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阔的水泥路通向家门口,路两旁安装了太阳能灯,家家户户有分类垃圾池和污水处理设施,门前还建有休闲娱乐广场……这是衡山县马迹镇石碑村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后的景象。
石碑村是衡山县农村环境整治受益的一个典型村。近年来,该县以建设“生态衡山,文明奥区”为总目标,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创建省级文明县城同安排、同部署,实现城乡同治,掀起农村环境整治高潮。在实施农村环境整治过程中,该县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重点整治马路市场、门前塘堰、生活垃圾、破旧建筑物、柴草乱堆乱放、生活污水和道路硬化等方面的问题,配套搞好绿化、亮化、美化。通过几年的整治,全县农村环境卫生状况发生了明显变化。目前,全县已拥有国家级生态村4个,省级生态村16个,省级生态乡镇1个。
资金投入是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关键。衡山县每年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列入财政预算。全县累计投入1500万元,为17个乡镇购置了垃圾清运车、垃圾桶等环卫设施。去年,县委、县政府又在财政吃紧的情况下,安排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资金600万元,用于乡村公共卫生区保洁员工资、环境卫生整治先进乡镇、示范村奖励、乡镇垃圾场建设、马路市场搬迁补助等。同时,该县整合资源,坚持国家财政资金引导,地方政府、企业、社会共同投入,整合各部门新农村建设资金8000多万元,配套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
建立环保长效管理机制,是衡山县环境整治的一大特色。笔者在白果镇涓水村看到,每家每户都会对不可回收的垃圾进行焚烧或填埋,可回收的垃圾则收集在一起。村民符大爷告诉笔者:“可回收的垃圾,每月都会有专门人员上门来收购。”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该县根据财力偏少、地处山区、农民传统卫生习惯等因素,因地制宜地实行垃圾分类处理。确定了“农户垃圾不出户、集镇垃圾日清运”的方式,对农户生活垃圾发动农民就地实行分类回收、焚烧、堆沤、填埋等方式减量化处理。同时,各乡镇主干道、村公共卫生区实行保洁员包干负责,定期保洁,达到了“花小钱办大事”的目的。
通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环境好了,村容更美了,也让乡村生态游火了起来。今年,衡山县吸引前来休闲旅游的游客达10万人次以上。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