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积水、防蚊虫,共护家园健康——致全体村(居)民的防蚊倡议书

     眼下正值蚊虫繁殖旺季,高温多雨的天气让蚊子“活跃异常”。大家或许觉得蚊子叮咬只是小事,但要警惕:蚊子是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疟疾、寨卡病毒病等传染病的“移动传染源”,一旦被携带病毒的蚊子叮咬,就可能生病。近期周边省份已出现蚊媒传染病病例,防控形势不容忽视。为了您和家人的健康,我们呼吁大家立即行动,共同防蚊灭蚊:

1主动清积水,从源头断“蚊源”

蚊子的幼虫离不开水,清除积水就是最好的“灭蚊药”。请您:

(1)仔细检查自家阳台、院落、屋顶,把闲置的盆、罐、瓶、桶、废旧轮胎等翻过来放,别让它们“积水养蚊”;

(2)家里养的富贵竹、绿萝等水生植物,每周必须换一次水,同时清洗容器内壁,避免幼虫附着;

(3)排水沟、下水道、屋檐槽里的落叶、淤泥要及时清,让雨水能顺畅流走,不形成“死水潭”;

(4)路边、墙角的塑料袋、泡沫箱等杂物,随手捡起来扔进垃圾桶,别让它们成为蚊子的“藏身地”。

2科学防叮咬,给健康加“屏障”

做好防护,能大大减少被蚊子叮咬的机会:

(1)家里装严实纱门纱窗,晚上睡觉挂好蚊帐,尤其要注意给老人、孩子做好防护;

(2)室内可以用电蚊拍、灭蚊灯灭蚊,使用蚊香、杀虫气雾剂时要保持通风,避开婴幼儿和孕妇;

(3)早上天亮后、傍晚天黑前,蚊子最“活跃”,这段时间尽量少去草丛、水边等地方;出门时穿长袖衣裤,在胳膊、腿上涂些驱蚊液,让蚊子“下不了嘴”。

3齐心搞防控,织密“防护网”

防蚊灭蚊不是一家的事,需要大家一起出力:

(1)每周至少花半小时,把自家周边的卫生死角彻底打扫一遍,确保没有积水和杂物;

(2)看到村里的公共区域(比如绿化带、垃圾站旁)有积水或蚊虫聚集,主动清理,或者马上告诉村(社区)工作人员;

留心辨症状,早就诊早康复

如果您或家人出现这些情况,要高度警惕:

✔ 突然发高烧(体温超过39℃),而且持续不退;

✔ 头痛得厉害,眼眶、骨头、关节也跟着疼;

✔ 身上出现皮疹。

一旦有这些症状,请立刻:

1. 戴上口罩,做好个人防护;

2. 尽快去附近医院的发热门诊看病;

3. 主动告诉医生:最近有没有被蚊子咬过?发病前14天去过哪些地方(特别是有没有去过有疫情的地区)?家里人或一起接触的人有没有类似症状?

早发现、早治疗,才能更快康复,也能避免传给家人。



相关阅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