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决定

  山发〔2016〕9号  

            

      

  中共衡山县委  

  衡山县人民政府  

  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决定  

  (2016年10月12日)  

      

  为进一步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厚植优势,补齐短板,推动全县经济持续平稳健康发展,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富裕美丽幸福新衡山,现作出如下决定。  

  一、明确发展思路  

  1.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新理念为引领,借力长株潭,争先大湘南,汇聚正能量,狠抓“旅游提升、园区提速、城乡提质、民生提标”四大工程,突出补齐县域经济“园区建设、投融资、农业产业化、发展环境”四大短板,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信息化、绿色化发展,大幅提升县域经济的活力和竞争力,促进企业增效、财政增长、农民增收,力争县域经济一年有新进展、三年有新突破、五年上新台阶。  

  2.总体目标  

  力争到2020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5%,总量突破200亿元;特色优势产业竞争力更强,旅游收入占全县GDP比重达15%以上,结构合理、支撑有力的产业体系正式形成;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0.5%,税占比达到80%;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2.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县域经济实力在全省县域经济排名中进入湘南第一方阵、全省30强。  

  二、突出发展重点  

  3.补园区建设短板,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  

  大力实施园区提速工程,提升园区的综合实力和承载能力。到2020年,入园企业达100家以上,园区工业产值达到120亿元以上,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占全县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70%以上,综合排名进入全省前30强。要高起点、高标准做好园区规划。按照“一主”(县经济开发区)“两辅”(衡山科学城健康谷和东湖矿产品精深加工基地)模式布局新型工业,突出产业特色,引导工业聚集发展、规模发展。县经济开发区重点发展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产业;衡山科学城健康谷重点发展生物医药和休闲健康养生产业;东湖矿产品精深加工基地重点发展以钾钠矿石和瓷泥为主的非金属采掘及精深加工业。要加大园区土地储备和开发力度,加快水、电、路、气、讯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抓好“135”工程建设和闲置标准厂房的利用,全力推进要素支撑、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市场开拓、综合服务、物流等五大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完善园区服务功能。到2020年,经济开发区向东拓展到湘江千吨级码头,向北对接长江镇石桥铺,建成面积达15平方公里(其中弘山科技工业园建成面积达2.8平方公里),衡山科学城健康谷建成面积达3600亩,新建标准厂房80万平方米。(牵头单位:县经开区;责任单位:县经科信局、县发改局、县规划局、县国土局、县住建局、开云镇、东湖镇等)  

  推进重大工业项目建设。重点支持宏达威、春昌钨业、信联怡宝、恒信新材、力达康等重点骨干企业做大做强,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打造品牌产品。鼓励佳诚汽配、衡山专汽、嘉力机械、衡山齿轮等优质机械制造企业抱团发展,打造汽车零部件产业园。推动宏源陶瓷、兆鑫陶瓷等矿产品采掘加工企业兼并重组,淘汰“僵尸企业”,加强与科研院所和大学院校合作,建立非金属研发中心,促进矿产品向精深加工和终端产品转化。鼓励化工、再生纸生产企业进行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技术改造,提高产品竞争力。支持服装制鞋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加工、品牌营销全产业发展,形成集群。做好新金龙环保科技、顾帝家俬、港大陶瓷等企业破产重组工作。推进衡山科学城健康谷、湘梦衡山电商产业园等项目前期工作,促使项目早开工早建设。大力推进LED灯型材、永成包装等一批项目建成投产,形成新的产能,确保每年工业投资增速高于全社会投资10个百分点以上。到2020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30家,新增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国家级创新示范企业各1家、省级技术企业中心2家、高新技术企业10家,努力培育产值过20亿元企业1家、产值过10亿元企业2家、产值过5亿元企业10家。(牵头单位:县经开区;责任单位:县经科信局、县发改局、县规划局、县环保局、县商粮局、开云镇、东湖镇等)  

  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实施成长型中小企业发展计划,促进中小微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引导更多中小微型企业转型升级。加强对民营经济、中小企业发展的服务和指导,帮助和支持有实力、有条件的皕成钙业、恒信新材、恒岳重钢等企业上市。(牵头单位:县经科信局 ;责任单位:县经开区、县发改局、县财政局、县人社局、县金融办、县工商联等)  

