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山高新区2025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衡山高新区2025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2025年上半年,衡山高新区深入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紧紧围绕"五好"园区建设目标,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抢抓发展新机遇,全力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现将上半年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经济运行情况

今年以来,衡山高新区紧扣"一主一特"产业发展方向,以创新驱动、产业升级、项目建设为核心,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经济总体平稳运行,1-5月技工贸总收入71.06亿,增速4.7%;财政税收1.7亿;主特产业营业收入58.82亿,增速3%;制造业营业收入67.11亿;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8.7%;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6.8亿,增速117.3%;技术合同登记额17.5亿,增速69.3%。进出口工业总额586万元,增速5.8%;净增规工企业数3个。园区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主要经济指标实现较快增长。

二、主要工作情况

(一)1-6月招商引资情况

1.新签约产业项目7个,签约投资额39.53亿元,2亿元以上项目7个,新开工产业项目6个,聚焦专用汽车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项目结构呈现"双轮驱动"特征:既有本土企业增资扩产的二期升级工程,又有带动产业转型的新兴项目注入发展动能,累计完成投资1.89亿元。目前已对接项目23个,储备有较强投资落户意向项目10个,正在洽谈的有软通动力、产业园"绿智惠企"项目、天津天意新能源材料、东莞东三光学电子、百市生态产业链、冠心病早期筛查试剂等优质在谈项目,为后续发展蓄积强劲势能。

2.严格执行"以亩均论英雄"政策,进一步细化土地规划、开发利用、亩均投入、产出及税收等指标,提高项目筛选标准,从被动招商向主动择商转变,保障项目质量与经济贡献。

3.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围绕机械装备制造和新能源新材料"一主一特"产业,推进产业集群建设,加速传统产业升级,鼓励企业技术创新。支持企业在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研发等领域取得新突破,提升园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与附加值。

(二)项目建设情况

1.土地保障工作有力。基本完成了鸿福项目、汉邦厨项目、佳诚旺府项目的腾地、交地工作,共计100亩,为项目顺利开工建设奠定基础。

2.安置区建设稳步推进。完成青山五组安置区、广兴食品安置区、创塘角安置区横五路建设等工作。安置区内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给排水、电力等设施基本满足居民生活需求。

3.配套工程扎实推进。完成保租楼高边坡处置、兴园路末端雨水管网、鸿福项目高边坡的设计、预算,A1、A3、A13栋招商企业服务相关工作。

(三)园区环保工作情况

1.污水管网建设加速。完成园区雨污水管网以及路网、电网和路灯的除险维修工作,确保园区基础设施的承载能力,有效提升了园区污水收集处理能力。

2.污水处理厂建设有序推进。完成污水处理厂改扩建项目的立项、初设及概算批复、施工图设计,土地报批、环评正在实施。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提高园区污水处理能力,改善区域生态环境。

3. 日常监管与服务。开展环保日常巡查42次,排查隐患问题147处,督促整改116处;中央、省环保督察期间,带队检查企业、污水管网等设施6次。为4家新入园企业办理排污许可登记,为9家提供环保咨询,帮助18家建立环保制度和台账;指导3家企业落实环保"三同时"竣工验收整改;推进"五好"园区环保相关考核,协助12家企业完成自行监测数据填报,督促企业按证排污、达标排放。

(四)企业服务工作情况

1.聚焦服务效能。政务大厅作为园区与企业沟通的前沿阵地,始终秉持高效、贴心的服务理念处理企业诉求。上半年,企业服务中心累计接待企业咨询88余次,涵盖项目审批、政策解读、经营许可等多个方面。通过优化服务流程,实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模式,企业办事效率大幅提升。例如,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方面,审批时间较以往缩短了5%,平均审批周期压缩至5个工作日以内。

