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山县农办2014年工作总结及2015年工作思路

2014年工作总结及2015年工作思路

中共衡山县委农村工作部

衡山县人民政府农村工作办公室

2014年12月25日)

 

一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总体目标,创新思路,强化措施,各项工作取得较好成效。

一、2014年工作简要总结

(一)抓基础求突破,新农村建设全面推进。按照县委、县政府确定的“打造萱洲片,提质涓水片,完善白云片,带动示范村”的工作思路和“3片14点”的建设格局,在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配合下,发挥规划基础作用,提质升级,宜居新农村呈现了良好前景。一是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各示范村突出地方特色,发展绿色环保农业产业,积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培育壮大支柱产业。目前,全县拥有农业企业200余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77家、家庭农场65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9家、今年新申报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1家,水果种植、花卉苗木种植、特色养殖等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二是基础设施提质升级。各示范村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增强发展后劲。今年各示范村共硬化村道22280米,新建“招呼站”30余处;新建水坝4座,机电排1座,新修、维修渠道12673米,整修、硬化山坪塘12口;新建农村休闲文化广场3处,各类农村医疗、教育等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得到进一步改善。三是乡风文明蓬勃发展。各示范村积极弘扬传统道德,提升家庭美德,推进社会公德,推动乡风文明。今年新评选出“十星级文明户”276户;开办各类农民技术培训班100余次,培训农民5000余人;组建各类农民表演队50余支。全县共有村文化活动室26间、农家书屋17个、远程教育站17个,为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提供了平台。今年有望获评全省新农村建设先进县。

(二)抓协调破难题,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1.巩固白云片。一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白云村投入177万元完善水利基础设施;云峰村禹王碑遗址公园省级规划出台,完成50万元禹王溪河道5公里治理规划及实施工作;投入95万元维修云岩公路,筹集45万元修复洪毁水利设施。二是加大产业培植。福云生态有限公司完成总投资315万元,其中大禹蔬菜基地投入280万元,完善有机稻米太阳能监控设备等基础设施198万元;湘黄鸡合作社投入100万元购买出壳设备;四川农科院投资近70万元流转土地460亩建设“高效农业种植及农场立体种养”科研基地;泰通白云合作社投资530万元建设2300多平方米的仓储库。三是加快旅游资源开发。投资40万元规划开发片区内的旅游资源;皮影戏被列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争取省文化厅对皮影戏接班人的培养,为打造皮影文化公司做前期准备。

2.提质涓水片。一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建筑村安吾路拓宽 1200米 ;绍庄村村道拓宽 800米 ,改渠 215米 ,连接岳北农工会旧址道路硬化 495米 ,完成育秧工厂进厂路面硬化 30米 ,完成绍庄村沿山路修补350米;完成S314省道改造800米,建筑、岳北、涓水、联星完成通组路面硬化6000米;完成岳北农工会旧址广场、314省道连接线、示范区主干道绿化,完成庭院绿化300户;片区内渠道进行维修、全面清淤、划分责任区;岳北农工会旧址新建厕所,更新展览内容。二是加大产业培植力度。鼎盛农机专业合作社新建育秧工厂一个,工厂院内进行硬化,完成办公板房、机械棚搭建及内务整理;新建衡山九连塘渔业合作社一个,完成富利园葡萄基地排灌渠工程;新购置插秧机五台、旋耕机三台,完成“四双”早晚稻种植2000亩,完成2100亩紫云英播种工作。三是搞好环境卫生整治。改进片区城乡结合部工作机制,完成“穿衣带帽”42户,新置垃圾桶200个,对菜园进行集中整治;在绍庄村实施“乡村清洁”工程,改厕16户;新挖生态鱼塘两口,拆除“空心房”1栋。 

3.推进华夏湘江国际农业产业示范园区项目建设。今年华夏湘江项目已经完成了4500平方米的综合广场建设和“五位一体”土方工程8万余立方米;游客接待中心主体工程已竣工,正在进行装修;综合文化广场已投入使用,亮化、绿化已完成;流转土地1200余亩;基本完成石塘村各组间勘界工作,年内完成萱洲村和石塘村土地征收655.84亩、支付征地补偿款2290.56万元;基本完成水上乐园规划设计;添置各类工程机械设备。下阶段将逐步推进新区规划设计和开工建设、安置区和古镇新区道路建设、核心区征地、水上乐园项目建设等工作。