  4.补旅游经济短板,加快服务业发展  

  大力实施旅游提升工程。利用创建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县的契机,把文化旅游业打造成我县战略性支柱产业。积极主动对接名山,加强旅游联盟,全方位承接名山旅游辐射,精心规划和建设“一城一圈一带”(以县城为核心的旅游综合服务城、以环南岳乡镇为支点的旅游生态休闲圈、以湘江沿线为纽带的旅游观光体验带),推动以南岳镇、开云镇、新塘镇为核心的大衡山特色城镇带融城融合发展,深度融入“大南岳衡山旅游经济圈”,打造旅游名城、名县和长株潭“后花园”。重点推进华夏湘江国际农业产业示范园、白果西游洞天景区、东湖旅游小镇、紫盖峰、店门雷钵峰等景区景点建设。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依托开云白茶基地、永和冬枣和沃柑基地、白果葡萄园、店门天华农庄等生态农业基地,积极发展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农耕体验、乡村手工艺等农业新业态。推进萱洲古镇建设,创建白果等湖南省特色旅游风情小镇。以禹王碑遗址公园、衡山古窑等为重点,挖掘衡山皮影戏、岳北山歌的文化价值,发展宗教旅游和文化旅游。以唐群英故居、文立正故居、岳北农工会旧址、康王庙、毛泽建公园等为重点,打造红色旅游线路。推动县内优质资源向旅游业倾斜和集中,每年旅游发展专项资金不少于1000万元。加大招商引资和宣传推介力度,每年引进投资过亿元的旅游项目1个以上。到2020年,完成100公里旅游公路、30个旅游公厕、20个停车场和10个星级农庄、5个以上特色旅游村建设,年入境旅游人次达200万,旅游收入达30亿元以上。(牵头单位:县交通运输和旅游局;责任单位:县发改局、县规划局、县国土局、县农业局、县文体广新局、各乡镇等)  

  提升优化生活性服务业。大力发展商贸、餐饮等生活性服务业,提质改造开云商城商业街,打造开云新城至南岳的集休闲、旅游、购物于一体的旅游特色专业街区,积极建设社区商业服务网点。稳妥有序发展房地产业。推进高档次住宅区、示范小区建设,提高物业管理服务水平和建成区绿化水平。以老城区旧城改造、棚户区改造、新城区拆迁安置房建设为重点,积极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解决低收入困难家庭住房需求。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强化生活服务供给,建立统一的生活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和便民服务中心,吸纳各种业态企业加入平台,提升生活服务发展水平。(牵头单位:县商粮局;责任单位:县发改局、县住建局、县农业局、县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县电政办、县供销社、各乡镇等)  

  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围绕促进工业转型升级和农业产业化,加快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电子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规划建设衡山综合现代物流园等物流园区,将开云镇建设成全市10大物流中心之一。建成创品国际家居广场、经济开发区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资配送中心,建设县果蔬批发大市场、长江竹木制品市场、店门席草市场、永和水果物流运输配送中心等专业市场,推进福田铺乡、东湖镇、贯塘乡、新桥镇、萱洲镇等农贸市场标准化改造,全面完成城乡农贸市场标准化建设。组建大数据智慧农业服务中心,支持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发挥“供销e家”、湘梦衡山电商产业园和“农村淘宝”服务中心等的作用,创建一批农产品电商销售示范村镇。实施岳北粮食仓储与物流项目、黄花坪粮食仓储扩容工程等。到2020年,全县物流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年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亿元。加快互联网和金融、农业、文化旅游、现代物流、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产业的融合发展,稳步实施“互联网+”三年行动计划。加强金融机构网点建设,鼓励发展村镇银行,创新性发展互联网金融,推进金融生态城市和金融生态安全区建设。不断拓展移动电子商务在生产服务领域的应用。(牵头单位:县商粮局;责任单位:县发改局、县住建局、县交通运输和旅游局、县文体广新局、县金融办、县电政办、县供销社、各乡镇等)  

