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群众擦亮“平安名片”

——衡山县开云镇平安创建侧记

  5年前,王先生从甘肃来到衡山县开云镇做起了小买卖,现在,他已是一家商场的负责人。之所以不愿离开,是因为这里平安稳定、和气生财。

  2015—2016年社会公众安全感评比,开云镇综治民调名列全市第一。近日,记者专程赶赴开云镇探求平安的答案。

  “带着对群众的感情真抓实干,着力解决影响社会稳定的源头性、基础性信访问题。”开云镇党委书记李宇坤说,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是该镇抓平安建设工作的“法宝”。

  近年来,开云镇创新工作思路,突出群防群治,主抓“人民调解工作”、“义务巡防工作”和“平安家庭、村(社区)评选”,为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和广泛的群众基础。

  “民间和事佬”化解维稳难

  “都是乡里乡亲的,不要为了小事伤和气。来,大家握个手……”日前,在金溪社区调解室内,一场因土地小分歧而引发邻里斗殴的纠纷,在社区“义务调解员”龙长庚的帮助下,最终化解。

  今年65岁的龙长庚是金龙村原党支部书记,担任村干部期间,他不但为人公道、热心公益,还常帮群众化解纠纷,在村民中颇有威望。今年2月份,早已退休的他被金溪社区聘为“义务调解员”,免费当起了“民间和事佬”。截至目前,已成功调解大小纠纷30多起,调解成功率达97%。

  在开云镇,龙长庚这样的“义务调解员”并非个例。

  作为衡山县最大的乡镇,也是该县的政治、文化和经济中心,开云镇现有居民12.6万人,区域面积154.8平方公里,下辖25个村(社区)。为切实解决农村矛盾纠纷,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今年以来,该镇创新社会管理,在每个村(社区)聘请了5—8名老干部、老党员担任义务调解员,发挥老党员“余热”。

  由于老干部、老党员基本都是本地人,对当地情况熟悉,对村民的性格及家庭情况都非常了解,易于简便处理矛盾纠纷。能调解的,做到了及时化解;不能调解的,及时向村(社区)委(居委会)、乡党委汇报,提供参考意见,有效维护了社会稳定,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老干部、老党员义务调解已经成为开云镇化解纠纷的一种方式,从宅基地纠纷,到家庭内部矛盾,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活跃着‘义务调解员’队伍。”镇长朱学峰介绍,从去年10月至今年10月,全镇“义务调解员”成功化解矛盾纠纷近200起,义务调解工作得到村民认可。11月16日,龙长庚等69名优秀义务调解员被评选为开云镇“最美民间调解员”。

  “义务巡防队”点亮平安灯

  “小心水电火险,注意安全防范。”“王大爷,门窗晚上一定要关好,免得受凉被盗。”这是长安村义务巡防队队员的声声提醒、殷殷叮咛。走在该村街头村尾,每天总能看到这样一支队伍,他们衣着整齐、精神十足,来回穿梭巡逻,每个人手臂上佩戴的红袖章、头顶的安全盔在寒风中格外醒目。

  “在农村,特别是到了冬季,夜间发生偷盗、火灾的情形在往年时有发生,靠传统的打更守夜,没啥效果。”长安村村支书告诉记者,加之县经济开发区大部分企业坐落该村,如何做好农村社会治安管理,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是该村关注的一个焦点。

  2014年,在县经开区的支持下,该村在全县率先成立一支12人的义务巡防队,统一配备了服装、手电、警棍等必要的巡逻装备,每晚两班倒在村里进行义务巡逻,对一些违法犯罪行为起到了有效的震慑,维护了农村夜间治安安全。

  据悉,义务巡防队员主要由村里的年轻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组成。巡防队自组建以来,在当地派出所的指导下,坚持每晚在辖区背街小巷进行治安巡逻,并认真做好巡逻记录,严格按照巡逻工作实施方案开展工作。同时,结合辖区内发案率高的情况,巡防队主动拉长义务巡逻时间至次日凌晨4点,并在重点时段、治安重点区域加强义务巡防队的巡防布控和对可疑人员的盘查力度,大大减少了可防性案件的发生。

  除了长安村,如今开云镇25个村(社区)已全部配齐义务巡防队,有近200名义务巡防员,“红袖标”已基本覆盖到该镇所有商业中心、居民小区等人员密集场所和易发案部位。不少村民表示,现在村里安全清静多了,出去串个门也不担惊受怕了,邻里乡亲关系也都近心了。“义务巡防队昼巡夜查,安全网‘织’到了家门口,夜晚更为群众点亮了一盏‘平安灯’。”这是长安村村民谭青的感叹。

  “平安家庭户”共建和谐村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家庭平安是社会平安的基石和前提;要想有安定稳定的社会局面,必须从每一个家庭做起。去年,开云镇在全县率先开展了“平安村(社区)”和“平安家庭”评选活动,收到满意效果。

  增强法制意识,提高道德修养是创建“平安家庭”的关键。针对部分群众和家庭法制意识淡薄的问题,开云镇不仅多渠道、多层次地组织有关部门送法下乡、现场咨询、发放法律知识读本,还邀请专家教授组建“四帮四促、政策法规宣讲团”,走进村(社区)、学校、小区进行宣讲,开讲34场次,受教党员干部、群众9700人。

  去年,该镇下发了《开云镇关于深入开展“平安村(社区)”和“平安家庭”评选活动工作方案》,规范了评选条件以及工作流程。其中,“平安家庭”应当符合“七无二好”的标准,即无家庭暴力、无非法宗教信仰、无赌博、无邻里纠纷、无缠访闹访、无家庭成员参与“黄”“丑”行为,无违法犯罪,“二好”即安全防范工作做得好,参与平安创建工作带动示范做得好。

  经过广大群众的参与,村(社区)初审、公示,镇复评复审,龙泉村等8个村、大桥社区等3个社区被评为“平安村(社区)”荣誉称号;刘侠生等943户荣获“平安家庭”荣誉称号。 据光辉村的“平安家庭”户主刘恒正回忆,当天,村支两委带着喜庆吉祥的女子管乐队,组成“平安家庭”宣传队伍,一路敲锣打鼓来到他家等22户送牌入户,挂在家门口醒目的地方。

  一个典型就是一面旗帜。“平安家庭”等创建活动的开展,有力地推动和促进了开云镇的“平安建设”,在全镇初步营造起“人人讲平安、家家创平安”的良好氛围,社会风气明显好转,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关阅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