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周末,衡山县白果镇棠兴村村民赵铁汉家里就忙得热火朝天,自从坐落该村的“西游洞天·花果山”景区开门纳客以来,到棠兴村旅游的人也越来越多。赵铁汉就利用这个契机将家里的老房子整修了一下,办起了“美猴王农家乐”。农家乐生意很好,国庆黄金周游客最多的时候一天要接待27桌。
记者了解到,像赵铁汉这样的农民在白果镇不少。今年以来,该镇充分挖掘当地旅游资源,先后举办了三届白果黑提采摘旅游文化节、中国·衡山乡村生态旅游节暨西游洞天·花果山景区开园仪式等旅游活动,推动旅游、农业、文化融合发展。白果镇广阔的乡村俨然成为都市人群拥抱自然、放松心情的“游乐园”。
市场化运作引来“金凤凰”
“你挑着担,我牵着马,迎来日出,送走晚霞……”国庆期间,相信每个去过衡山县“西游洞天·花果山”景区的游人都会哼起这首耳熟能详的歌曲。
“十一”国庆黄金周,这个以“西游记”为主题打造的花果山景区异常火爆,从开园当天接待游客上万人次,到10月4日突破6万人次,创下接待量新高,可谓是“一棒定乾坤”。
作为衡山首个经营性消费旅游区,“西游洞天·花果山”景区目前已完成投资近亿元,一扫长久以来当地旅游项目投资少、景区规模小、开发缺乏大手笔的阴霾,成功上演了一场衡山旅游业的“大圣归来”。
“大圣”归来的正是时候,不仅让专注境外游多年的市民将视野转向身边,更吸引了来自周边长、株、潭等地,甚至外省的游客慕名而来。截至目前,该景区门票收入已近200万元。
白果镇党委书记刘衡岳告诉记者,近年来,该镇积极整合各种旅游资源,通过市场化运作,精心打造了三大旅游线路:
——引进富利园果蔬种植基地,串起九连塘休闲垂钓中心、万亩优质稻生产示范基地,打造现代农业观光体验游线路;
——引进万合旅游公司,在棠兴村建设“花果山”景区,并利用涓水村废弃的石膏矿洞建设生态“地道战”景区,再串起“桃花港”漂流等景点,打造自然风光生态游线路;
——将号称“楚南第一桥”的楚南桥、虹茶亭、岳北农工会旧址、白果老街、留笔塘、黄龙桥等历史古迹串成白果人文旅游线路。
截至目前,三大旅游线路已初具雏形,“地道战”景区将于明年启动,今年全镇接待游客预计达30万人次。
农民放下锄头搞旅游
如果说“西游洞天·花果山”景区、富利园果蔬种植基地是白果镇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通过市场化运作引来的“金凤凰”,那么“岳北花海”则是当地村民“放下锄头搞旅游,洗脚上岸当老板”的典范。
金秋十月,秋风送爽,走进位于该镇同兴村的“岳北花海”,120余亩鲜花竞相绽放,镶嵌在秀美的山水里,如诗如画。游客们在花海里嬉闹、追逐、拍照,漫山遍野的各种花儿与蓝天、白云、青山交相辉映,勾勒出一幅美丽乡村的多彩画卷,让人流连忘返……
据悉,“岳北花海”由该村能人刘伟投资400多万元兴建,游客除了可以免费观赏花海,里面也有热带鱼长廊、百鸟园、水上游乐园等收费项目。刘伟告诉记者,吸引游客纷至沓来的,是当地丰富的旅游资源。“下一步,我们准备继续通过土地流转,将面积扩大至200亩,在花卉种植的同时,搞葡萄、油菜等特色种植,让游客到这里来不仅四季有花看,还有吃、有玩。”
2015年“全国重点镇”名单“出炉”,白果镇榜上有名,成为衡山县唯一的“全国重点镇”。而随着知名度的打响,该镇越来越多的农民放下锄头搞旅游、洗脚上岸当老板。当地的酒店、宾馆、农家乐、KTV等旅游休闲配套设施如雨后春笋,纷纷冒了出来。棠兴村支书周菊云告诉记者,依托坐落该村的“西游洞天·花果山”景区,已有10多户农户开起了农家乐,“国庆期间仅卖矿泉水就赚了200多元/天。”
与此同时,当地农业、养殖业也搭上了旅游业发展的快车。富利园果蔬种植基地已种植各色葡萄500多亩,在3—5年内,将引导周边乡镇、村组农户发展5000—1万亩葡萄园,打造名副其实的“葡萄之乡”;湘旗农牧作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白果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打造了全县最大的湘黄鸡养殖、加工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