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新常态 强化新措施 推动新跨越
聚力保障“十三五”良好开局
——在全乡2016年经济工作会上的讲话
(2016年3月18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总结2015年经济工作,科学部署2016年经济工作,立足新常态,强化新措施,推动新跨越!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立足新常态、新起点,坚定信心、奋力前行
刚刚过去的2015年,是我乡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一年来,乡党委、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团结和带领全乡人民,坚持“干”字当头,以“干”促“变”,全乡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发展提速、民生改善、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1、干出了率先发展的新速度。2015年,全乡完成GDP 1.25亿元,同比增长8.7%。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800万元、同比增长10.3%。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额749万元,同比增长10.6%。完成财政税收2725万元,同比增长33%。
2、干出了安定团结的新局面。全乡社会大局稳定,连续四年保持县“平安乡镇”荣誉称号,民调工作也继续排名县先进行列。成功创建“市级安全生产示范乡”,圆满完成了三个炮厂关停及产业转型工作。
3、干出了乡村发展的新面貌。茶石冬枣、龙凤沃柑项目建设热火朝天,县二期自来水厂、大源渡二级航道船闸等重点项目强力推进。农村规范建房工作创新性开展,新市社区、松坳村、松柏村等村规范农村建房工作亮点纷呈。“美丽乡村”创建扎实推进,乡村面貌焕然一新,松坳村、文桥村、花岭村、新市社区被评为县级农村环境和卫生综合整治先进村。
4、干出了民生普惠的新成效。新农合、新农保筹资在面临收缴困难瓶颈时,仍基本实现农村常住人口全覆盖,农保参保率达97%,农合参合率也在92%以上。民生工程扎实开展,涉及农业、林业、水利、国土等板块的项目全部完成。计生考核名列全县前茅。完成危房改造55户,启动2个村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卫生室、健身广场等设施有条不紊。档案管理、文明单位创建、应急管理等工作有序开展。
5、干出了永和形象的新改观。突出机制创新,坚持示范引领,在小城镇建设、经济发展、项目建设、综治民调、规范农村建房、安全生产、“四型”机关创建、文明单位创建等方面创造了新经验,产生了新影响,永和整体形象和社会影响力广为扩大。
同志们,过去一年,永和的发展取得了优秀的成绩,保持了较好的发展,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上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大力支持;得益于全乡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的顽强拼搏、无私奉献;得益于全乡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辛勤劳动。借此机会,我代表乡党委、政府,向全乡党员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向所有关心、支持永和发展的各级领导和各界朋友,表示衷心地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乡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一些问题。比如,转型发展步伐不够快,经济综合实力不够强,经济发展环境不够优,基层基础较薄弱,维稳难度大,等等。总体来看发展不足、发展不快仍然是永和最大的乡情,最大的矛盾。虽然我们面临的问题不少,但是发展的前景仍然十分广阔。我们要在解读新常态、把握新常态上,看到新动力、看清新方向、创造“新天地”。如国家的政策,县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等。这些都对我乡产业转型发展、生态环境建设、基础设施建设、脱贫攻坚,民生改善等方面将带来极大利好。各村(社区)主要干部,要深刻认识新常态,主动顺应新常态,牢牢把握新常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市、县委的决策部署上来,敢于担当、主动作为,推动新常态下的新发展。
二、顺应新常态、新形势,突出重点、实干攻坚
今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经济工作,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中央、省委、市委、县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主动适应发展新常态,着力在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上下功夫。
2016年工作思路: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统揽,以依法治乡为准则,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以项目建设为重点,以群众幸福满意为追求,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一门心思抓落实”,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大力实施“党建带乡、农业立乡、项目活乡、集镇兴乡、综治稳乡、环境靓乡”发展战略,着力转型升级,着力夯实基层,着力攻坚项目,着力提升素质,着力改善民生,全力建设“绿色永和、活力永和、文明永和、和谐永和、幸福永和”,努力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
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5%以上,财政总收入增长1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以上,城乡居民收入增长10%以上。