  5.补农业产业化短板,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完成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建设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交易中心,引导和鼓励承包土地规范有序向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流转,推动农业生产适度规模经营。推进农业产业品牌化、标准化、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全力发展优质稻、茶叶、药材、小水果等主导产业,按照“一村一品”、“一乡一品”的总体布局,各个乡镇确定1—2个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依托农业产业化龙头联农户、建基地,推进紫冠生态农业、联山农业、华逸生态农业、山野生态农业等农业项目建设,扶持湘旗农牧、逢缘草艺、中药饮片、辉广茶叶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到2020年,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50家以上、家庭农场60家以上,全县土地流转面积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营面积比重均超过70%。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信息化,重点提高育插秧、植保、粮食烘干等粮食生产过程的机械化水平,努力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加快现代农机合作组织建设,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年均增长2个百分点。(牵头单位:县农业局;责任单位:县发改局、县水利局、县林业局、县畜牧水产局、县农机局、县农村经营管理服务中心、县商粮局、县供销社、各乡镇等)  

  做长农产品加工产业链条。加大扶持政策落实力度,建设农产品加工园区,实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升工程,推进品牌农业战略。积极引导企业、合作社生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支持地理性标志农产品认证,提升席草、黄鸡、小水果、茶叶、早白薯、豆角等农产品知名度。到2020年,完成无公害农产品认证50个,绿色食品认证15个,有机食品认证2个,新增省市农业龙头企业20 家以上、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20家。(牵头单位:县农业局;责任单位:县林业局、县畜牧水产局、县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县经科信局、县农开办、县供销社、各乡镇等)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结合各乡镇资源和产业优势,把握农业发展方向,培育壮大特色农业。以店门镇、开云镇等乡镇为重点,提质建设万亩席草种植基地,到2020年,席草产业产值达到2.5亿元。以贯塘乡、新桥镇、开云镇等乡镇的茶场为基础,积极引进培育新品种,推进低产茶园改造,深入开发“白茶”、“黄茶” 、“绿茶”等无公害绿色食品茶,到2020年,无公害茶叶种植面积达到2.5万亩,茶叶产量达到1500吨。以萱洲镇为重点建设西香瓜、红脆桃基地,以开云镇等为重点培育壮大九龙李等产品,以永和乡为重点发展冬枣、沃柑,以白果镇为重点建设黑提、酥脆枣基地,以开云镇、长江镇、店门镇等乡镇为重点提质发展柑橘、猕猴桃、湘莲等产品,到2020年,瓜果种植面积达到5万亩。打造春发食用菌基地、山竹村油用牡丹及中药材种植产业化基地、永和岭坡湘莲基地等一批果蔬种植、水产养殖基地,发展采摘捕捞等体验农业。扶持发展集休闲、餐饮、观光于一体的家庭农场、生态农庄,大力发展观光果园。加强经营主体监管,建立健全行业标准,制定“衡山休闲农业地图”,推行互联网营销。到2020年,创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1个,全县规模休闲农业企业达到20家,休闲农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牵头单位:县农业局;责任单位:县发改局、县林业局、县畜牧水产局、县农开办、县交通运输和旅游局、县经科信局、县供销社、各乡镇等)  

  实施精准扶贫攻坚。全面摸清贫困村、贫困户的基本情况,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策”的原则,制定完善的脱贫方案,做到识真贫、扶真贫、真扶贫,切实提高扶贫实效。坚持政府主导、群众主体原则,加大行业、部门的资金项目整合力度,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参与扶贫开发。大力推广产业扶贫、教育扶贫、生态扶贫、社会保障扶贫、易地扶贫搬迁、电商扶贫、驻村帮扶等多种扶贫方式。进一步推进金融组织、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创新,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的互补作用,整合各类扶贫资源,开辟扶贫开发新的资金渠道。到2017年末,全县26个贫困村全部摘掉贫困帽子,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实现稳定脱贫。(牵头单位:县农业局、县扶贫办;责任单位:县发改局、县财政局、县教育局、县农商银行、县林业局、县民政局、县住建局、县经科信局、县人社局、县移民局、县供销社、各乡镇等)  

