村耕地恢复示范点、老林村新增耕地示范点,松坳村村庄规划已通过专家评审。完成危房改造任务9户,落实危改资金21万元。开展了低收入群体居民自建房安全隐患排查600户1068人,拆除CD级危房22户。今年发放2022-2023年第二、第三批受灾困难农户补助共47万元。继续稳步推进医保、社保收缴工作,完成统计规范化建设。二是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完善防返贫致贫重点监测农户台账,并实行动态监管,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全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申报2个乡村车间,设置公益性岗位36人,落实产业帮扶5户,推荐2人参加省乡村振兴致富带头人培训。累计完成49个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项目申报,其中获资金支持项目24个,共计170.5万元。三是便民服务方便快捷。完成了116项权责事项实施清单的发布以及日常调整工作,落实"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办件,今年上半年全乡网上办理658件,满意率达99%。积极推广"湘易办"APP,主动引导基层群众就近办理,提高便民服务中心的利用率。政务服务中心年接待来访群众2000余人,办理残疾人两项补贴39人、申报大病医疗救助并落实救助资金3人、发放医疗救助资金3万余元、接收临时救助申请70人、发放临时救助资金10万余元、高龄补贴申请27人、办理特困供养申请14人、办理申请城乡最低生活保障41人、办理新增事实无人抚养儿童4人。线上办理就业登记1040余条,失业登记53余条、新增公益性岗位10个,设立龙堰村、老林村两处就业角。
坚持集中领导,奋进中领航向。一是强化思想政治建设。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职责,深入学习和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通过党委中心组学习、专题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党员冬春训、"主题党日+"等活动,进一步转变思想认识和工作作风,我乡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被评为"衡阳市示范性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不断夯实意识形态阵地根基。二是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完善党建工作指导员制度和党建工作月例会制度,形成"用制度抓党建"的格局。成功建设了乡镇党校,完成了党员档案室标准化建设,大部分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突破了10万。优化和依托党建服务平台,加快基层党建与乡村振兴、乡风文明、平安创建的深度融合,创新推广"党建+乡贤"治理模式,充分发挥"党建+乡土文化"、"乡村乡贤+湾村明白人"的重要作用,统筹社会优质资源,合力助推乡村振兴。三是强化全面从严治党。持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四风"问题专项整治,严格落实"两个责任"。加强纪律警示教育,让遵规守纪入脑入心。开展"三湘护农"专项行动,加强对重点项目、重大资金、重要环节的监督检查,确保规矩立起来、纪律严起来,再造惩腐肃贪高压态势。2023年,我乡立案3人,已移送审理1人,其中政务记过1人。
二、2024年工作规划
我们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认真执行中央、省委、市委和县委经济工作会议要求,严格按照乡党委的全局部署,围绕乡村振兴、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民生改善等中心工作,继续全面实施"小水果之乡"发展战略,努力开创永和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新局面。为此,我们要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稳步实施乡村振兴,全力打造强乡特色。一要保障粮食安全。坚持把粮食产能建设作为农业基础工程,压实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责任,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规范打造松坳千亩双季稻示范片、11个百亩示范片及宝米洲省级粮食监测点。新增耕地100亩以上,完成耕地恢复任务300亩以上,对种粮大户生产采取适当奖补,确保耕地数量不减少、产量质量有提高,坚决打赢粮食安全保卫战。二要全面振兴乡村。继续巩固平安农机示范创建成果,深化巩固城乡治理标准化行动成果,加快推进农村改厕、生活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任务。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因地制宜推进"一村一品或多品"特色发展。继续抓好抓实政策扶持、产业支持、就业帮扶、社会保障等关键举措,加快补齐住房安全、义务教育、医疗保障、安全饮水和兜底保障等方面短板,推动脱贫攻坚政策平稳转型支持乡村振兴。三要打造特色产业。以"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为重点,借助融媒体等新兴媒介,更好推介"小水果之乡"产业特色,吸引更多优质资本和人才来乡创业,引进更多小水果品种入乡种植,完善小水果打蜡、抛光、包装、冷藏等配套设施,进一步提升果品质量,巩固小水果品牌效应。同时,依托山青水秀的自然资源和区位优势,因地制宜发展农家乐、家庭农场、乡村民宿、生态农产品加工和文化旅游产业,引导发展观渔、垂钓、采摘、赏花等休闲农业,精心策划赏花品果观景乡村旅游线路。借助萱洲湿地公园项目和资金,以"一江一河"景观为切入点,深度打造龙荫港、老粮仓等人文旅游景区景点,全力打造"文旅之乡"。