(三)抓重点求实效,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显著。一是广泛宣传全面发动。 5月28日 在望峰乡召开了全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现场调度会,使各乡镇、村进一步完善宣传阵地,发动村组干部进村入户宣传农村垃圾就地减量处理措施,使之真正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二是开展集镇综合整治。全县17个乡镇已完成集镇总规及详规编制;白果镇作为今年集镇综合整治示范乡镇,整治范围为从白果地税局至友谊学校和白果医院至楚南桥两条街道,集镇街道硬化、管线入地和街沿石铺设等工程基本结束,已建成5个集镇垃圾中转站和填埋场。三是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按照“农村垃圾不出户、集镇垃圾日清运”的原则,发挥群众主体作用,以户为单位处理农村垃圾,各村均聘请了一名保洁劝导员负责公共区域卫生保洁;同时在农户中开展卫生“大评比、小奖励”活动,进一步激发群众参与热情。四是加强督查严格考核。为全面掌握各乡镇环境整治工作情况,县整治办定期开展督查,发现严重问题的乡镇,下达整改通知书,要求限期整改到位,未按要求整改到位的乡镇,实行挂牌督办;全县17个乡镇根据督查结果按序排位、确定季度奖励,并上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每月排后三位的乡镇到县电视台问政,真正促进工作平稳开展。

(四)抓改革重统筹,综合协调能力不断加强。一是当好县委、县政府的参谋,谋划了全年农业农村工作思路,组织召开了农业农村工作、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四冬”农业生产工作等全县性会议,全力推进“三农”工作的发展。二是履行了综合协调职能。加强与涉农部门的沟通,做大对农口部门的“一流转五服务”、土地确权颁证试点等改革工作统筹协调,圆满完成县委、县政府交办的各项中心工作。三是认真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周密安排部署,扎实推进实施,把教育实践活动和业务工作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使活动深入有序开展。四是抓好了综治、信访工作。不断加强对综治工作的领导,全面落实综治各项措施,推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工作深入发展,确保了农口系统的稳定。五是抓好了计生、招商引资等工作。进一步贯彻落实市、县人口计生综治工作会议精神,加强指导督查,完善台帐资料,迎接省、市计生综治工作检查并获得好评。积极跑项争资、招商引资,超额完成县委、县政府下达的争资任务,也为全县农业农村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五)抓创新重考核,确保工作争先进位。一方面是加强对上的协调,做好了全省新农村建设先进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四冬”农业生产、计生、为民办实事等专项检查和督查;另一方面严格按照市对县的考核指标要求及全面小康社会各项指标要求,认真分析涉农指标的实际情况,对照差距,查漏补缺,科学制订对乡镇考核的指标体系。同时,加强调度,挖掘优势,打造亮点,确保全面完成市考核县的各项指标任务,力争今年农业农村工作能在全省、全市考核中取得好成绩。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今年各项工作进展顺利,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难度大,乡镇之间不平衡,对照市委考核要求任务极为艰巨。二是因下雨天多,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重点项目建设速度。三是农村发展基础依然脆弱,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总体滞后,农田水利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

三、2015年工作思路

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引,认真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以创新机制为手段,突出项目建设,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全县农业农村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质涓水片,发展片内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壮大美国黑提葡萄、常宏绿色蔬菜、优质稻等产业,拓宽环片公路,提质岳北农工会广场,推进涓水风光带建设,实施民居改造和人居环境整治,建设具有湘南特色的省级新农村示范片。打造萱洲片,结合华夏湘江项目,加快古镇核心片区建设,推进石塘片区现代农业产业示范项目建设,树立社会资本带动新农村建设的典范。完善白云片,坚持以禹王碑遗址保护性开发为抓手,引进战略投资者开发生态农业、休闲旅游,发展特色种植,补强产业短板,打造持续发展的新农村示范片。强力推进示范村建设,坚持“县级领导带队、后盾单位扶持、一定三年不变”的建设模式,指导驻村队员由单纯的修桥、修路、修水利向抓基础、抓产业、抓民风协同兼顾,力促示范村各项工作取得实在成效,带动农民主动投身新农村建设。

(二)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加大宣传教化力度,增强群众对农村环境整治的自主意识,坚持“农户垃圾不出户,集镇垃圾日清理”的就地减量化处理农村垃圾模式。建立健全长效机制,规范乡村保洁劝导员队伍管理,加强日常督查和曝光,提高群众参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自觉性,不断提高全县农村垃圾处理水平。

(三)着力统筹农村各项改革。稳定完善农村土地基本经营制度,开展以农村土地流转,农业科技与信息服务、农村金融服务、农业风险防范服务、农民素质提升服务和农村市场运行服务为主要内容的“一流转五服务”工作,加快培育家庭农场、专业大户、专业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民经营主体,推进土地确权颁证改革。创新水资源管理体制、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体制和农村水利发展机制,积极落实信贷支农惠农优惠政策,简化信贷手续,为农业发展提供优质信贷服务。

(四)着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标的完成。规范农产品加工企业台账、培训、扶持等管理,加大对农产品加工企业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扶持,不断促使农产品加工企业做大做强,新发展农产品加工规模企业3家以上。增强现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能力,完成规模以上企业农产品加工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例的指标任务。

相关阅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