  6.补投融资短板,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和规范政府投融资公司发展。参照市里推进投融资公司发展和转型的方法,做大做强政府投融资公司。一要做大总量。对现有四大政府投融资公司进行业务整合,进一步明确各公司的主营业务及发展方向,实现差异化发展。要拓宽融资渠道,不断扩大融资总量,四大政府投融资平台年均融资20亿元以上,年投资完成融资额的80%以上。二要做强实力。加大土地注入和现金流充实力度,不断提高投融资公司的融资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每年安排一定数量和投资额的重大项目交付给投融资公司承建,健全偿债机制和政府购买服务机制,确保投融资公司有稳定的收益来源。三要做优管理。大力推进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规范公司与政府的关系,参照市里的“一意见六办法”。建立科学合理的融资管理、项目建设、人员招聘、薪酬激励等制度,确保投融资公司规范有序运行。(牵头单位:县国有资产管理中心、县金融办;责任单位:县经开区、县财政局、县住建局、县国土局、县交通运输和旅游局等)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大力实施城乡提质工程,加快转变城镇发展方式,注重人口集中、产业集聚、要素集约和功能集中,打造魅力县城,做美中心集镇。按照“扩域、改旧、治差、建新”的发展思路,全力推进县城拓城提质。继续实施“县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建好衡山西站至黄花坪公路、衡山大道西线、紫金沿山公路、黄花路、龙泉南路,延伸提质沿江路、九龙大道等,拉开县城骨架,促进“一核三区”融合发展。加快旧城改造,完成开云南路开发,推进琵琶洲沿江小区建设,改造背街小巷和城中村,搬迁水果市场和开云集贸市场,打造毛泽建烈士陵园至千吨级码头的沿江风光带,建设紫巾山国家森林公园。在开云新城、黄花新区规划建设体育运动中心、黄花公园、学校、医院、车站等场所,建成污水处理厂、垃圾压缩中转站、开云新城水厂、殡仪馆和陵园等项目,完善道路、供水供电等配套设施,增强新区吸纳力。以卫生城市、园林城市、文明县城“三城同创”为牵引,开展硬化、绿化、净化、亮化、美化等“五化”行动,到2020年,力争把县城打造成面积达20平方公里、人口达20万的衡阳市域北部次中心城市、生态旅游城市、交通枢纽城市。以白果镇、萱洲镇、长江镇、店门镇为重点,着力打造一批经济强镇、特色小镇。支持开云镇建成工业强镇;将萱洲镇、白果镇、东湖镇、岭坡乡建设成旅游名镇;推进新桥镇、长江镇商贸重镇建设;引导永和乡、店门镇、贯塘乡、江东乡、福田铺乡建设农业重镇。统筹推进农村环境和卫生整治、美丽乡村、乡风文明建设等工作,全面启动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力争到2020年达到市级和县级二星级文明村镇标准的乡镇6个、村庄80个以上。(牵头单位:县住建局;责任单位:县发改局、县规划局、县国土局、各乡镇等)  

  加快综合交通体系建设。按照“对内通达、对外通畅”的要求,构建多种运输衔接顺畅、城乡内外交通一体、运输市场合理高效的水陆交通体系。建成黄花坪—武广高铁衡山西站—南岳一级公路,建设南岳—白果(双峰)高速公路及桂花互通口、南岳高速萱洲互通口、S219衡山县永和乡—衡阳县界牌山二级公路。升级改造S218日华—东湖公路、新场市—萱洲公路、白果—长青公路。搬迁衡山汽车站,新建开云新城综合汽车站、黄花新区站、青山公园站、衡山港码头站、毛泽建公园站等五个城市公交枢纽站及首末站。建设3个城区公共停车场,增加城市公共停车位1000个以上。完成湘江4千吨级码头建设工程,按2000吨级标准建设大源渡航电枢纽二线船闸,新建县城中心客运码头和萱洲镇旅游客运码头。争取湘潭—南岳—衡阳轻轨铁路建设,并在开云新城设站。启动衡山二大桥建设前期工作。新建和提质改造农村公路各300公里,实现村村通班车,水泥路到户率达80%。(牵头单位:县交通运输和旅游局;责任单位:县住建局、县发改局、县规划局、县财政局、各乡镇等)  

  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县城防洪堤闭合圈,实施湘江衡山段、涓水、荆陂河、乌河等河流治理工程和大沿江、杏溪港等7处山洪沟治理工程,新建湘江防洪堤及护岸护坡34.58公里,提高防洪能力。推进病险水库、水闸治理,继续完成九观桥、新桥等2座中型水库、56座小二型水库和10处中型水闸的除险加固。开展九观桥、新桥、石牌等3处中型水库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新建天柱、先锋等2处灌区工程,改善灌溉面积13.53万亩。实施抗旱应急水源工程,新建谭家垅、福星等5座水库和4处拦水坝,新增灌溉面积1万亩,解决6.8万人口饮水安全问题。(牵头单位:县水利局;责任单位:县发改局、县财政局、县农业局、县移民局、各乡镇等)  

