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山县司法局2019年工作思路
2019年,我局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县委县政府和省厅、市局的工作部署,抓队伍,筑基础,创品牌,深化各项改革,全面履行职责,扎实推进各项工作,树立衡山司法行政队伍良好形象。
(一)切实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夯实工作基础。要积极加强与相关部门协调,明确各所所长职务,解决司法助理员政治待遇,留住人才。同时,要积极争取通过全省统一招考将缺少的人员招录到位,彻底根除一人所。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建立专家库,组建志愿者队伍等方式,配备司法行政辅助人员队伍,填补公共法律服务平台、社区矫正和基层司法所工作人员不足的缺口。要进一步加大司法助理员岗位培训力度,提升司法助理员队伍素质,加快推进司法所规范化、信息化建设,巩固和发展基层阵地。及时完成人民陪审员选任工作,建立人民陪审员信息库。
(二)着力加强基础建设,夯实后勤保障。要全面完成信息化建设,要按照省厅信息化建设规划要求,逐步推进“四大平台、一个中心、三张大网、三大体系”的“4133”工程建设;全面完成电子政务外网接入工作,全面完成司法行政信息化工程。要配合做好“中国法网”“如法网”建设,推进“互联网+公共法律服务” ,探索形成智能化公共法律服务平台体系,使公共法律服务事项由“现场办”变为“网上办”“移动办”。要积极争取完成社区矫正规范化训练场建设。要强化行风、行纪监督,规范法律服务,不断提高司法行政工作的公信力和人民群众的满意度,确保司法行政工作在全省全市民调排名靠前,决不拖衡山的后腿。
(三)创新推进各项工作,打造工作品牌。一是要创新推进“七五”普法。要重点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 着力从健全完善党委(党组)中心组学法、法治培训、依法决策制度等方面,推动领导干部法律学习宣教工作深入开展。要完善普法工作考核评价体系。建立健全普法依法治理考核评估体系,完善考核评价运行机制。要积极推进普法形式创新和普法载体开发,进一步加强法治文化宣传阵地建设,全力完成衡山西站法治文化广场建设及白果线法治长廊内容的更换,以此构建浓厚法治氛围,切实培育繁荣法治文化,让人民群众在日常生活中学法、悟法,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法律的熏陶。要以“法律九进”为途径,大力加强宪法等基本法的宣传力度,提高全民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培养自觉用法、守法的习惯,使他们能够做正确的事和正确地做事。要深化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继续开展法治示范村和依法办事示范窗口单位的创建工作。二是要创新综合治理社会管理工作。进一步完善社区矫正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力争实施社区矫正政府购买服务;始终把防止脱管漏管和重新违法犯罪作为工作重点,全面落实社区矫正监管制度,从严加强监督管理,突出管控重点人员,不断提升矫正成效。进一步完善刑满释放人员安置帮教机制,坚持以就业防脱管这一工作主线,协调相关职能部门,落实帮教措施,为刑释解教人员自食其力创造条件,力争杜绝重新犯罪。加强人民调解网格化建设,加强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行政调解的衔接互动,注重发挥人民调解在纠纷解决体系中的基础性作用。建立专职人民调解员队伍,进一步深化“首席人民调解员”制度,形成多层次的调解队伍。不断强化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建设,完善提高“警民联调”工作机制。三是要充分发挥法律服务优势,积极提供优质高效服务。要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重心,组织法律服务力量靠前服务,突出法治氛围、法治环境两个基础,围绕维权和防范风险两个核心,紧扣效果和管用两个关键,抓好法律援助和法律体检两个重点,通过宣传、维权,帮助各级党政部门、企业和群众规避金融风险。要加大法律援助力度,力争刑事辩护全覆盖,为困难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援助,做到应援尽援,构建以合理胜诉率为基础的法律援助质量评价体系,使群众不仅能打得起官司,也要打得赢官司,确保法律援助服务真正利民惠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