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典型

当前位置:首页  > 衡山党建网 > 先进典型

岭坡乡野莓谷村: 新担当绘就美丽乡村新画卷

发布时间:2018-09-03 来源:
   紫盖峰北麓,翠竹掩映,野莓簇生,梯田层叠,瀑布清泉拾级而下,这方奇山秀水孕育了一个清新脱俗的美丽村庄—— 野莓谷村。

这个曾经鲜为人知、闭塞不便的小村庄,如何转型成为全县炙手可热的“旅游新星”?近年来,在县乡党委政府的引导支持下,新一届村“两委”班子带领党员群众,奋勇担当,主动作为,抓住精准扶贫、旅游开发、乡村振兴等方面的好政策,以党建引领,绘就出美丽乡村的新画卷。


夏日的野莓谷(图:李慧)

党建铺路,升级党组织战斗力

乡村要发展,村支书是领头雁,党员是脊梁,支部是堡垒。郭伟雄是原水口村的支部书记,放弃外出经商的机会,挑起了水口村发展的重担,四年间,他扶危济困、争资跑项、建设乡梓。2016年底,岭坡乡原水口、黄谷、福星、金鹅四村合并为野莓谷村,郭伟雄高票当选为村党总支书记。四村合并局面复杂,如何让新村融村更融心?郭伟雄决心从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开始抓起。

他注重加强村支“两委”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引导5名致富带头人充实到村班子和党员队伍,积极把各行业优秀群众培养成党员。以“自己带头、班子率先、党员紧跟的模式,认真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党内基本制度,发扬党内民主,统一党员干部发展思路。经常通过远程教育站点,学习牛、鸡、鱼、湘莲等特色种养技术和外地的先进经验,组织党员群众外出参观,以“强智”和“强志”为突破口,努力提高全村党员干部和村民的综合素质。

 

野莓谷村创新村党总支围绕经济抓发展的工作模式,采取“党总支+合作社+党员群众”“党总支+公司+贫困户”等发展模式,成立了2个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把村党总支建立在产业链上,把党员群众和贫困户聚集在产业链上,使党组织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不断扩大,经济社会效益明显提升。


野莓谷村第一党支部开展“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组织生活会

民生为本,增强群众获得感

路修得好,基础设施完善了,游客也多起来了,村里发展越来越好!”以前在外务工的王建辉,于2016年返乡办起了生态农庄,生意不错,一年下来有近10万元的收入,一家三口生活得其乐融融。

近年来,野莓谷村支“两委”班子精诚团结,务实担当,抓住旅游开发和精准扶贫的大好机遇,积极争资跑项,通过乡、村加大投入、精准扶贫后盾单位支持和社会捐资等方式,为泉村发展先后筹集资金近500万元。其中,建设景区及村组水泥公路36公里,亮化、绿化公路达24公里,修建了游步道、文体活动广场、候车亭、垃圾站等基础设施,还对赵方丞相墓等景点进行了修缮。

2017年以来,投资50万余元的农村安全饮水第一期工程让全村178771人受益,第二期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目前正在规划建设中。200余平方米村综合服务中心完成提质扩面工作,村干部集中办公、轮流坐班接待群众。500余平方米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已经完成征地、规划、招投标等前期工作,计划2018年竣工并投入使用。多个民生项目的顺利推进,有效解决了村民行路难、用水难、用电难、办事难等难题,增强了全村发展的后劲。

 

如今,投资5亿元的紫盖峰国际旅游度假区项目正积极开展规划建设,野莓谷景区内有千年相思树、仙牛脚、车子河瀑布、雷打石、天子古道、赵方丞相墓等20多个景点,年接待游客量达30余万人次。随着景区的提质升级和民生工程的建设,村民们不仅享受到优美的环境、便捷的交通,更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创业,走上了致富之路。


野莓谷景区攀登紫盖峰的游步道

精准施策,奏响扶贫强音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野莓谷村是省级贫困村,也会是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之一,2016年,全村有贫困户60260人,人均年收入不足2800元。

几年来,野莓谷村党总支和县驻村扶贫工作队一道,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形成了以休闲旅游为龙头,黄牛养殖和水产、家禽养殖为两翼,湘莲、生态米、高山茶、小水果种植为四端的产业发展格局。通过积极宣传扶贫政策、反复走访贫困户、耐心听取他们的想法,广泛整合社会各界力量和资源,带领野莓谷村在脱贫和发展的道路上,打出了一系列优质的“组合拳”。

 

首先是创业就业措施脱贫一批,原建档立卡贫困户郑少余和符春泉联合其他4户群众成立衡山县野莓谷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共同发展珍稀苗木160余亩,苗木年均销售额30万元以上,顺利实现脱贫摘帽;2户贫困户开办农家乐,户均增收1万元以上;贫困户60余人就近就业或外出务工,20余户贫困户开展林下养殖。其次是安居扶贫一批,15户贫困户享受了危房改造,3户贫困户在2018年初入住了异地搬迁扶贫的新家。再次是组合扶贫措施脱贫一批,11户贫困户享受教育扶贫政策,10户贫困户通过金融贷款37万元,村里还为所有贫困户购买了“特惠保”的保险。


村里产业扶贫为贫困户发放鸡苗1100余只

此外,紫盖峰旅游度假区项目带动野莓谷村实行股份合作扶贫模式,在村里分别建设景区收费停车场、景区游步道,及白茶、猕猴桃、油茶等种植基地。贫困户采取财政扶贫资金入股形式共同开发。计划使用80%财政扶贫资金到户到人入股该公司;剩余20%财政扶贫资金作为村集体经济入股,每年分红作为村集体收入,约定帮扶期限为10年。如按分红比例6%,分别与贫困户、村集体进行收益分配,年底每户平均可增收1773.34元,人均增收409.24元,村集体增收2.66万元,同时可解决就业岗位70个。

 

野莓谷村还整合多方资源投入200万元新建宜游宜业的野莓谷休闲渔业项目,贫困户全部入股,可获得土地租金、务工工资和股金收入,68户贫困户户均可年增收1640元。


野莓谷村产业扶贫项目----休闲渔业竣工

电商搭台,为乡村产业插上翅膀

“消费者通过电商平台找到我们,就可以在村里定制养鸡,吃上真正的山里土鸡,而且只要在手机或电脑上打开专门的软件,就可以随时查看他们定制的竹林鸡这山谷里的“生活状态”!”郭伟雄带着满腔热情介绍村里的电商扶贫项目。

目前,野莓谷村已整合投入200余万元资金,建成了全市首家集可视化农业、可溯源防伪的智慧农场养殖基地。该项目预计可以实现40户贫困户户增收1500元左右,可以带动10余名贫困户创业就业,再增加村集体收入1.5万余元。

野莓谷村与湖南供销社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搭建起农村电商服务平台,优化本地优质农产品资源,积极鼓励支持引导旺意生态、福云生态、瑞田生态等5家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在本地建立电商产业基地,开发了富硒竹林鸡、富硒土鸡蛋、野生茶油、茶叶、湘莲、冬笋类等近10个特色电商产品,与湖南优购生活、湖南邮政、衡山县农副产品超市等多家公司签订了订单协议,打通了电商产品线上销售和社区销售双渠道,今年计划实现50万元-100万销售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