对于企业反馈的问题,建立闭环处理机制。截至6月底,共受理企业诉求70件,其中已解决68件,诉求解决率达97%。如某企业在办理房产相关手续时,因历史遗留问题导致资料缺失,无法正常办理。企业服务中心窗口工作人员得知情况后,迅速查阅原始档案,多方协调,及时将资料补录进系统,成功解决了困扰企业许久的难题,得到企业高度赞誉。

2.聚焦平台建设。信用服务平台是优化园区营商环境的重要支撑。上半年,我们持续推进信用服务平台建设,目前平台已收录园区企业115家,基本实现园区企业覆盖81%以上。企业基础数据归集方面:根据园区企业水电气费用季度归集机制,平台分别于3月、6月完成两轮数据导入工作。截至6月末,累计归集企业费用信息如下:水费数据270条、燃气费数据88条、电费数据282条,形成覆盖园区重点企业的能源消费画像,为金融机构风险评估提供多维数据支撑。在信用体系建设领域,严格落实考核要求(未修复企业占比低于5%)目前已产生的5家受行政处罚企业实施动态管理,其中1家因公示期未满暂不具备修复条件其他四家企业正在整理修复资料当前未修复企业占比3.5%,较年初下降2个百分点。下一步将开展信用修复专题培训,建立行政处罚预警机制,从源头降低企业失信风险。在融资对接方面,截至6月底平台无企业申请贷款考虑经济形势不景气,企业贷款需求减对照年度考核目标(园区企业融资需求满足率达50%),后续将通过开展企业信用宣传活动、专项融资对接会等方式加速推进建立融资服务台账,对未获融资企业实施"一企一策"跟踪辅导。

3.聚焦招工举措与成果。多渠道助力企业招工,成效显著。上半年我们联合县人社局企业招工方面多措并举,成效显著。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办招聘会7场,其中线上招聘会1场,线下招聘会5场,累计吸引求职者463余人次。另外还在政务中心大厅电子显示屏公开企业招工诉求信息,累计协助30家企业发布岗位124个,有效缓解了企业用工难题。

(五)安全生产工作情况

1. 执法检查与督导。推进年度安全执法计划,完成35家企业检查;领导班子成员带队开展"五全一常态""一岗双责"检查80余次,覆盖节假日、汛期等重要时段,同步协调企业困难、督促安全环保工作。联合安全管家及应急、消防等部门,针对涉爆粉尘、有限空间等重点领域开展联合执法20余次,完成安全综合排查42家、日常巡查57次,覆盖企业85家,发现并整改隐患136项,限期整改完成率92%。

2. 宣传培训与演练。组织安全培训5次,覆盖辖区所有企业,参训480余人次,内容涵盖复工复产安全、双重预防机制、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等重点;线下张贴宣传横幅70余条、发放图册150余本,组织应急演练50余次、现场指导安全检查36次;线上通过新闻渠道宣传10余次,微信工作群转发通知文件、培训ppt事故案例等100余次。

3. 考核指标推进。"五好"园区"安全园区"指标有序落实,入园项目联合审核、省市交办隐患限期内整改完成比例均为100%,安全设施"三同时"总体完成比例74%,年度内无重伤及亡人事故;新增指标"企业隐患自查自纠报告及内部奖励机制"逐步推进,预计考核前完成100%。

4.企业咨询服务。每周定期组织开展企业安全环保帮扶培训与指导,累计组织70、80余次,免费为新入园企业提供安全环保手续办理和服务指导50余次,为企业纾困解难,解决企业"后顾之忧"。

三、持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一)聚焦主责主业,优化职能配置

进一步厘清园区与政府部门、平台公司的职责边界,持续推进社会事务剥离工作。将园区内的市政维护、环境卫生等社会事务移交相关职能部门负责,园区集中精力抓好经济发展和产业服务。深化平台公司市场化改革,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拓展业务领域,提升公司运营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二)加强队伍建设,激发人才活力

根据园区发展需求,科学调整内设机构,进一步明确职责分工,提高工作效率。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充实园区干部队伍。完善绩效考核机制,优化薪酬分配制度,充分调动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创新运营模式,增强发展动能

