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建

当前位置:首页  > 衡山党建网 > 基层党建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基层党建工作

发布时间:2007-08-08 来源: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理论创新的巨大成果,蕴涵着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要求,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为新形势下加强基层党建工作指明了方向。基层党建工作总的思路、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都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要求基层党建工作要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这个大局中来谋划,进一步明确工作定位。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任务,需要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协调发展,共同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必须服从服务于这个大局,紧紧围绕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总要求来谋划和推进,寻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结合点、切入点和着力点,开阔工作思路,拓展工作内容,创新工作方法,使基层党建工作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在思想方法上相一致,在工作目标上相衔接,在工作部署上相呼应。基层党建工作在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以及组织制度建设方面,都要符合新的要求,符合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实际,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发挥积极作用。要不断提高广大党员引领发展、服务发展和以实干求发展的能力与水平,努力使基层党组织的工作目标、工作思路和运行机制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形成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

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要求广大党员要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宗旨,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和党的活动的主体,党的各项事业需要通过发挥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来实现。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需要通过广大党员和群众同甘共苦的实践来加强;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需要通过广大党员的良好作风来体现。基层党建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坚持广大党员的主体地位,更好地为人民群众谋利益,充分发挥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要认真抓好党员先进性教育,巩固和扩大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要组织引导广大党员学习市场经济知识、法律知识和科学技术知识,不断提高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能力和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要坚持权利与义务的统一,建立健全党员关怀激励机制,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维护党员的正当权益。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坚持把竭诚服务群众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抓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各项工作始终经得起实践和人民群众的检验。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贯彻这一要求,基层党组织建设必须统筹推进,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比如,如何加强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如何在农民工中发展党员,如何在“两新”组织中建立党组织并有效开展活动,如何整顿提高软弱涣散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如何进一步增强广大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等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基层党建工作要坚持统筹推进,在抓好日常工作的同时,下力气研究和解决事关全局的难点问题,着力抓住薄弱部位和薄弱环节,做到突破难点、抓好重点、不留盲点,保证各项工作相互促进,整体推进。要正确处理当前与长远的关系,既立足于当前,进一步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又着眼长远,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要实现观念创新、方法创新和制度创新,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势、工作模式,不断探索符合基层实际的有效方法和途径,使基层党建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要使基层党建工作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必须夯实组织基础、队伍基础,提供制度保障。

第一,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着力夯实推进科学发展的组织基础。基层党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要按照“凝聚人心、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要求,坚持抓基层、打基础不放松,大力推进各个领域的基层党建工作,使基层党组织进一步增强功能、焕发活力。在农村,要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为目标,进一步深化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不断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效果检验农村党建工作的成效。在国有企业,要结合企业改革与发展的实际,以提高经济效益、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为目标,为国有企业党组织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提供体制保证,推动国有企业党建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在非公企业,要以促进发展、提高效益为目标,重点加强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带动促进其他中小型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增强党对非公经济的影响力和控制力。在社区,要围绕和谐社区建设,以服务群众、优化环境、维护稳定为目标,拓展联系群众的途径,建立服务群众的网络,搭建服务群众的平台,努力构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在学校,要围绕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以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积极探索学校党组织充分发挥作用的机制建设,推进学校党建工作健康发展。

第二,充分发挥广大党员的主体作用,着力夯实推进科学发展的队伍基础。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着力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规模适度、作用突出的党员队伍。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学习好、领会好科学发展观,帮助他们全面理解、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要把广大党员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科学发展观上来,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谋发展、促和谐的实际行动。要充分利用基层党校、远程教育、电化教育等形式,加强对广大党员的教育培训,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素质和能力。要发展党内民主,拓宽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渠道,落实党员对党内事务的知情权和参与权。要依据党章和《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保障党员民主权利。要以巩固和发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为重点,进一步落实《关于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的意见》等四个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文件,逐步建立起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引导广大党员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实践中当好表率。

第三,大力加强党的组织制度体系建设,为推进科学发展提供制度保障。组织制度建设是推动基层党建的重要保证。要按照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的要求,加强以党章为核心的组织制度体系建设,把组织制度建设贯穿于基层党建工作的各个环节,体现在各个方面,以制度体系的科学性来推动科学发展、社会和谐。加强组织制度建设,要以党章为核心,以推进党内民主为重点,突出系统性,体现科学性,注重实效性。要着力维护组织制度的权威性,增强组织制度的约束力,加大对执行组织制度情况督促检查的力度,确保组织制度在基层党建工作中的落实。要认真总结基层党建工作的新经验新做法,深入分析基层党建工作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把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功做法上升为制度规范,着力以组织制度的创新推进基层党建工作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