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卫生系统“五大工程”惠及民生
近年来,衡山县卫生系统以“百姓受益、群众满意”为重点实施五项“民生工程”,使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在医疗保健上得到更多实惠,在社会上赢得了良好的口碑。
一是实施新农合惠民工程。我县从2007年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来,基本运行良好。人均筹资标准从2007年的50元(个人承担10元,政府承担40元)提高至现在的140元(个人承担20元,政府承担120元)。今年又对补偿政策进行了合理调整,乡镇、县、市、省级医疗机构的住院补偿比例分别提高至80%,70%,55%,45%,封顶线由2007年的1.5万元提高至6万元;县、乡、村级医疗机构门诊统筹补偿比例分别提高至30%,封顶线由2007年的100元提高至300元,使“三率”(农民参合率、基金使用率和受益率)得到明显提升。2010年1-8月,全县共有80552人得到补偿,占参合农民总数的25%,补偿金额2864.15万元,占年度统筹基金的63.5%。新农合制度的全面施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我县农村医疗保障水平,为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发挥了有效作用,彰显了“政府得民心、农民得实惠、卫生得发展”的良好态势。
二是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近三年来,利用国债、省级扶贫等项目资金,先后投入1100余万元成了全县17所乡镇(中心)卫生院的改扩建工程;投资2000余万元完成县人民医院住院大楼建设项目;投资40余万元完成了县疾控中心检验室改造工程;投资500余万元完成了县妇幼保健院住院综合大楼建设工程,全部项目均通过省卫生厅验收,目前已投入使用。目前,全县17所乡镇卫生院都拥有B超、心电图、X光机等基本医疗设备。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妇幼保健院均拥有全自动生化仪、彩超等先进设备,县疾控中心检验室、县人民医院手术室、功能科室、120及产科急救中心都达到省级规定标准。目前全县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基础设施、设备基本上达到了规定标准,能够满足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基本需求。
三是实施公共卫生服务建设工程。实施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切实保障城乡居民公平获得最基本、最有效的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共9类22项,包括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实施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治,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管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儿童保健,妇女保健,老年人保健,食品安全,饮用水卫生安全监管等。近三年来,共完成2490名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为3.7万名农村妇女进行宫颈癌、乳腺癌检查,为3824名农村妇女补服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为1.3万名15岁以下青少年补种乙肝疫苗;免费治愈921名结核病人,免费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1.5万余人份,免费为10万余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并进行了体检。
四是实施医疗服务质量建设工程。开展了“以病人为中心”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和以“规范管理,优化服务”为主题的乡镇卫生院管理年活动,加强了对县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的综合管理,对“三基三严”训练常抓不懈,严格执行医疗技术操作规范和标准,护士队伍整体素质稳步提高。积极开展临床实验室室内质量控制,提高临床检验水平。加强了药事管理,完善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管理使用制度,严格执行药品计划审批,保证了药品使用安全。加强对重点科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提高医院感染诊断水平。通过开展以“职业道德好、业务技术好、规范服务好、遵纪守法好、沟通协调好、团结互助好”为主要内容的县、乡两级“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示范岗”创建活动,逐步形成和谐“医患”关系。
五是实施人才队伍建设工程。针对全县卫生系统人员多、人才少的现状,加强学习培训,提高卫生人员技术水平。组织实施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到市级、县级医疗机构进行临床技能培训。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