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县农业农村局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确保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提升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水平,大部分工作实现"双过半",为全面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打下坚实基础。现将半年来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夯实农业发展根基,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
1.全力抓好粮食生产。为坚守我县全国产粮大县地位,加大粮食生产支持力度,我局组建12个粮食生产指导服务组,对各乡镇粮食生产工作进行督查指导和技术服务,根据不同农时,定期组织培训,截至目前培训3000余人次,印发技术资料10000余份。依托我县自有的大型智能化育秧工厂和十五个大棚育秧基地,完成早稻集中育秧可插大田面积13.18万亩。全县15个粮食监测点双季稻覆盖率达98%以上,粮食监测村双季稻覆盖率达80%以上,全县早稻种植面积17.46万亩。
2.稳定豆油作物面积。今年落实大豆(含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柑橘标准果园大豆套种)播种面积4000亩。2025年夏收油菜工作完满完成,夏收油菜面积16.57万亩,预计产量2.02万吨。
3.全面提升"菜篮子"保供能力。6月末,预计全县存栏生猪42.46万头,能繁母猪存栏4.0万头,累计出栏生猪37.2万头,完成全年计划出栏任务的58%。全县上半年存栏牛2.8万头,出栏0.53万头,存栏羊4.12万头,出栏3.09万头,家禽存笼520万羽,出笼384万羽。全县渔业生产取得了良好的发展。养殖面积4.68万亩,稻田综合种养面积达到12000亩,水产品产量预计1.3万吨,水产品产值4.07亿元,渔业数据增速全市排位前三。肉类市场供需平稳有序,经济和社会效益明显。
4.逐步完成衡山县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按国务院、省三普办要求,于今年年底需全部完成该项工作任务。目前已完成了400个表层样点、8个剖面样点外业调查采样、480个样品制备、495个样品检测化验工作,完成各类检测指标68个,形成内业检测数据14840条。外业调查采样工作于2024年6月23日通过了省级验收,样品制备、样品检测化验于2025年6月9日通过了省级验收,得到了省级验收专家组的认可和好评。目前,该项工作已进入数据成果分析汇总阶段,我县争取在11月份取得相关工作成果,圆满完成工作任务。
5.高标准推进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圆满完成湖南省衡阳市衡山县2024年高标准农田建设(国债)项目。该项目建设面积1.7万亩,总投资4063.16万元。共划分14个标段,已全部完工,共完成建设任务:整修加固山塘69座,小型电灌站3座,衬砌骨干灌溉渠32条11.366km,骨干排水渠36条21.403km,管道1条0.9km,渠系建筑物4座。目前正在项目结算审计阶段。二是稳步有序推进2024年高标准农田建设常规项目和投融资创新项目。该项目建设面积2.25万亩,其中投融资创新任务1.5万亩,总投资4650万元;年度常规任务0.75万亩,总投资3719万元。项目涉及萱洲镇、开云镇等9个乡镇38个村(社区),共划分18个标段,其中常规年度项目11个标段,投融资创新7个标段,截至目前已分别完成工程任务的85%和75%,预计7月底完成全部建设任务。三是高质量、高标准开展2025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初步规划设计工作。项目任务0.37万亩,全部为提质改造任务。根据我县实际,确定以白果镇长青社区、竹山村、棠兴村为2025年高标项目主要建设区域,预计7月15日完成项目初步设计市级评审工作。
6.全面提升农业综合保障能力。一是全方位持续开展打击非法捕捞专项整治行动,日夜巡查共计出动执法人员360人次,执法车、快艇、执法冲锋舟240次,收缴违规地笼300余个,电鱼、锚鱼杆15套,清理刺网1000余米,绝户网等1200余米,并对收缴的违规渔具进行了集中销毁。今年上半年共查处案件4起(已结案3起,待结案1起),处罚金额共计12026元。二是雷霆手段开展私屠滥宰专项整治行动。联合公安、市场监管、城管执法等部门执法10余次,立案查处4起,经营、运输依法应当检疫而未经检疫2起(一起正在调查中),农产品质量安全1起,车辆未备案1起。出动执法157人次,联合执法3次,查获"白板肉"170多公斤,已做无害化处理。三是多举措开展了农资产品质量专项整治行动,共执法检查35次,检查门店29家,检查流动市场摊贩10处,检查种养基地12家,立案1起,罚款0.07312万元。四是积极开展农机安全执法巡查。截止当前共开展日常巡查32次,出动执法人员157人次,共查处拖拉机收割机56台次,其中拖拉机违章载人2人次,驾驶员未随身携带驾驶证或行驶证2人次,全部当场整改。联合县交警大队开展联合执法10次,出动执法人员共55人次。五是稳妥有序推进宅基地执法。截止目前共计开展日常巡查48余次,出动执法人员245人次。高站位开展农村违法违规建房专项排查。截止目前已完成全部排查工作任务,发现存量建房问题数7个,新增建房排查问题数14个。
7.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一是积极开展养殖业生态环境整治。对全县设计年出栏50头及以上猪当量的所有畜禽养殖场(户)进行地毯式排查,共排查畜禽规模养殖场362家,发现问题5处,匀已督促整改到位。全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2.7%,基本实现了畜禽养殖粪污的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二是认真做好包装废弃物回收。上半年共产生农药包装废弃物15.78吨,回收11.35吨,回收率71.9%,以焚烧、填埋等方式处置包装废弃物6.92吨,废弃物处置率60.97%。三是扎实推进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工作。根据湖南省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结果,结合我县耕地污染实际,分级分类分区完成我县5.45万亩受污染耕地的安全利用,实现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3%以上。上半年全年共整合相关涉农资金已落实安全利用措施面积3万余亩,全县具体落实各类农艺措施面积情况:优化施肥1万亩,采购推广低镉品种2万亩。
(二)提升产业发展效能,确保县域经济和乡村产业"强基提质"
