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县财政局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市财政工作部署,突出增收节支、绩效管理、财会监督、防范风险等工作重点,为县域经济社会平稳运行提供了坚实财力支撑。现将主要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上半年主要工作成效
(一)挖潜增收扩财源。1-6月,完成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0321万元,为年初预算数的62.23%,增长19.95%。其中地方税收40907万元,为年初预算数的51.78%,增长0.27%;非税收入29414万元,为年初预算数的86.51%,增长64.99%;地方收入、地方税收、非税收入等均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目标,1-6月全县财税收入综合排名均为七县市前三,税收收入序时进度排名七县市第一。
(二)统筹兼顾保重点。1-6月,全县一般预算支出完成144859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3056万元,增长2.15%。民生支出111775万元,占财政总支出比重77.16%,其中教育、 卫生健康、社保就业、城乡社区等方面分别支出34548万元、8466万元、23950万元、16842万元。特别是,抢抓第三届衡阳市旅游发展大会在衡山举办的重要契机,着重加大对文旅产业的投入,预算安排1000万元文化旅游发展资金和2500万元重点片区发展资金,保障以紫盖峰片区在内的五大文旅片区项目实施。
(三)防范风险兜底线。加强专项债券"借、用、管、还"全流程管理,强化政府性项目决策和立项管理,严禁变相违规举债行为,精准用好中央一揽子增量化债政策,综合运用预算安排、资产收益、高息置换等方式,有效推动全年隐性债务化解,截至6月底,全县隐性债务余额142265万元,较上年底减少12846万元,综合债务率稳控在黄色风险提示地区。
(四)提质增效强管理。一是深化零基预算改革。在编制2025年预算时,全面打破预算安排和资金分配"基数",坚持有多少钱办多少事,全面梳理本级可统筹使用的各项财力来源,兜牢兜实"三保"底线,确保财政平稳运行。二是强化绩效管理理念。加强重大政策、重大资金安排事前绩效评估,强化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绩效评价,将评价结果作为安排预算、完善政策、改进管理的重要依据。严格政府投资项目资金来源审核把关,全力加快项目评审,1-6月评审项目131个,送审金额65538万元,审减金额5370万元,综合审减率8.2%。严控政府采购成本,开展政府采购第三方市场询价项目92个,节约资金2331万元,不断提高政策效能和资金效益。三是提升内部办事效率。贯彻落实省委巡视组交办件工作要求,简化指标下达和指标结转流程,优化支付计划申报和各类资金拨付流程,全力推行"审批少见面、服务不打折"的办事模式,以财政内部流程运转替代预算单位跑腿,减轻预算单位负担。
(五)党建引领优队伍。一是抓好学习教育。坚持"以政领财、以财辅政",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及时传达学习中央、省委、市委、县委有关会议文件精神,按要求抓好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组织全局干部集中观看警示教育片,通过典型案例剖析,进一步强化干部职工厉行节约、廉洁从政意识。二是加强机关党建。充分利用"三会一课"等活动,组织党员干部学习上级精神,持续提升党员干部的政治理论素养,推动党建与业务工作互融互通、互促互进,以高质量党建领航财政事业高质量发展。三是优化人才梯队。通过2025年省考新录用17名公务员,其中应届高校毕业生10人,有效改善财政系统干部队伍年龄结构。同时,努力营造有利于优秀人才健康成长和充分发挥才干的工作机制和内部环境,确保人才干得好、留得住。
二、当前面临形势及压力
一是收入质效不高。全县骨干税源不足,嘉力机械、衡山齿轮、新金龙纸业等重点税源企业生产经营受挫,财税收入可持续性不强,土地出让市场持续低迷,土地出让金收入进度严重滞后,完成年初预算目标任务压力大。