围绕上述目标,我们要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抓农业转型升级,推进产业发展
要始终把产业发展作为“强乡之基”。按照转型发展、做大总量、做优存量的思路,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一是要继续深化农村土地流转改革,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建设,筹建成立乡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力争年内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2家以上。二是要加快农村“一村一品”和农业产业项目建设,重点抓好冬枣、沃柑、弥猴桃、香瓜、西瓜、湘莲以及优质稻、食用菌等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以特色产业促进传统产业,力争年内实现优质特色水果基地3000亩以上,优质水稻种植10000亩以上,渔业养殖5000亩以上,绿色无公害蔬菜和食用菌等种植3000亩以上,让永和成为衡山县名副其实的“鱼米之乡”。
(二)抓项目建设,增强发展后劲
项目是经济工作的生命线,要把项目建设作为“带目之纲”,确保固定资产更快增长。近年来,全乡上下“发展抓项目”的劲头十足,项目建设成为拉动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力量。但也必须看到,大项目、好项目不足。各村要真正从科学发展、增强后劲的高度充分认识项目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积极从当前形势变化中把握机遇,坚持做到“三个一起抓”,即大小一起抓,既要抓好能支撑经济发展全局的大项目,又要抓好投资少、见效快的中小项目;远近一起抓,既要抓一批事关未来发展的项目,又要抓一批近期能见效的短平快项目;上下一齐抓,真正形成领导牵头负责、项目组狠抓实施、全民积极参与的项目工作格局。目前已有6个项目列入乡项目库,其中投资过亿的项目二个,投资过千万元和百万元的项目各二个,实现了百、千、亿项目工程建设目标。重点是做好龙凤的沃柑、茶石的冬枣、县二期水厂以及大源渡二期航闸项目建设 。同时,也要加快小城镇建设开发,力争二年内打造一个上规模上档次的农贸市场和小水果销售市场,全面提升永和市场品位,增强商贸服务功能,启动电商平台,充分发挥城镇带动作用,打响永和“小水果之乡”品牌。
(三)抓生态环境,助推绿色发展
1、切实抓好造林绿化。以创建“美丽乡村”为抓手,以“三边”绿化为重点,大兴植树造林,完成新造林面积700亩,补植补造100亩。突出抓好衡萱线公路两侧通道绿化,积极推进村庄绿化进程。今年重点绿化村庄三个,即新场市社区、松坳村、龙凤村。强化森林防火意识,严厉打击乱砍滥伐、乱占林地、乱采滥挖野生植物等违法行为。
2、切实抓好乡村环境卫生。积极推进乡村组三级清洁行动,建立乡村组三级清扫保洁、垃圾清运、道路清扫机制。加强乡村清洁管理。实行乡干部包片包村,村干部包组,党员组长包路段责任制,全面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行动,切实改善农村环境卫生面貌,力争年内市级卫生村比上年番一番。积极推广新型能源。大力发展农村可再生能源,推广沼气、太阳能等新能源,着力实施以“一池三改”为重点的生态家园建设,推进家居环境清洁化、农业生产无害化。
(四)抓社会管理,促进民生和谐
坚持民生为要,突出公共服务,强化社会管理,努力营造“民和、民安、民富”的良好局面。努力办实事惠民生。坚持公共财政向民生倾斜,大力实施富民、安民、奔小康工程。一是实施富民工程。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推进全民创新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二是实施安民工程。巩固完善乡村社保体系,抓好新农保和新农合征缴。全面落实孤寡老人和孤儿保障政策,加强敬老院管理,加快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全年争取完成农村幸福院建设2个以上。完成农村危房改造50户以上。抓扶贫开发补齐小康短板,重点抓好龙凤村(原松柏村)脱贫攻坚工作,促进我乡全面小康建设协调并进,力争2016年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达到60%,2017年实现全面小康。努力保安全促稳定。重视安全生产。以成功创建市级安全生产示范乡为契机,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 责任机制,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提质年”活动,加大“打非治违”力度,突出抓好食品药品安全、消防安全、建筑安全、道路交通安全等重点领域的安生生产工作,防止重大群体性事件和生产安全事故发生,保障好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大力实施校园安保工程,建立乡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切实增强应急救援能力。强化综治维稳。充分发挥乡矛盾纠纷联调联处中心作用,完善村、二级单位矛盾调处机制,扎实开展“大走访”活动,畅通群众诉求渠道,理顺干群关系,切实化解矛盾纠纷与信访隐患。规范交通运输秩序,配合县里有关职能部门强化治超治限专项整治,净化道路运输秩序,确保群众安全出行。坚持文化兴乡战略,打造以龙舟赛、腰鼓队、龙狮队为我乡的特色乡村文化品牌。推进村(居)务公开和基层民主管理,全面完成建制村合并扫尾工作。全面实施二孩生育政策,确保符合政策生育率在80%以上,确保计生工作保类进位。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大力清收不良贷款,严厉打击恶意逃避债务行为。积极配合县里争创国家级双拥模县,做好优抚对象群体工作。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认真做好民族宗教、国防动员、治超、统计、档案和妇女、儿童、工会、青年、老龄、残疾人等工作。