  加快能源供应体系建设。优化能源结构,发展清洁能源,构建稳定、经济、低碳、高效、安全的能源供应和服务体系。加强电力电网建设和新一轮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建设萱洲镇田家冲等3个110KV变电站。完成红旗电站及东湖以电代燃项目。稳步推进大型沼气工程和户用沼气建设,进一步抓好沼气服务体系建设。争取建设长江、永和和紫巾山三个风电场。推广分布式光伏发电、太阳能建筑、太阳能集中供热供水工程、太阳能采暖和制冷示范工程,推广户用太阳能热水器、太阳房和太阳灶,建设工业园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加快“气化衡山”步伐,推进乡镇燃气管网建设。(牵头单位:县发改局;责任单位:县经科信局、县住建局、县能源生态局、县林业局、县电力局、各乡镇等)  

  推进“智慧衡山”建设。实施信息消费培育、三网融合、农村信息普及等计划,完成所有行政村“光网宽带、光网电视”建设,新建光网宽带端口10万个,新建光缆皮长6000公里,新架杆路1000公里。在居民医疗健康、社会保障、社会救助、养老服务、劳动就业、质量安全、文化教育、交通旅游、消费维权、水电气缴费等方面,建成网络化、智能化、集成化应用系统。建设区域性数据资源共享交换中心、信息同城灾备中心、信息调度指挥中心。升级改造电子政务外网,统一全县党政部门和乡镇、村互联网出口。建设电子政务内网,集约化建设党政网站群。推行OA办公,实施以“智慧政务云”为重点的配套业务系统应用,无缝对接上级部门业务云数据中心。推进人口基础信息库、法人单位信息资源库、自然资源库、地理空间信息库等各类数据库资源整合、信息公开、互联互通,提高信息化在城乡建设、公共服务、民生改善等方面的能力,促进“数字衡山”向“智慧衡山”加速转型升级。(牵头单位:县电政办;责任单位:县经科信局、县发改局、县住建局、县文体广新局、县农业局、县商粮局、县卫计局、县民政局、县国土局、县林业局等)  

  三、攻克发展难点  

  7.破解要素瓶颈  

  放大财政资金效应。整合各种涉农资金,由县政府统一规划安排,相关部门对口争取,财政实施集中支付,项目实施集中建设管理。整合棚户区改造、独立工矿区搬迁改造、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易地扶贫搬迁等资金,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牵头单位:县财政局;责任单位:县发改局、县农业局、县经科信局、县水利局、县农开办、县国土局、县住建局、县扶贫办等)  

  激活金融市场。设立县级产业发展资金,积极争取市级产业发展基金。县内各金融机构要加大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力度,加大贷款发放力度,进一步创新融资模式和产品,改善中小微企业融资环境,简化手续,适当降低抵押、担保门槛。加强诚信安全的县域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在保障性住房、污水垃圾处理、医疗卫生等领域,通过实施特许经营、政府购买服务、发行专项债券、设立引导基金等方式促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牵头单位:县金融办;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县发改局、县住建局、各乡镇等)  

  全力保障土地供应。在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的前提下,高质量、高起点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狠抓节约集约用地,大力盘活存量土地,大力推进农村“空心村”、砖瓦窑场和工矿废弃地整治和复垦,提高土地使用效益。依法优先保障县域重点项目、重点产业和工业园区的建设用地。用足用活低丘缓坡政策,积极组织土地报批,努力争取省市相关部门对项目用地的支持。(牵头单位:县国土局;责任单位:县经开区、县发改局、各乡镇等)  

  积极引进培养人才。进一步优化科局、乡镇班子结构,提高熟悉经济工作成员的比例;保持班子相对稳定,对表现优秀的给予提拔重用;建立县乡干部交流机制。加强以企业家队伍、高技术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等为主体的县域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发展职业教育,支持校企联合办学,培育企业对口人才。鼓励高校毕业生回县、回乡支农、支教、支医。出台引进和支持创新创业的优惠政策,吸引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专业人才到我县创业。(牵头单位:县委组织部;责任单位:县人社局、县教育局、县经科信局、各乡镇等)  

