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山县电子政务工作情况汇报
(2018年4月24)
一、近年主要工作
1.升级门户网站。中国·衡山党政门户网站完成改版升级换平台,2017年11月13日正式上线运行,与衡阳市门户网站实现平台统一承载,数据有效共享,安全互为一体。新版网站采用集中式与分布式相结合部署方式,强化网站整合、网页归并、域名规范、安全防范、机制保障等政策要求和技术防护,具备与政务公开、政务服务、电子证照库等系统和数据库对接融合的扩展性,搜索功能明显精准,“微信小程序”成功开发,简繁通、智能化、无障碍等个性化服务逐步完善,连续三年保持全省优秀政府网站。
2.深化政务公开。紧抓中国·衡山党政门户网站改版升级上移全市统一平台契机,推动门户网站科学改版,突出对接中办、国办“五公开”,分门别类持续推进“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五类信息公开,成为全市乃至全省第一家政府网站,各栏目按政策要求相应开设子栏目,将栏目内容动态扩展责任划分到相关部门,发现“四不”现象及时督办,切实打造政务公开第一平台。
3.运行政府热线。秉持资源整合、合署办公、规范管理、高效实用原则,12345与110实现了“内部推送通话、三方对接通话”,探索了“办公场地统一、24小时值班统一、政府购买服务待遇统一”,“讲评联合、会商联系、宣传联动、活动联谊”“二通三统四联”管理模式,运行了“热线平台在线答复或派单办理”内部机制,建成了“政民两头相连,电话端、网站端、移动端三端具备,电话、短信、网站政务信箱与专页、APP、微信小程序、微信公众号六路通道的“两头三端六路”服务平台,热线平台与“中国·衡山”党政门户网政务信箱、微信小程序无缝对接,公众诉求统一提交、统一管理、统一派单、统一答复,推动了12345热线由传统话务服务向互联网+政务服务融合发展。2016年5月9日热线上线运行以来,截至2017年12月底,累计受理群众来电25445个,办理政务信箱来信327封,办理通过热线APP、微信公众号、微信小程序等移动端渠道群众诉求89件,为改善保障民生、树立政府形象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4.配合全省互联网+建设。互联网+监督方面:充分履行县级运维管理部门职责,配置了县级业务人员运维管理账号,组织开展了县级业务培训,增添了相关部门和乡镇交换前置设备,保障了电子政务外网畅通,2017年11月14日实现与省平台并网上线运行。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云平台方面:主抓实施清单信息录入指导和网络畅通,按期完成县内部门188项行政许可和238公共服务事项信息录入,县党政门户网站“三清单一目录”同步更新包括行政审批等十项2632项行政权力和238项公共服务事项。
5新建电子政务内网。完成新电子政务内网(保密网)县级接入点机房建设,内网机房即将开展初步验收。全部建成后可部署机密级及以下业务系统,能保障非公开信息资源规范安全运行。
6.推进电子政务外网。2016年,电子政务外网贯通全县240个单位,上连国家、省、市,中通所有党委、政府部门,下接乡镇并覆盖所有行政村,及时承载了“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部门协同监管平台)、国家护路系统、国家发改部门重大项目库系统、全省互联网+监督系统、全省安监系统OA办公系统”等部门业务应用系统。
7.启动县级电子政务交换共享平台建设。以对接国省市数据交换共享平台和承载县内新上部门业务系统为落脚点,紧抓新政务综合大楼搬迁契机,同步推进县级电子政务交换共享平台建设,一期框架建设即将完成,二期以数据交换共享和新上互联网+政务服务应用为主要任务的平台建设即将启动。
二、存在问题
1.机制不顺。信息化宏观管理体制机制尚未理顺,信息化管理体制和协调机制与发展需求不相适应,信息化推进协调机制相对乏力,条块分割和自行其是的格局普遍存在。信息化主管部门是经信委,电子政务机构在中央、省没有对口主管部门,工业信息化、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等领域职责不清,各自为政,不利于统一规划建设。
2.数据不通。各地电子政务建设没有可复制的成功经验,国省市顶层规划与实际落地有距离,上级有关“互联网+”行动、互联网+政务服务、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处于落地对接阶段,部门平台和信息资源没有互联互通,信息孤岛、数据烟窗现象涛声依旧,县级层面的电子政务信息化工作处于两难境地。
3.协同不够。电子政务发展方面,电子政务部门主要负责搭建数据交换共享平台和内外网络基础,业务系统应由相关部门提出规划,但部门往往缺乏向数据交换共享平台和电子政务内外网络集中共享意识,强调上级主管部门要求,单独建设机房,单独开通专网,造成财政资金浪费。
三、下步打算
一是坚实基础平台。推进电子政务交换共享平台二期建设;完善互联网+监督等平台,畅通电子政务外网,打造一个互联互通、共享共用的县级电子政务外网交换共享平台;启用电子政务内网机房,拓展电子政务内网,建设一个安全保密达到规定要求的电子政务内网平台。
二是优化门户网站。围绕“五公开”,针对国省市年度政务公开工作要点和国省市有关重大建设项目、公共资源配置、社会公益事业建设等政策要求,进一步调优网站栏目,完善部门子站,及时抓好征集调查栏目结果归并与公开,督促部门及时更新信息,按要求完成征集调查、访谈问政任务,完善内容保障体系,丰富图文、音频、视频等展现形式,推动政务公开标准化体系建设,继续保持全省政府优秀网站地位。
三是推进线上服务。围绕“放管服”改革,优化审批流程,创新审批模式,改进政府服务,配合对实行备案制的企业投资项目实施在线并联审批,配合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积极推进全县“三集中三到位”改革,进一步清理入驻政务大厅部门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目录清单、实施清单编制,结合电子政务云平台二期建设,推进实体政务大厅与网上政务大厅融合,升级或新上网上政务服务和电子监察系统,开发“市场主体不见面审批系统”手机APP,逐步扩大企业投资项目在线审批范围,畅通互联网+政务服务网络,力促新网上办事系统真办事、快办事、办成事。
四是规范热线话务。无缝对接省、市平台,保障系统安全运行,完善知识库,抓好后台诉求事项分类,保持“两头三端六路”服务渠道畅通,扩大各类诉求事项量,公开办件服务事项信息,紧盯噪声扰民、油烟污染、流浪人员管理等重点难点事项,推动部门联动响应,推行乡镇部门一把手驻大厅在线接听群众诉求,提升话务员素质水平,抓好前台线上当场解答、成员单位线下限期办结,加强工单督办,及时回应群众诉求,跻身全省一流热线方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