二是保障压力激增。刚性支出只增不减,保民生、保运转标准和要求不断提高,保稳定、促发展等刚性支出不断加大,债务还本付息达到高峰,财税收入乏力和增支较快因素叠加,实现全年预算收支平衡难度较大,预计财政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紧运行状态。
三是债务政策转变。2024年,为了降低地方政府融资成本,国家出台专项债置换隐性债务政策,间接加重了地方财政偿还政府法定债务的压力。今年来,为加快清理拖欠企业账款,首次采用专项债偿还拖欠企业账款,用于项目建设的专项债额度再次受到挤压,面对全市旅发大会项目建设资金需求,地方财政支撑艰难。
三、下阶段应对工作建议
(一)聚财增收保运行。一是抓好财税收入。紧盯年度财税收入目标,常态化开展收入形势研判分析,围绕税收征管、欠税清缴、资产资源等方面,切实提高收入质量。密切关注重点税源和新增税源企业经营状况,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深入企业一线持续做好企业服务,切实为企业办实事、解难题,为税源稳定增长夯实基础。同时,压实执收部门责任,要求执收执罚部门依法依规开展非税收入征缴工作,按规定及时、足额全部上缴国库,做到应收尽收。二是盘活国有"三资"。在前期工作基础上,持续推进国有"三资"清查处置工作,有序办好国有资产不动产权证,加大国有资产归集、盘活和注入力度,强化注入平台公司资产监管,推动资产融资效益与财政平稳运行有效联动。同时,加快南岳粮站、岳云招待所、贯塘茶场、天一金岳等资产处置,尽早形成可用财力。三是全力争资争项。把握中央提高财政赤字率、增发超长期特别国债、增加专项债券规模扩大使用范围机遇,加强政策研究,做好对上沟通协调,强化项目包装工作,强化转移支付、预算内投资、超长期特别国债和地方政府债券的争取。
(二)优化结构办实事。一是严格支出顺序。严格贯彻落实中央坚持过"紧日子"要求,持续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严格按照"三保"支出(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支出),政府债务还本付息支出,年度大事要事保障清单事项支出,部门必须开展的一般性事业发展支出,其他支出等五级优先序安排支出预算,前序支出未足额保障的,不得安排后序支出。二是硬化预算约束。严格按照有预算不超支、无预算不开支原则,从严从紧控制预算追加,新增支出原则上由部门通过调整支出结构解决。审慎开展新增项目建设,对于未纳入年初预算的建设项目、没有落实资金来源的项目,原则上不予安排。三是切实保障重点。按照轻重急缓的原则,科学合理安排财政支出,挤出财力保重点,集中财力优先保障"三保"、政府债务等刚性支出和县委县政府重大决策部署重点支出。全力支持旅发大会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文化旅游财政资金的分配、下达和支出,加强对项目资金的绩效管理、绩效考核,为推动全县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三)筑牢防线防风险。坚持底线思维,开展常态化债务风险监测和财政运行风险监测,抢抓国家一揽子增量政策重大机遇,严格落实政府性债务管理要求,压实化债主体责任,多举措筹集资金,逐步消化债务存量,严格控制债务增量,坚决稳妥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防止债务风险传导叠加,确保债务风险不爆雷、"三保"不断链、舆情不炒作,债务率逐步降低,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
(四)强化管理增效益。一是开展绩效评价工作。采用"绩效评价股+业务股室+预算单位"的方式,组织全县预算单位开展2024年度部门绩效评价,邀请会计事务所专业团队进场现场评价,形成财政重点绩效评价报告,将评价结果反馈给被相关单位,要求限期整改,有力提高资金使用绩效。二是加力往来款清理。按照"逐笔核查、全面摸底、分类处理、逐步消化、标本兼治"的原则,对各种往来款项,加大清收力度,确保财政往来款"总量只减不增,存量及时消化"。三是落实强基固本行动。按照省、市财政部门工作部署,扎实开展"强基固本"行动,针对前期查摆出的银行账户管理不严格、会计基础工作不扎实、人员岗位设置不科学、报账资料不齐全、资金审批流程不规范等共性问题,分类施策、逐项整改,切实提升全县财政基础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精细化水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