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发展引领富民强村
01.党建引领明方向
近年来,在政府引导、政策扶持、社会参与和科技助力等多方推动下,石潭村大力发展油茶种植项目。村集体合作社率先种植油茶300余亩,已脱贫户、个体合作社在村集体合作社的带领下也种植了油茶700余亩。但精深加工能力严重不足,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等因素一直制约油茶产业发展。
面对发展阻碍,石潭村党总支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组织召开村两委、党员、组长、新乡贤、县公路建设养护中心驻村工作队和村民代表座谈会,一同研讨产业发展方向,解决群众关心的发展难题。通过研讨,大家提出在巩固现有的油茶林基础上,进行产业规划调整。从油茶精深加工方面着手,提高油茶果剩余物综合利用率,提升油茶的产品附加值,延长产业链和价值链,最终实现二产带动一产、提升三产,构建起现代油茶产业发展体系。
座谈会上,大家还提出了“以短养长、长短结合”助推农业“双收”的思路。短,指的是适应性较强,对土壤要求不严,当年可产生收益的玄参、湘莲种植;长,指的是盛果期长、植前景好,效益显著的油茶种植。
02.科技赋能出效益
思路有了,关键在于行动。镇联点干部、县公路建设养护中心驻村工作队、村两委经过多次协商,石潭村决定从六个方面入手打好这场精深加工“突围战”。一是全力争取石潭村的茶油小作坊示范点升级改造项目;二是构建数据系统,通过大数据库为油茶“画像”,做到因类施策、精细发展。三是通过盘活村内闲置资源,建设油料加工坊;四是办理好食品生产加工许可证;五是邀请了第三方品牌运营公司对市场运营进行专业化设计,以期打造品牌化路线。六是利用中低产田综合治理,种植湘莲50余亩,药材玄参种植120余亩。
石潭村的振兴茶油坊建成开业
2022年10月,由石潭村村集体合作社投资100余万元建设的310平方米油茶精深加工坊正式投产。加工坊采用行业领先的“无尘车间”工艺,年产精品茶油近18吨。菜籽油加工坊也在建设中,预计在今年五月份可以投产试产。2023年3月,衡山县东湖镇石潭振兴茶油坊的食品生产加工许可证也正式通过审批,油茶品牌“潭兴源”正逐步为消费者熟知。玄参种植采用“党组织+合作社+农户”的形式也得到了很好的推广,目前,村集体种植了80余亩,农户种植了40余亩,预计产量将达到一百吨左右。种植的50余亩湘莲也已经初见规模。
03.产业发展促增收
村民们在油茶基地除草劳作
踏进衡山县东湖镇石潭村的茶油坊,一股茶油特有的香气弥漫开来。茶油生产车间,10多名工人正有序操作机器给油茶果脱壳、清洗、烘干、榨油、封装……一颗颗油茶果经过十余道自动化机械工序后,变成了高端食用油——山茶油。山油茶内含丰富的维生素A和维生素E,具有抗氧化性,清爽可口不油腻,做菜时不仅能保留食材原有新鲜清淡的口感,还可以去腥,适合煎、炒、蒸、凉拌等食用方式。产品一经上市就受到了消费者的欢迎与喜爱,赢得了市场的认可与赞誉。而榨油后的茶枯饼,也被附近工业园区的企业全盘收购,用于纯天然个人洗护、个人护肤和洗涤产品生产……依靠一条产业链,石潭村将油茶果“吃干榨净”。
村民们在茶油坊作业
石潭村的药材玄参种植基地
如今,走入石潭村,油茶园内满目苍翠,油茶花姿优美、香气扑鼻、沁人心脾;毛茸茸的油茶果挂满枝头,摇曳生姿。在谈到村集体经济的收益时,石潭村党总支书记罗新会信心满满地算了一笔经济账,“茶油坊产出18吨精品山油茶,按照每公斤160元,预计产值288万元,除去成本,可为村集体经济增收80万元。再加上玄参和湘莲的产出,预计2023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可突破100万元,较2022年增长60%以上。”
石潭村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直接带动的是农户对特色农作物种植的热情。石潭村村两委适时在全村实施“房前屋后一亩油茶”工程和林下套种中药材项目,使产业溢出效益持续放大。全村604户几乎家家种植油茶,其中25%以上家庭实施了油茶+玄参套种,预计直接带动农户增收过万元。
下一步,石潭村将继续扩大上游的“一产”原料油茶、玄参、湘莲种植,强化“二产”油料加工坊生产加工及品牌打造,计划通过补链、强链、延链,将油茶、玄参、湘莲的种植、采摘、加工等环节与当地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相结合,实现“三产”增效,不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规模和质量,在“富民强村”道路上阔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