1.多方面打造特色产业品牌。一是加强农业产业强镇建设。今年,在市、县、乡镇的共同努力下,永和乡成功申报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国家农业农村部已公布立项名单。二是大力发展一县一特"衡山黄鸡"主导特色产业。截止6月底,全县出笼10000羽以上的规模养殖户85户、5000羽以上的规模养殖户305户、1000羽以上的规模养殖户1810户,综合产值达11亿元,共有2036户脱贫户和防返贫监测户参与该产业发展。三是培育壮大小水果特色优势产业。重点培育衡山红脆桃生产基地、沃柑产业基地、箐香桃示范基地、红柚示范基地、猕猴桃示范基地,以及开云、长江、永和、萱洲等小水果优势区域,发展一村一品。目前小水果种植面积逾9.2万亩,总产量16.53万吨,产值达4.95亿元。
2.积极开展返乡创业行动。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通过微信公众号、宣传标语等多种途径开展宣传活动,大力宣传返乡创业就业政策。至6月30日,我县完成返乡创业人员665人,占任务数60.45%,完成返乡创业投资2.38亿元,占任务数62.3%。
3.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一是开展调研。参加组织部门开展的2025年度扶持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申报工作调研,走访、调查全县村集体经济发展典型,总结成功经验。二是数据统计。全县建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有关数据定期报送机制,实行一季一调度,半年一通报。
(三)打造和美乡村示范,确保美丽乡村建设行动"扩面提质"
1.高位推进,全面纵深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一是坚持高位推进。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摆在全县工作大局突出位置,多次召开会议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进行全面安排部署。二是强化典型引领。通过挖掘各乡镇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的创新举措、特色模式及显著成效,总结推介一批经验做法,汇编成册,在全县进行了内部发布交流学习。6月10日,我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在中国乡村振兴网刊发报道。三是加强服务指导。对全县12个乡镇日常工作开展成效和进一步完善"治""管"机制等情况进行指导服务共计8次,将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乡镇,同时提出指导意见,交办问题70余项,整改完成率100%。并强化结果运用,根据各乡镇工作开展和实地察看情况,形成工作简报3期,进行内部刊发。四是稳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印发了《2025年衡山县农村改厕工作实施方案》,持续开展农村"问题厕所"整治,截止目前,据乡镇摸排整改情况统计,全县共摸排农村户厕2.3万余户、公厕57座,发现问题户厕286户、公厕3座,没有卫生厕所且仍在使用旱厕的农户有1414户;已完成问题厕所整改户厕156户,公厕3座,列入长期整改计划71座。
2.因地制宜,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有序推进。开展和美屋场建设。2025年全县建设示范和美屋场12个,其中国家级非遗特色美丽屋场1个,道路提质改造12.7公里,平整、硬化晒谷坪5处,面积达2千余平方米,蓄水塘提质改造3口。
3.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一是落实高效办成农村建房"一件事"工作。联合各部门制定下发了《衡山县高效办成农村建房"一件事"应用方案(试行)》通知,依托省"一网通办"系统和"湘易办"超级服务端,开设的农村建房"一件事"专区,全县12个乡镇均在4月份实现线上"一网通办"受理农村建房申请资料录入,"农房平台"的审批办结。截止到目前"一网通办"受理农村建房申请320宗(符合建房条件270宗),审批办结236宗。办理流程压缩至2个阶段6个步骤。二是有序推进土地延包试点。制定印发了《衡山县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迟30年整乡试点工作方案》,确定岭坡乡为整乡试点乡镇,截止目前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开展。三是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精准清查工作。印发了《衡山县农村集体"三资"精准清查实施方案》,通过精准清查全县共发现651个问题,涉及金额6894.32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漏登问题450个,其他资产漏登24个,应付款项等村债问题145个,错登问题14个,资产报废、科目调整问题16个,其他问题2个。指导全县12个乡镇153个村级组织完成2024年度农村集体资产年度清查,并审核通过上报全国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管理系统。年度清查核实农村集体资产总额13.72亿元,清查登记集体土地总面积129.31万亩。
(四)建立健全保障机制,确保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
1.加强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坚决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目前,全县脱贫户5479户、17085人,监测对象579户、1499人,其中:脱贫不稳定户243户、566人,边缘易致贫户169户、489人,突发严重困难户167户、444人。监测户除整户无劳动力的外,基本消除风险。所有脱贫户、监测户"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持续稳定,脱贫家庭适龄儿童入学率、脱贫人口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等均达100%。
2.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