(五)抓党的建设,强化组织保障。深入开展“党建规范提升年”活动,全面深化改革促发展,不断强化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思想、作风、制度、组织建设。一是强化思想保障。思想强化就是保障干事团结,坚持团结干事也是我们的政治责任。要充分发挥永和人文厚重、人才辈出的优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因素,不分区域,不分行业,讲永和话,做永和事,在外的情系家乡,在家的建设家乡,维护塑造好永和形象。要增强责任意识,强化大局观念,打破部门隔阂,消除利益圈子,不搞团团伙伙,把思想行动统一到乡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一心一意谋发展、抓发展、快发展,形成干事创业的强大合力。要坚持创先争优,要创先进、当标兵,展现永和干部队伍的精气神。二是强化制度保障。制度是行事的准则,是权力的笼子,也是腐败的防火墙。要强化制度意识,认真按照《永和乡村(社区)运行规则》、《永和乡村(社区)干部履职规范》等一系列制度要求,自觉遵守制度,不以任何理由逾越制度底线。认真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以及“三重一大”事项、“四议两公开”等集体研究决定的制度,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营造规范、高效、稳定、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打造永和人自豪、外地人羡慕、投资者向往的发展“洼地”。要坚持依法行政,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依法办事、办事依法。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要强化责任追究,对不遵守制度、不遵守法律、不遵守程序造成的问题和矛盾,谁引发、谁负责、谁买单。三是强化组织保障。要切实加强乡、村两级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努力形成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支持,努力营造心情舒畅、团结协作、干事创业、安全放心的良好氛围。坚持公平公正用人导向,干部的提拔重用凭能力说话、凭实绩说话。进一步完善绩效评估考核体系,全面推行领导干部和村(社区)主要干部“绩效卡”制度,以实绩论英雄。切实加强“领头羊”责任,以建制村合并改革为契机,进一步选准配强村(社区)两委班子。大力加强基层党员队伍的教育管理,建立健全以“有人理事、有钱办事、有阵地议事、有制度管事”为标准的基层工作保障机制,把基层党组织的工作重心转移到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上来。加快龙凤、松坳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切实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对违规违纪案件坚决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努力营造“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环境和氛围。
三、面对新常态、新挑战,解放思想、主动作为
要解放思想,增强创新力。新常态伴随着新情况、新矛盾,需要我们继续不断解放思想。具体来说,一要破除小农意识,树立大发展理念。有的人认为这几年永和的发展很快了,可以歇口气了,没有意识到我们的建设历史欠账大、经济指标是底基数上的高增长,我们还处于爬坡上坎、奋起直追的关键时期。“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逆水行舟,慢进也退”。因此,我们没有理由和资格沾沾自喜、盲目自满,而要进一步加快发展步伐,迎头赶上,奋力赶超。二要破除“有多少钱办多少事”的旧观念,树立“办多少事筹多少钱”的新思维。实践证明,合理举债,加强基础建设,完善公共服务,能够有效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集中财力办大事,推动科学发展。三要破除求稳怕乱思想,树立敢于担当精神。现在对干部的监管严了、约束多了,有的乡村干部求稳怕乱的思想严重,如有些乡村干部在工作中怕群众告状,不敢为、不愿为,遇到困难谈条件、遇到矛盾绕着走,不敢直面人民群众、不敢直面问题矛盾。我们必须扭转这种不良风气,我们要敢于吃“螃蟹”,敢闯敢干、敢于亮剑、敢于担当,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放开手脚干事业,心无旁骛抓发展,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
敢于突破,增强创造力。新常态对党领导经济工作的观念、体制、方法等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当前艰巨的发展任务,要站得更高、想得更深、看得更远,学会“弹钢琴”,对当前干什么、重点抓什么、关键做什么,做到心中有数、有序推进,在重大项目、重点产业和重点工作等方面拿出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养成勤于思考、善于总结的良好习惯,把握好节奏,做到心中有数、调度有方。要发挥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用超常的思维,超常的胆魄,突破发展的瓶颈,寻求发展的机遇。要在对接上级政策方面多想办法,做到研究透、运用好,真正把上级政策变成永和发展的真金白银。
要勤政廉洁,增强公信力。深入开展“转作风、抓效能、促发展”活动,努力实现干部作风的持续好转、工作效能的持续提升、发展环境的持续优化。要用各项工作任务的实际完成情况,来评价和检验各党政领导、各部门单位、各村(社区)的工作,来评价和检验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能力和水平。我们将以实绩论英雄,让能干事的人有舞台、干成事的人受尊重、不干事的人让位置、干扰干事的人受惩戒,让永和的软环境有大幅度地提高。
同志们,新常态孕育新机遇,新使命呼唤新作为。永和已站在一个新的发展起点上,让我们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立发展之志,谋发展之策,鼓发展之劲,求发展之效,精诚团结,合力攻坚,真抓实干,快速推进,为早日实现“绿色、活力、文明、和谐、幸福”的新永和目标而努力奋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