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2005广播电台与广播设施】

1984918日,经湖南省广播电视厅批准,将原衡山人民广播站改名为衡山县人民广播电台, 属县广播电视局下设二级机构。1988826日,升格为副科级单位,隶属关系不变。1995520日,随县广播电视局搬迁到县城人民东路91号办公。19971113日,县广播电台与县有线电 视台,外线队合并,成立衡山县广播电视台,属广播电视局下设的副科级二级机构,实行局台合一管理体制,对外保留衡山县广播电台呼号。各乡镇均设广播放大站。19812月,长安站改为金龙站,白沙站改为糖铺站。1983年撤社改乡、镇后,各公社广播放大站统一改名为乡镇广播扩大站。19844月,县广播电视局成立后,乡镇广播扩大站统一改名为广播电视站。5月,南岳镇从县析出设区后,金龙站并入城关站,棠兴站并入白果站,时全县设23个乡镇广播电视站。19955月撤乡并镇,贯底站并入新桥站,宋桥站并入沙泉站,祝融站并入店门站,糖铺站并入萱洲站,沙头站和新场市站合并改为永和站,城关站改名开云站,松柏站改名长青站,至2005年全县设18个乡镇广播电视站。

198210月,县广播电视局将城关至沙泉的有线广播杆路延伸到后山的12个社、镇。1980年底,将租用时间长达26年之久的邮电局电话线路全部退租,实现有线广播全部专杆传送,全县一张网的发展格局。是年,县城至社镇的所有杆路全部用上了水泥杆,共有水泥专杆2766个,255杆程公里,360线对公里,达到了部颁标准乙级,为衡阳地区第一个全面实现县至公社有线广播水泥电杆专线传送县。社镇至大队、生产队的专线杆路75%用上了水泥杆。有350个大队,1446个生产队通有线广播,普及率分别达到96.6%50%,广播喇叭入户45428只,入户率55%1983年至1988年的5年期间,全县农村广播工作主要是巩固杆路,扩大覆盖,发展入户。此期间,由于自然灾害的损毁和事业经费的不足,加之人为破坏行为经常发生,致使广播喇叭入户率时高 时低,几起几落。此后为调动乡镇发展有线广播事业积极性,县广播事业建设领导小组拿出部分事业 经费,按乡镇年内新发展广播喇叭入户数给予奖励。由于坚持措施、管理、奖惩和检查验收四到位,县内广播喇叭入户率又有所回升,一些被损毁的杆路又得到恢复。198812月,省广播电视厅科技处批准衡山县广播电台建立一座无线广播调频发射台,使用97.6MHZ,发射功率100W,台址为东经112051'、北纬27014'、海拔286米高的县城南郊紫巾山峰顶,1989年动工建设。199010月,与电视发射共用的巾紫峰山顶的89.6米高铁塔投入使用。此后农村用户开始使用长沙国防科大生产的专用调频广播接收机收听县广播电台节目。199110月,无线调 频台扩大发射功率至300W,使用101.5MHZ,技术改造后,各乡镇开始筹建无线调频转发点。到1996年的5年间,有长江、白果、贯塘、长青、新桥、萱洲、贺家、江东、沙泉、马迹等10个乡镇建立了无线调频转发站,全县乡镇建站率达56%,共有发射机10台,0.18千瓦,调频接收喇叭2.5万余只,入户率26.3%。此期间,由于有线广播停播,故全县所有的有线广播专用杆路全部拆除。19992月,由于电视进入千家万户,广播逐步失去市场,县调频台不得不停播节目,乡镇转发点也随之失去作用而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