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工作总结及2013年工作思路
2012年,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作全局,认真贯彻落实县委、政府和上级部门的各项决策部署,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加快农业标准化生产,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取得了明显成效。现将今年工作总结和明年工作思路作如下汇报:
一、主要成效及做法
(一)抓粮食生产不动摇,促进种植业协调发展。
今年压单扩双现成效,落实早稻集中育秧大田面积1.95万亩,晚稻集中育秧大田面积1.5万亩,通过集中育秧,早稻面积比上年增加2万亩,前山乡镇早稻增面1.5万亩,后山形成十万亩双季稻连片,带动了全县粮食总播面52.7万亩,同比增加6.28万亩,增长11.9%。其中早稻面积23.5万亩,平均单产450公斤;晚稻播面26.5万亩,单产比上年增加20公斤。在今年省市粮食生产考核,以及8月25日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叶贞琴的视察中,均受到了高度评价,有望再获“省粮食生产标兵县”。其他产业协调发展。完成蔬菜复种面积10.69万亩,设施蔬菜面积2500亩,推广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引进、推广新品种10个,无公害蔬菜基地3个(沙泉早白薯基地、萱洲大白菜蔬菜基地、白果常宏蔬菜基地),面积1.05万亩。
(二)抓产业升级,促进规模效益。
通过培育和扶持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2012年,3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836户,其中千亩以上2户,县乡合作组织42家,发展订单农业11.5万亩,我们积极为大户和合作组织提供技术服务和指导,进一步带动了全县粮食生产规模发展。市级龙头企业发展至18家,省级龙头企业2家,农业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日益增强。逢源草艺带动店门镇席草生产面积达到3万亩;泰通白云有限公司水稻集中干燥仓储加工中心日处理能力达300吨,直接收购湿谷,为大户解决晒粮难的问题。早白薯成为沙泉乡特色主导产业,全乡种植2000多亩,先后成立衡山县早白薯种植协会和种植专业合作社,注册了“种福牌”早白薯品牌,并逐步辐射带动周边乡村早白薯生产。秋冬种是农民增收的重要一季,根据省、市会议精神和县委县政府安排全面布局全县秋冬种生产,席草计划面积3万亩,油菜计划面积15.5万亩,重点建设的萱洲油菜高产创建示范,配合地方政府倾力打造以油菜花、桃花、李花为主题的“三花”旅游文化节,带动了乡村休闲观光农业经济发展。
(三)抓技术推广和管理服务,护航农业生产。
一是抓好技术推广。扎实推进湘米工程,积极开展“万千百”高产创建示范,完成白果部级、贯塘县级万亩示范片,乡镇千亩示范片17个,村级百亩示范点100个,全县水稻高产创建示范面积达10.2万亩,比上年增加5.4万亩,高产创建推进良种良法的集成推广,带动全县良种普及率达95%以上,新技术应用率90%以上。全年推广高档优质稻面积10.9万亩,比上年增加5.65万亩;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62万亩;落实病虫害统防统治全程承包面积12万亩以上;完成500亩无公害食品产地认证,12个蔬菜品种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二是做好技术服务和培训。今年,农业局派出农技人员120多人驻点各乡镇,每个集中育秧点安排一名行政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进行全程技术指导,确保早稻任务落实。同时加强技术培训。开展县、乡、村三级的集中育秧、机械化操作、病虫害防治的技术培训2000多人,辐射带动农户1.6万余多人,发放技术资料10万余份。三是抓好农业管理。在确保农资市场秩序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累计出动执法人员220余人次,检查农资经营企业243家次,整顿农资市场6家次,立案查处违法经营农资产品案8起,共计挽回经济损失120余万元,受理农户投诉23起,为农民追索赔偿13.2万元。农产品抽样检测2159批次,合格样品2136批次,合格率98.93%,有效保障了农产品质量安全。
(四)抓项目实施,夯实农业基础。
今年我局争取田间工程、优质稻工程、农村清洁工程、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和条件设施建设项目、湘米工程、“种三产四”丰产工程、阳光工程培训、测土配方施肥、高产创建、集中育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等项目工程10多个,向上争取资金超千万元。全力抓好项目建设,白果岳北村清洁工程项目建设稳步推进;2011年度衡山县现代农业发展资金—优质稻产业项目于今年5月通过省市级验收,2012年项目正进行公开招投标;全年推广超级稻面积26.25万亩;阳光工程培训任务计划培训2640人,预计12月底完成;作为全国农产品检测项目县,目前县农产品检验检测站正在进行设备安装和调试工作,计划明年元月全面启动。通过项目实施,促进了衡山农业基础全面发展。
(五)抓队伍管理,确保工作质效
