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为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我县通过整合全县中医药服务网络,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提升工程,加大乡镇卫生院中医药人才引进、培养力度,充实壮大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中医馆建设得到了有力推进。
11月1日,在店门镇卫生院中医馆的病房里,45岁的刘洪辉正趴在病床上,肩膀上扎满了银针。原来,刘洪辉患有肩周炎,肩膀疼痛的症状持续了两年,一直不见好转。但最近一个月,刘洪辉每周都会来中医馆针灸一次,有效缓解了疼痛。
”感觉效果蛮好的,以前就是这里面酸痛酸痛的,现在这几天天气变冷,也没有发现酸痛的感觉了。“店门镇九观村村民刘洪辉和记者说道。
像刘洪辉一样,店门镇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切身感受到了更加便利的医疗服务。过去,店门镇卫生院一直设有中医馆,但因缺乏场地和设备,没能很好运转。如今,店门镇卫生院利用后院的一块空地,建起近120平方米的板房用来设立新的中医馆,并配备了牵引室、理疗室、艾灸室、煎药房、病房等,于今年9月底开始投入使用。
中医医生采用传统的问诊方式,为前来看病的患者拿脉问诊、望闻问切,提供针灸、拔罐、刮痧、推拿等中医理疗服务,有效满足了群众需求,为群众看病提供了“新选择”。
“开展中医服务后,附近的腰椎病、颈椎病病人,基本上都不要出乡镇了,就在我们这里就诊就可以了。还有,以前老百姓都不愿意服中药,因为回去要煎药,现在中药房、煎药房开启以后,老百姓直接打好包回去服就可以了。”店门镇卫生院副院长刘超平说。
与此同时,店门镇卫生院从改善医疗条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着手,选派了两名医师参加专业培训,进一步加强与上级医院在中医人才技术、服务培训等方面的合作交流,切实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
“中医馆”的开设,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大力发展基层群众乐于接受的中医药技术,不仅满足了大众的就医需要,也通过中医理疗方式为他们缓解病痛开辟了新的途径。目前,全县12个乡镇卫生院“全面开花”,中医馆设置率达到100%,使群众不出镇就能享受到多种形式的中医药服务。(左文盛、文雅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