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数字新发展,拥抱智慧新时代

推进数字新发展,拥抱智慧新时代  

(2018年4月21日)  

      

  当今世界因互联网而更多彩,人民生活因互联网而更丰富。为促进互联网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让互联网+政务服务发展成果惠及群众,造福人民,衡山县坚持抢抓机遇,追赶先进,聚焦问题,主动作为,努力凸显电子政务服务“智慧衡山”的特色与成效。  

  一、以可知可融为目标,提质门户网站  

  按照国、省、市要求,持之以恒推进中国·衡山党政门户网站普查工作,坚决防止“四不”问题反弹,2015年、2016年、2017年连续三年跻身全省县市区优秀政府网站行列。  

  一是坚持集约化建网。2017年,按照《政府网站发展指引》要求,全面启动门户网站改版升级换平台工作,引导页归集全县党政部门和乡镇APP、微博、微信等移动新媒体,首页开设“走进衡山、信息公开、办事服务、互动回应、文化旅游、专题专栏”六个导航栏目,开发微信小程序,新门户网站于当年11月13日正式上线运行。同时,乡镇和政府部门独立网站全部关停下线,46个政府部门、3个垂直管理部门、8个公共企事业单位、14个党群组织和12个乡镇以部门信息公开目录方式设立部门子站,一揽子部署在全市统一承载平台上。  

  二是探索五公开办网。定位门户网站信息公开第一平台,对接《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五公开”要求,促成两办联合下发《关于切实加强“中国·衡山”党政门户网站内容保障,深入推进政府信息和政务公开工作的通知》,举办全县政府网站信息内容保障及政务公开培训,门户网站“信息公开、办事服务”等导航栏目对应“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授权相关单位保障内容,并每月通过QQ群内部通报各单位信息公开情况,下发《互联网平台信息发布管理制度(试行)》,进一步对各类政府信息和政务公开进行规范,确保门户网站各栏目及时更新信息。  

  三是力促无缝隙融网。新版门户网站采用集中式与分布式相结合部署方式,强化网站整合、网页归并、域名规范、安全防范等技术防护,具备与政务公开、政务服务、电子证照库等系统和数据库对接融合的扩展性,通过地址链接、系统集成、端口开放等方式,将国、省、市各级政府门户网站和信用中国、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湖南省互联网+监督、县网上办事系统、县12345热线系统全部融合进来,不断推动门户网站可感知、可互动、可办事“一个窗口全覆盖”。  

  二、以快呼快处为目标,畅通政府热线  

  衡山县12345政府服务热线于2016年5月9日上线运行,截至2018年2月,热线平台累计接处市民诉求27795件,日均接处话务量42件,市民诉求综合办结率99.89%,回访满意率99.65%。  

  一是创新建设平台。坚持资源整合、合署办公、规范管理、高效实用原则,利用现代通讯、计算机和网络硬件设施、应用技术和专用软件,新建12345热线平台,升级110报警平台,搬迁话务大厅,配备后备电源及发电系统,硬件基础实现办公场地、网络设备、话务前台等共享,软件应用实现调度独立、内部推送、三方通话等功能,全新打造了一个为群众提供咨询、投诉、建议、求助的政府服务平台和应对恐怖应急、突发事件的报警服务平台。  

  二是创新管理机制。组建县信息调度指挥中心,中心挂牌县公安局,下设办公室,与12345热线办“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县电政办与县公安局双方派员共同管理,实行12345与110话务人员“办公场所统一、24小时值班统一、政府购买服务待遇统一”和“讲评联合、会商联系、宣传联动、活动联谊”的“三统四联”运行模式,推动统分协调,分工合作,无缝对接,有序运行。  

  三是创新服务渠道。秉持“12345,服务找政府”宗旨,建设“一头连党政部门、一头连百姓福祉”暖心桥梁,畅通“两头三端六路”服务渠道。电话端方面,开通特服电话号码,无论是固定电话还是移动电话,县境之内拨打12345,县境之外拨打特服号码落地电话0734-5824101,立刻就有人员接听回应、调度派单处理公众诉求;正在探索开辟电话短信直联热线平台新渠道。网站端方面,在门户网站互动回应栏目开设政务信箱,同时开发展现政务信箱的“12345政府服务热线专页”,政务信箱无缝对接热线平台,群众网上信件实现热线平台统一提交、统一管理、统一派单、统一答复。移动端方面,独立开发安卓版热线APP,利用第三方平台开发热线微信公众号,对接门户网站微信小程序开发互动专栏。“两头三端六路”服务渠道,多措开辟了“群众提交、查询诉求”的外部通道,有序运行了“平台直接答复或派单以及部门办理派发工单”的内部机制,不断推动12345热线由传统话务服务向互联网+政务服务融合发展的潮流大步前进。  

