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衡山县岳云中学,有一个神奇而又真实的“机器人世界”。这个世界里的成员不仅迷恋着“机器人”,还将自己的课余时间全部用于科技创新。
这群成员的“领头人”是该校的通用技术课老师,兼科技创新、电脑制作辅导员和机器人教练——阳其辉。
“青少年机器人教育是一项综合多种学科知识和技能的科技教育活动,对于培养青少年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阳其辉告诉记者,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他不仅在学校成立了科技阅览室和岳云科协生物基地,还建立了机器人制作室、汽车模拟驾驶室等在湖南高中学校中设备都比较领先的通用技术教室。
同时,根据学校统筹安排,阳其辉开发与开设了《汽车模拟驾驶》、《电脑制作》、《科技创新》、《机器人制作》等课程。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他利用中央电视台的“我爱发明”栏目视频和“是真的吗”等视频,建立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体系,指导学生田婉莹、刘科等获得《水平定位斜度测距尺》《一种车载灭火器》等4个国家专利。积极带领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其中《守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共同呵护生命的源泉》获省二等奖,《中国经济短板》《乒乓球击球原理探究》《弘扬中华文化,建设精神家园》等论文获省三等奖。
谈起自己钟爱的科技创新,阳其辉坦言,“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而是经历了低潮——高潮——低谷——渐入佳境。”
“有一次我带学生参加省科技创新大赛,由于路途较远,有的学生晕车、有的学生感冒,整个团队精神状态都非常糟糕。就在比赛前一天,我又突然发现,参赛所准备的展板和要求的长宽比例弄反了。于是,我一个人在陌生的城市里走街串巷,寻找合适的参赛材料。皇天不负有心人,直到晚上我终于配齐并制作好参赛所需要的材料。”回忆起当时的情形,阳其辉仍记忆犹新。他告诉记者,所幸的是,那次比赛在大家的努力下获得全省二等奖。
刚开始搞科技创新的时候,大部分家长和任课老师因为怕耽误孩子的功课而反对。于是,阳其辉找到他们一个个做工作,并把培训时间定在每天晚饭后、晚自习前的40分钟。在那段时间里,学生们克服重重困难,反复地设计和研发,辛勤的汗水终于化作成果。
2016年4月,在湖南省第37届科技创新大赛中,他指导岳云中学476班旷杨谦同学开展《通过将稻谷浸泡后饲喂母鸡提高产蛋率的研究》获优秀创新成果二等奖;
2016年5月,在第十七届湖南省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中,他指导谭正午同学的电脑艺术设计《湖湘文化VI设计》获省一等奖;
2016年5月,在第九届湖南省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中,他指导四名同学的FLL工程挑战赛获省二等奖……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