(二)突出精准综合施策,优质保障民生改善。一是全力抓好城乡治理标准化。全面开展以村庄绿化美化亮化、人居环境整治、乡风文明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城乡治理标准化行动,认真推行"红黑榜"评比和示范屋场建设,宣传引导群众养成爱护环境卫生的良好习惯。启动污水处理厂运行,配合协调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收运工作、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二是着力改善村容乡貌。坚持建管并重,进一步完善城乡基础设施,进一步侧重粮食主产区基本农田的水利设施建设,争取农田水利设施项目落地;健全完善沿湘江河堤和重要水利设施,提升防洪抗灾及灌溉能力,加快绘制全乡水利分布图。完成居民自建房C、D级房屋的修缮和拆除工作。进一步优化完善农村电网,逐步解决部分村组电压不足、电力紧张等群众反映突出问题。进一步完善农村道路设施,整合项目资金和各类资源,全面落实道路加宽、道路安保工程,加大对小水果产业、旅游观光等道路的支持力度。完成黄周至沙头三级公路的油化提质、沙头至黄周沿湘江段的道路硬化、龙凤至店门梅桥的道路油化。三是促进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依托乡贤理事会这个平台,全方面宣传引导"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继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应保尽保。继续加大社会救助力度,着力落实社会救助保障政策,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加强疫情防控常态化管理,稳妥做好疫苗接种工作,全力构建全民免疫屏障。落实优抚和困难群众帮扶政策,发展慈善公益事业,关爱留守儿童、关怀空巢老人、关注弱势群体。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和群众性文化活动。
(三)维护发展稳定大局,建设平安和谐永和。一是继续保持综治维稳的高压态势。认真落实信访维稳定期排查、领导包案、靠前处置、责任追究制度,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全面推行人民调解机制和公益律师制度,推动完善农村治安联防和驻村辅警机制,加快村级综治中心建设全覆盖,深入开展平安创建、综治民调、禁黄赌毒、反诈打跨、扫黑除恶和社区矫正工作,打造"平安永和"升级版。二是牢牢守好安全生产底线。进一步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的监管工作要求,定期开展对重点场所、重点领域的专项整治行动,不断加大宣传和巡查检查力度,做好防火、防汛、防地质灾害工作;继续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和"五全一常态"工作机制,开展"多合一"场所消防专项整治行动,加强安全生产、防灾减灾、食品药品、道路交通、动物疫病、农产品质量等领域监管,持续开展打非治违行动,确保全乡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向好。三是持续抓好城建与自然资源管理。统筹推进"三长制"和"路长制"工作,利用"天空地网"卫片监测和片区实地巡查,加快构建权责明确、保障有力、监管严格、运行高效的耕地保护长效机制。加大对农村"两违"建设、卫片执法及生态环境污染行为的查处力度,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和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四)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打造高效服务政府。坚持把人民满意作为政府效能建设的最高目标,全力打造高效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不断提高政府公信力。一是不断推进主题教育走深走实。以为民、务实、清廉为标尺,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为契机,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继续开展"为民办实事"系列实践活动,共同把永和的事、民众的事办完办好办满意。二是继续推进"最强执行力建设年"行动。以团结、合作、务实、守纪为目标,打造一支善谋发展、奋发创业、廉洁从政的乡村干部队伍,推动政府各项工作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加快推进政务服务一体化建设,巩固拓展政务集成"大综窗"标准化改革成果,着力解决不担当、不作为和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等问题,打通为民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和"最末端"。三是始终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全面压实政府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打造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良性政务服务环境。树牢过紧日子思想,勤俭办一切事,严控"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把有限的资源和资金用在提升政府效能上、改善群众生活上、加快可持续发展上,以政府的紧日子换取群众的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