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我县水利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当前国家对水利的高度重视的契机,通过积极争取,2013至2016年期间全县水行政执法工作和水利建设工作取得了较大的发展。现将全县水利情况作汇报总结汇报如下:
一、2013年-2016年水利情况
1、水行政执法工作
一是加大了宣传力度。为切实搞好水法律法规宣传。我局每年安排专项资金,每年3月22日至27日进行水法律法规宣传。二是严格水资源管理。围绕水资源配置、节约和保护“三个环节”,通过健全制度、落实责任、提高能力、强化监管“四项措施”,严格用水总量、用水效率、入河湖排污总量“三项控制”,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三是加大河道采砂专项整治力度。开展了持续的河道采砂整治行动,成立河道采砂管理办公室和警务室,增加了执法人员和执法交通工具,加大了河道采砂整治力度。制定了《衡山县河道采砂专项整治方案》,组织多次大规模联合执法行动,取缔非法采砂船、无证码头,清除采砂尾堆,编制完成《涓水河道采砂规划》。十二五期间,共查处水事违法案件近40件,依法处罚5件,纠正违法行为22件,调解水事纠纷39件,审批许可35件,积极配合武广高铁、潭衡西高速和衡岳高速公路协调办协调矛盾纠纷56件,乱采滥挖现象得到基本遏制。
2、工程建设工作
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全县共有78座小型水库,其中我县小(I)型11座,67座小(II)型水库。小(I)型水库自2008年项目开始实施,至2011年全部完成除险加固工作。从2011年开始实施小(II)型水库至2015年共完成67座,其中2013-2015年完成27座小二型水库的除险加固。完成投资2367.77万元。
农村饮水安全项目:2013-2016年主要完成了店门集中供水工程、沙泉乡幸福村集中供水工程、长青水厂新建、新场市水厂改建、店门水厂续建、白果国光安置区供水工程、长青水厂管网续建工程、长江石子水厂管网续建工程、长江阳田供水工程、新桥水厂管网续建工程、贯塘乡义母村供水工程、贯塘乡义母村供水工程、店门镇水桐村供水工程、贺家乡贺家分散供水工程、萱洲镇沿江供水工程、福田分散供水工程、白果楚南居委会管网改造工程、白果湘铺村供水工程、贺家乡依田村供水工程建设。共完成工程投资4254万元。
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 2014年计划实施白果新农村建设示范区内配套水利工程建设及新桥灌区部分干渠除险防渗工程,计划投资800万元。2015年中央财政农田水利项目县计划完成白果、长青和贯塘的农田水利建设,共计划投资1280万元。2016年计划实施长江镇、店门镇计,计划投资2006.59万元。
中小河流治理项目: 2013年实施龙荫港流域治理项目,项目已全部完工。该项目共完成投资5805万元。
“五小”水利冬修:2013年,全县完成工程共1178处,县财政列支奖补资金及专项资金2300万(县财政资金2100万,省专项资金200万)。2014年,以洪毁工程修复为重点,县财政预算奖补资金700万元。2015年,县财政安排冬修奖补资金1000万元。
县城防洪堤建设:2013年度完成县城防洪堤加高培厚270米(K2+780~K3+050),清凉港自排及电排闸的建设,投资2113万元,其中中央资金1000万元,省级资金1113万元。2015年度,完成新建堤防426米,堤防及岸坡整治727米,改造涵闸1处,总投资:1620万元,其中中央投资800万,地方投资820万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中型灌区渠系工程老化。我县九观桥水库和新桥水库两处中型水库灌区,灌区渠系老化、淤塞渗漏及崩塌严重,水利用系数低。渡槽等渠系建筑物岌岌可危,严重危及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从根本上解决我县农业灌溉用水和渠系工程安全问题,急需维修改造。
2、小型水利建后管护薄弱。由于受农村经济体制制约,目前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后管护严重缺失,由于管护不到位,工程新建后没几年就不能正常运行,又向政府打报告或提人大代表建议,要求政府解决。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基本处于无管理机构、无管理人员、无管理经费的“三无”状态。
3、水资源管理压力大,水质检测不完善。近年来连续干旱,加之社会发展,缺乏环保意识,造成局部水源污染,加大了水资源管理的压力。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多且杂,水质监测人员、经费缺乏,存在饮水安全隐患,水利部门水质检测中心虽建成,但还处于摸索阶段,环保、卫生部门各自为政,没形成统一的监管体系。 。
三、今后五年的工作计划
通过5年努力,到2020年要实现以下发展目标。一是防洪抗旱减灾体系进一步完善。中小河流重要河段和重点山洪沟得到有效治理,湘江县城段防洪标准达到20年一遇。二是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大幅提升。全县年用水总量控制在1.9亿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到60立方米以下,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58以上。三是农村供水安全保障水平显著提高。农村饮水安全集中供水率达到85%以上,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0%以上。四是农村水利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强力推进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继续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和“五小水利”工程建设,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2.13万亩。五是水利改革管理工作取得重要突破。依法治水管水全面强化,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基本建立,水利工程良性运行机制基本形成,县级水利投入机制进一步完善。
一是加强薄弱环节建设,着力打造防洪网。重点是加快湘江县城防洪堤加固建设,稳步推进山洪灾害非工程措施升级、中小河流治理、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健全防洪减灾监测、预警、预报系统,不断完善防洪排涝工程体系和应急抗灾体系。到2020年,构建与新型城镇化、新农村建设要求相适应的防洪网。
二是合理配置水资源,全面加强供水网。按照优化配置的要求,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加快城乡供水“一体化”进程。实施骨干水源工程,提高区域水资源配置能力;实施农村饮水巩固提升工程,对已建工程进行配套、改造、升级、联网,健全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到2020年,构建与全面小康要求相适应的供水网。
三是加快农田水利建设,巩固扩大灌溉网。按照远近结合、补齐短板的要求,聚焦交通不方便地区,强力推进中型水库灌区节水改造、小农水项目县建设、“五小水利”建设,全面深化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和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体制改革,提高农业灌溉保障能力。到2020年,构建与农业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灌溉网。
四是推进河流系统治理,全力构建水生态网。按照绿色发展、生态文明的要求,严管理与重治理并举,强化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行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强化河道管理,继续加强湘江保护,河道保洁,;大力推进水土流失治理和绿色小水电建设。到2020年,构建人水和谐、生态宜居的水生态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