积极落实脱贫人口"雨露计划"补助政策,2025年上半年我县已发放春季学期"雨露"计划助学工程资助对象近700人次,发放资助金105万元。加强就业帮扶,上半年拟新增认定的乡村车间23家,共带动2329人就业,其中带动脱贫户、监测户就业628人,平均月工资在3000元以上。全县配备公益性岗位507人,实现人均增收近一万元。全县外出务工脱贫、监测人口务工人数初步统计为5000余人,初步估算需发放一次性交通补贴180余万元。大力发展庭院经济,为符合条件的脱贫户、监测户及一般性农户共发放产业补助近187.08万元。加大产业帮扶力度,目前,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用于产业帮扶比例达到72%以上,现有产业基础设施项目41个(投资50万以上7个,50万以下34个),公益性基础设施项目56个,饮水工程项目28个。发放易地搬迁安置点后扶30万元,脱贫人口小额信贷贴息33万元,永顺县对口帮扶60万元,通过产业分红、吸纳务工、订单收购、技术培训、流转土地、村集体经济发展等方式,我县脱贫人口、监测人口的收入持续增长,防返贫监测工作持续有效。
(五)加强服务培训指导,确保提升农业生产能力"富农增收"
1.做好农业主推技术和主导品种的筛选和确定。结合我县实际,在年初筛选和确定了三大主导产业,水稻、油菜、蔬菜瓜果。主推技术8项,编印送发主推技术介绍资料100000余份。
2.开展县级技术指导员及基层农技人员培训、学习。组织基层农技人员、技术指导员参加县级集中业务培训1期及田间观摩学习4期。开展"一法一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办法》宣传学习。
3.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至2025年6月15日止,全县新注册家庭农场6家,累计805家,合作社累计526家。
4.扎实开展农民培训。一是开展冬春农业科技大培训活动,培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1000余人,发放农技科普资料2000余份。二是组织衡山县主要粮油作物春季管理与春耕备耕专题培训班,培训学员100余人。三是协助省农广校"农广助农"猕猴桃冬季田间管理培训、"衡山皇茶生产技术培训,培训学员120人。
二、存在的问题
(一)要素保障供给不足。一是资金保障不足。近年来,上级对"三农"的投入虽逐年都在递增,农村的各类优惠政策很多,但相对分散,缺乏统筹使用一盘棋的工作机制,且大都具有钢性要求,由乡村基层可选择的投入资金有限,涉及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改善、产业发展等方面的资金投入缺口很大。二是人才支撑缺乏。农技人员年龄偏大,专业人员较少,工作任务繁重,至使有些业务难以开展。兽医公共服务、农经、农技推广等方面专业性较强,基层技术队伍萎缩、转岗、换岗及老龄化趋势明显,新招录的人员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农村基层技术服务需要,导致农业基层工作较难推进和落实。
(二)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后劲不足。扶持资金不足,培育新型经营主体资金较微薄。全县合作社、家庭农场合计1282家,而初具规模的不到100家,其余绝大部分没上规模或有名无实。
(三)保持农民持续增收的形势不容乐观。农业生产成本持续增加,生猪等农产品价格下行压力大,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辐射带动能力还不够强,农民务农收入难有跨越式增长,转移就业的农民整体素质和技能偏低,务工报酬不高,依靠非农收入增收的空间也比较有限。
三、下半年工作计划
(一)持续抓好粮食生产。持续抓好粮油生产稳面积与提单产,强化技术指导和督查暗访,抓好秋季油菜播种。加强耕地抛荒、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整治。加快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和设计进度。抓好服务保障工作,扎实开展惠农惠民补贴申报和发放工作,强化农机安全监管,加大农机推广力度,加强农业防灾减灾落实。强化农产品日常监管,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二)加力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压紧压实责任,抓实防返贫监测帮扶,抓好帮扶产业分类处置、就业帮扶工作。抓实"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巩固提升。落实好监测户产业奖补及庭院经济奖补,开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申报。组织实施过渡期内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考核评估,开展好农业农村部门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
(三)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稳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持续做好农村问题户厕摸排整改工作,扎实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持续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开展农膜、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推动村容村貌整体提升,开展乡风文明建设和美建设。持续开展农业农村领域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加强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巩固"长江十年禁渔"成果。
(四)持续深化农村改革。高质量完成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工作,提升农民宅基地管理服务水平,规范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五)深化农业农村领域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通过自查、核查、驻场检查及科技赋能,强化农业农村领域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加强问题查摆和整改,扎实开展"回头看",把群众反映的"问题清单"转变为"履职清单",以实际成效提升群众幸福感、满意度,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纪律保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