大力推进园区市场化运营,探索"产业基金+园区开发"新模式,为园区建设和企业发展提供多元化资金支持。加强与专业招商机构合作,开展精准招商,提高招商成功率。完善园区配套服务,建设产业服务中心,为企业提供政策咨询、项目申报、技术对接等一站式服务,不断提升园区服务水平。

四、下半年工作重点

(一)加快项目建设,夯实发展基础

1.板桥片区。加快推进已签约企业建设进度,确保年底前企业实现投产。加快保租楼、二期厂房及配套设施建设,力争12月底前完成全面交付,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提升园区承载能力。

2.黄花路片区。7月底前完成黄花路二标段道路管网及周边项目建设工作,争取8月实现通车。积极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问题,为项目顺利推进创造良好条件。

3.污水处理厂相关工作。积极做好园区工业污水处理厂提质改扩建项目,招标前的相关工作,争取在10月份进行招标挂网。并做好园区污水处理厂设备更新项目的招标和建设工作。

(二)筑牢安全防线,守好发展底线

1.强化隐患排查与整改。一是紧盯安全、环保检查问题清单,跟踪企业整改方案落实,确保隐患整改到位。二是加强企业闲置厂房巡查,对"厂中厂"等情形严格审核入园条件及安全、环保手续。

2.提升企业专业能力。一是收集企业培训需求,定期组织免费安全环保培训,提供专业指导;加强法规宣传与知识普及,提升企业及员工安全环保意识。二是推动企业落实安全、环保"专人专职",督促企业及时学习新法规,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

3.完善应急与监管体系。一是完善安全、环保应急预案,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和物资储备,组织企业开展应急演练,提升突发事故处置能力。二是严格企业人员变更管理,及时更新安全、环保资料台账;环保领域强化监测制度,督促企业按证排污、做好自行监测,确保达标排放。

4.强化园区管理效能。一是充实园区安全环保管理专业力量,建立与应急、消防、环保等部门的联动机制,共享企业安全环保数据信息,形成监管合力。二是推进"五好"园区考核指标落地,确保安全设施"三同时"、企业隐患自查机制等指标按期完成100%。三是组织专业人员和安全、环保管家下沉企业,进行"口对口、面对面、手把手""一对一式"多元化帮扶和培训企业。

(三)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服务水平

1.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优化行政审批流程,扩大"园区事园区办"事项范围,推进"一网通办""跨省通办"等改革举措,提高政务服务效率。不断优化政务服务流程,深化信用服务平台应用,创新招工模式,持续为企业发展提供更优质的营商环境,助力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2.强化企业服务保障。建立健全企业服务长效机制,定期走访企业,及时了解企业诉求,帮助企业解决融资、用工、技术等方面的难题。加强政策宣传和解读,确保惠企政策精准落地,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3.完善园区配套设施。加大园区绿化、亮化、美化工作力度,改善园区环境面貌。完善生活配套设施,建设保租楼宿舍、食堂、超市等,为企业员工提供便利的生活条件。

(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增强发展后劲

1.全力保障经济平稳运行。针对重点企业"一企一策"解决生产、订单、供应链问题,稳定专用汽车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主特产业。加强税务、海关等联动,帮扶企业应对外贸风险,稳住工业基本盘,确保关键经济指标在合理区间。

2.加速推进项目落地见效。重点盯住在谈项目(如软通动力、产业园"绿智惠企"项目东莞东三等),加快谈判签约进度。力促已签约项目资金到位,限期形成实物工作量,确保制造业投资持续发力,尽快形成新增产能。

3.精准发力提升招商质效。围绕主特产业"延链补链",重点攻坚5亿元以上重大项目。优化外资项目落地流程和服务,缩短周期,提高效率。加快现有储备项目和在谈项目转化落地,落实招商引资"全周期服务",为后续发展蓄力。




衡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2025年7月9

相关阅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