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乡里乡亲的,不要为了小事伤和气。来,大家握个手……”日前,在衡山县开云镇金溪社区调解室内,一场因土地小分歧而引发邻里两户斗殴的纠纷,在社区义务调解员龙长庚调解下,最终得到化解。
65岁的龙长庚是原开云镇金龙村党支部书记。担任村干部期间,他为人公道、热心公益,还常帮群众化解纠纷,在村民中颇有威望,深得信赖。2016年2月,已退休的他被金溪社区聘为义务调解员,免费当起了“和事佬”。至今,他已成功调解大小纠纷30余起,调解成功率达97%。
像龙长庚这样的义务调解员,在开云镇还有不少。作为衡山县最大的乡镇及县域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开云镇现有居民12.6万人,下辖25个村(社区)。为切实把群众之间的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2016年以来,开云镇创新社会管理,在每个村(社区)聘请5至8名老干部、老党员担任义务调解员。
老干部、老党员基本是本地人,对当地情况熟悉,对村民性格及家庭情况非常了解,又在当地有一定威信,容易发现纠纷苗头,易于简便处理矛盾纠纷。能调解的,做到及时化解;不能调解的,及时向村(社区)党组织、乡镇党委汇报,提供参考意见,从而有效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镇”。
“老干部、老党员义务调解,已成为开云镇化解纠纷的一种重要方式,从宅基地纠纷,到家庭内部矛盾,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活跃着义务调解员的身影。”开云镇党委书记李宇坤介绍,目前,全镇共有184名义务调解员,从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他们成功化解矛盾纠纷近200起。在2015、2016年度衡阳市乡镇综治民调中,开云镇综合得分名列前茅。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