加强队伍作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党建工作、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及计划生育等工作井然有序开展。创建“平安单位”,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努力营造有人干事、愿意干事、高效干事的工作环境。同时,做好综治维稳工作,加强矛盾排查和处理,解决了油菜湘杂油753存在生长异常的问题,多次召开协调会、座谈会推进贯塘茶场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对违法生育的三名同志按政策法规给予了相应的行政处罚。做好重大节假日期间和十八大的维稳工作,确保重大节假日的平安过渡和十八大的召开,做好十二届人大代表选举工作。
二、存在问题及建议
(一)存在问题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农田基础设施老化,中低产田面积大;基层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建设滞后;农业龙头企业缺乏资金扶持,带动作用小;种粮比较效益低,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现代农业的发展。
(二)建议
1、由于衡山县检验检测站运行和维护经费开支较大,且检验检测人员招配工作未启动。建议政府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确定经费和人员到位。
2、对于目前土地流转的难度大,建议由相关职能部门牵头,制定规范土地流转的文件。
3、乡镇农技人员的工资已纳入财政统发,但补贴未完全发放到位,请求解决农技人员下差补贴工资的待遇问题,保障其工作积极性。
4、鉴于农技站办公条件的缺失和乡镇基层服务站建设项目的需要,建议将畜牧站、农机站、农技站三家整合资源,合理利用有效条件,合并办公,建设几个规模较好的基层服务站。
5、对于种子公司退一补一的问题和农业局目前存在的农业人才面临断层和短缺,建议在公开招考中多招聘农业专业人才,以充实农业干部队伍力量。
三、2013年工作思路
(一)目标及任务
1、稳固产粮大县地位,力争产油大县和蔬菜大县;
2、围绕“一体两翼”战略方针,大力发展生态休闲观光农业;
3、扶持农产品龙头企业,促进产业升级。
具体指标: 2013年,全县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50万亩以上,其中水稻面积46万亩以上,优质稻15万亩以上;油菜种植面积15万亩以上;经济作物面积19万亩以上;蔬菜复种面积11万亩以上;小水果面积5万亩以上;席草面积3万亩以上;良种良法覆盖率达到95%以上,争取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三品”认证在10个以上。
(二)工作安排
1、进一步稳定粮食生产,优化产业布局。一是全力打造后山片十万亩双季稻连片,辐射带动全县双季稻生产;二是加快萱洲、店门、贺家、永和、开云等乡镇的生产结构调整,形成一乡一品模式;三是抓好小水果产业发展,重点扶持九龙李、红脆桃、冬枣、葡萄等时鲜水果提质扩面;四是围绕产油大县目标,重点建设好萱洲油菜万亩示范片,抓好贺家、永和、店门等周边乡镇的油菜生产,在每个乡镇建设一个上规模的油菜高产创建示范点;四是围绕蔬菜大县目标,大力推广蔬菜种植,推广优良蔬菜品种,建设几个高标准的蔬菜生产基地,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2、进一步抓好科技推广,强化服务管理。一是开展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引进、筛选出10个农业新品种、新技术;二是高标准办好2个水稻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点和1个油菜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三是加强对农民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技干部业务培训和学习,培训农民在2万人次以上;四是加强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力度,突出抓好种子、肥料、农药等农业投入品质量监管和执法监管,抓好县乡两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网络体系建设,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安全健康消费。
3、进一步抓好项目申报实施。争取中央、省、市政策经济支持,认真做好项目的筛选和推荐,重点抓好标准良田建设、田间工程建设、优质稻产业工程等重大项目的申报与跟踪落实,力争项目资金1000万元以上。
4、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化。一是积极培育龙头企业,继续抓好泰通白云、逢源草艺、湘旗牧业、景华园林、春发食用菌、常宏蔬菜等龙头企业的扶持和服务工作;二是抓好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规范化建设,增强农村专业化合作组织的生机和活力,进一步提高农业专业化、组织化水平;三是培育种植大户,加快土地流转、实现规模化经营,增强大户辐射带动能力;四是大力发展萱洲、店门、开云等近郊乡镇的休闲观光农业,扶持几个大规模的休闲农庄。
5、进一步强化为农服务。坚持以转变作风为动力,以强化服务为切入点,靠前服务、贴心服务,扎实开展好农技人员服务基层的活动。进一步强化机关干部作风建设,强化为民服务意识,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农业干部队伍。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