  三、以拓展拓张为目标,坚实内外网络。  

  电子政务外网方面,针对原电子政务外网只通部分政府部门和乡镇的实际,通过2016年新一轮政府采购,带宽由原来的10兆提高到20兆,包括党政部门、乡镇以及全部行政村(社区居委会)共计240个点开通电子政务外网,已经或正在新增相关垂直管理部门、乡镇站所和部门二级机构等站点,电子政务外网实现上连国家、省、市,中通党政部门,下接乡镇并覆盖所有行政村,确保了承载的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与协同监管、湖南省互联网+监督、湖南省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云平台等业务系统按期上线运行。  

  电子政务内网方面,2016年,根据全市电子政务内网建设统一安排,成立电子政务内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按照有关电子政务内网建设的规范性要求完成终端汇集点机房选址,2017年启动一期机房建设,建成验收后可以承载机密级以下国家秘密和工作秘密数据与系统。  

  四、以交接交换为目标,建设共享平台。  

  坚持大数据理念和利用计算机、网络、云计算等现代IT技术,秉持“可拓展、可对接、可交换、可兼容、可展现、可应用、可集成”原则,按照“首期建框架、中期充硬件、后期上系统”步骤,分期分批建设一个纵向对接国省市、横向承载县乡村的电子政务交换共享平台。目前,首期框架建设争取大楼建设主体县经建投预算投入300万元,在新政务综合大楼四楼启动180余平米全县性中心机房建设,主要建设UPS及供配电和照明系统、精密空调通风系统、英维克微模块系统工程、防雷接地系统、综合布线系统、数字KVM系统等,搬迁电子政务外网设备,接入县内网络运营商光纤,确保新政务综合大楼局域网网络畅通。硬件充实中期建设已经争取年度财政预算500万元,在首期框架建设完工后,围绕“基础库、综合平台、服务门户、应用支撑”等方面配备核心交换机、存储设备等关键设施,与政务中心搬迁同步上线网上政务服务和电子监察系统并开发不见面行政审批系统APP。后期建设主要任务是迁移部门现有业务系统,集成部门新上业务系统,开展大数据分析,为县委县政府提供全面了解、准确掌握所需信息,研判发展趋势,提高决策效率和决策质量,为群众提供公共信息服务,助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五、以持续持久为目标,改善工作条件。  

  一是扩编增人。抓住2015年政府机构改革之机,争取县政府领导重视,加强与机构编制部门衔接,实现内设机构由3个增加到5个,人员编制由7个增加到15个,并接收一名退伍军人,同编制调入一名机关人员,正在申报计算机类专业技术人员公开招考,人员招录到位后可及时充实内部股室,有效保障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二是加大投入。主动争取财政部门资金保障,门户网站保持常年专项经费20万元,新增县委政府局域网网络使用费6万元,新增电子政务内网运行经费5万元,信息公开预算由3万元增加到10万元,热线运行经费由20万元增加到48万元,电子政务外网网络运维经费由10万元增加到70万元,其余包括信息调度指挥中心、电子政务交换共享平台一期、电子政务内网一期等项目建设两年投入1100余万元。  

  三是完善组织。利用12345政府服务热线上线运行之机,主动与县总工会、县妇联、县团委衔接,成功组建工会、团委、妇联三个群团组织,正在向县委组织部申报成立独立党支部,积极争取县委明确党组人事,确保“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推动党建带群团,群团促工作,让所有人员有归属感,有获得感,有价值感。  

  四是搬迁场地。抢抓新政务综合大楼开建契机,成功争取新办公场所纳入大楼建设规划,4楼一层1000余平米作为电政办新办公场地,主体工程竣工后,县电政办及时对接、配合大楼内部布局、排水排气、网络网线敷设、机房一期建设等工作,力争按时实现与政务中心同步搬迁,入驻办公。  

相关阅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