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山县:千名干部与扶贫户结“穷亲”

  “帮扶队员来了一次又一次,我的困难解决了一个又一个。”扶贫户唐自国指着自家20多亩低产改造完的楠竹乐呵呵地说:“今天他们又来商量帮我发展种植中药材的事,我这‘残疾人’觉得日子过得有了盼头。”这是近日衡山县驻村帮扶工作队,在新桥镇查泉村结对帮扶的感人一幕。今年,衡山县派出26支驻村扶贫工作队和1000多名干部,扎根26个精准扶贫村结穷亲斩穷根。

  今年5月以来,衡山县在精准扶贫工作中,探索出一条“典型引路,一村一策、一户一法”帮扶脱贫的新路子。该县针对全县10576户27422名贫困人口,在按照扶贫户、低保户、五保户等进行分类识别的基础上,以脱贫任务为导向,选定26个村开展工作,给每个乡镇确定1至2名县级领导牵头抓总、乡镇党政主要领导和后盾单位班子成员入户包抓;每个村由科级领导任工作队长,从各县直单位一次性抽调出100余名干部脱岗驻村,1000多名干部结成“穷亲”2539户。

  为鼓励机关干部带项目、带资金、带技术、带信息投奔精准扶贫的主战场,衡山县委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措施。对于各村,找准致贫的“瓶颈”和“短板”,突出实施“主导产业、基础设施、民居环境、公益事业、基层组织”等五大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为群众搞经济搭建平台。对于各扶贫户,县里要求帮扶干部充分把脉确诊病因。对于有致富愿望的“留守型”农户,以农业园区、龙头企业和合作组织为载体,创新金融扶贫模式,引导贫困户发展特色种养项目;对于在外务工的“两栖型”农户,以技能培训为突破口,提升扶贫户就业能力;对那些低保、五保户,用足、用活、用好各种兜底政策,保障正常基本生活。为避免一阵风、走过场,县委建立“一对一”督查、考核机制,要求帮扶干部定期汇报帮扶情况和成效。

  在白果镇先锋村,衡山县驻村扶贫工作队确定了38户作为结对帮扶户,现已发展了4户养羊户、2户养鸡户、3户养鸭户和1户养野猪户,该村连接湘潭县的村级致富路正在修建中。正如该县扶贫办负责人所说,个性化帮扶方案和措施,穷亲“点菜”,帮扶干部“下厨”,“菜单式”因户施策成为衡山精准扶贫新常态。

相关阅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