  8.大力招商引资  

  实施招商引资三年提升计划。进一步加强对招商引资工作的组织领导、目标导向、动态考核、结果运用,完善招商引资的积极性,助推项目的洽谈、引进、落地、投产。配齐配强招商力量,创新招商方式,注重开展节会招商、产业链招商、亲情招商、小分队招商、上门招商,增强招商引资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牵头单位:县商粮局;责任单位:县经科信局、各乡镇等)  

  9.创新体制机制  

  推进简政放权。探索“扩权强镇”。除国省市有明确的规定外,凡是直接面向基层、量大面广,由乡镇管理更为便利的经济社会事项,一律下放到乡镇管理。高标准建成县政务服务中心,建立“一办管多中心”的运行模式,深化“两集中、两到位”、“两整合、两公开”和分类管理改革,建设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推进在线审批、并联审批,进一步精简审批项目,优化审批流程,提高行政效率。(牵头单位:县编办、县政务中心;责任单位:各乡镇等)  

  理顺园区管理体制。强化对园区工作的领导,明确由党政主要负责人联系园区工作。建立和完善对园区的单独考核机制和园区行政审批封闭运行机制。逐步理顺园区财税体制,构建符合现实发展需要的园区财税体制。赋予园区更多的社会管理职能,对园区所在的村和社区实行园区属地管理。建立市县两级园区及融资平台共建模式,加快弘山科技工业园“飞地经济”试点建设,优化产业布局发展。(牵头单位:县编办、县发改局;责任单位:县经开区、县经信科局、开云镇等)  

  加快推进统筹城乡改革发展。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彰显土地、林权等资源价值。推进农村土地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明晰农村土地权属。到2018年,基本完成农村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和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颁证工作。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的前提下,规范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转让、租赁、入股等。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探索建立宅基地退出补偿激励机制。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创新农村金融体制,支持放宽农村金融准入,扩大农村有效担保物范围,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农村。(牵头单位:县农业局;责任单位:县发改局、县国土局、县林业局、县财政局、县金融办、各乡镇等)  

  10.优化发展环境  

全面清理对乡镇和企业的检查评比,取消一切不合规、不合理的检查评比活动。主要领导亲自挂帅,牵头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环境优化。着力优化项目建设施工环境,坚决打击阻工扰企、强买强卖、欺行霸市等黑恶势力,依法打击漫天要价、敲诈勒索、暴力对抗等阻碍政府合法拆迁行为,保障项目顺利建设和企业正常经营。建立健全优化发展环境责任追究机制,对工作不力导致经济发展环境不优或恶化的,要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建立容错纠错机制,鼓励探索、宽容失误,让敢担当、敢创新的干部没有顾虑、有舞台,切实提高和激发党员干部的能动性和创造力。(牵头单位:县政府办、县优化办;责任单位:县重点办、县直各相关部门、各乡镇等)  

  四、强化发展保障  

  11.加强组织领导  

  县委、县政府成立由县委书记任政委、县长任组长的县域经济“植优势、补短板、促发展”专项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确定全县及各乡镇经济发展总体目标,研究解决县域经济发展中的重大政策、规划、资金等问题,指导、监测、讲评、考核全县县域经济发展情况。各单位、各乡镇也要成立由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植优势、补短板、促发展”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并结合部门职责和当地实际,制定具体工作方案,把各项目标和重点任务层层分解,确保各项工作取得实效。(牵头单位:县域经济“植优势、补短板、促发展”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责任单位:县相关单位、各乡镇等)  

  12.严格考核奖惩  

  研究制定全县县域经济发展考核奖惩办法和问责办法,建立完善县域经济发展考核体系,健全分类考核机制,强化县域经济发展目标责任管理。加强考核结果运用,将其作为领导班子工作评价的重要依据,作为选拔干部的重要参考。每年对牵头单位、责任单位和所有乡镇落实工作情况进行考核,对为县域经济作出突出贡献的乡镇、县直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对工作滞后的进行问责。(牵头单位:县域经济“植优势、补短板、促发展”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责任单位:县直各部门、各乡镇等)  

      

  (此件发各乡镇、县直机关各单位)  

      

      

      

 

  

   中共衡山县委办公室                                                                                                          2016年10月12日印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