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衡山党建网 > 要闻时讯 > 本地动态

衡山县长江镇机关小院:40年坚持,清贫中的坚守

发布时间:2014-04-01 来源:

  近日,衡阳电视台《新闻联播》栏目以《最美乡镇小院:衡山长江镇美在对自己抠门对百姓大方》为题,报道了衡山县长江镇政府机关小院40年坚守,服务为民的先进事迹。节目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

  长江镇位于衡山县北部,距县城13公里,东隔湘江与衡东县相望,南与县城毗邻,北与湘潭县接壤,为三县交界之地、衡山的“北大门”;总面积74.8平方公里,辖24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总人口3.39万。该镇机关小院,始建于上世纪70年代,整体为二层砖木四合院结构,占地面积约3600平方米,院内设“七站八所”,绝大多数干部都是办公室兼住房,条件极为简陋。“土改”时的木凳、“文革”时的办公桌、半个世纪的老式雕花床,在该院比比皆是,无不彰显古朴雅致;每逢大雨,雨水便从竹篾片做的天花板淅淅沥沥落下来;站在走廊上,墙体很多表面脱落,小院虽寒酸破落,但院内鸟语花香,树木生机勃勃,人们走入院内心清气爽。

  “新十年,旧十年,缝缝补补又十年”,据了解,该镇机关小院建成至今多次维修。上世纪90年代末,该镇曾动议新建机关办公楼,搬迁至4公里外、107国道旁的石子街上;当时,建设用地已经审批,图纸设计完成规划,资金基本筹措到位,但最终还是没有实施。因为,当时恰逢农村“两会”清理整顿,该镇党委、政府把建院资金全部用于储户的存款兑付。

  多年来,该镇党政一班人始终坚持“民生至上”,不追求奢侈豪华,甘守清贫,将有限的资金用来改善民生。正是在这个简陋的小院里,其诸多社会管理创新经验无不走在市、县前列,并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如:投资1.2亿元的4个商贸物流市场建设;换届选举的“能人治村”模式;随机常年“电话民调”,干部再进村入户查摆问题、逐一解决;政商互动助推公益事业、踊跃捐款;“全国文明乡镇”和市、县文明村的创建;9个专业合作社、3个家庭农场、30位种粮大户,已将全镇土地流转得所剩无几……再来到该镇的乡野,一幢幢辉煌别致的别墅掩映于青山绿水之间;一辆辆小车在宽阔平坦的水泥路上穿行;人民群众安居乐业。走进该镇陈旧的机关小院,迎接群众的是 “一张笑脸、一声问候、一条凳子、一杯热茶”,大伙无时无刻不感受着政府文明高效廉洁务实的服务。

  在该镇党委书记李春林的办公室,挂着村民送来的锦旗。原来是去年大旱期间,该镇党委、政府花大力气从湘江四级提水,确保了荆陂河流域8000余亩水稻的丰收,群众自发敲锣打鼓表示感谢。“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干部晒黑了,衣裤脏了,但与群众亲了;政府财政亏了,但百姓丰收了、腰包鼓了。老房子连通的是民心,传承的是精神,竖起的是丰碑。正如李春林所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办公室不在大,政绩观正确才行。百姓称心了,干部才能真正舒坦。最美长江,美就美在对自己抠门,对百姓大方”。

  长江镇40多年不变的机关小院,坚守了基层共产党人的淡泊,更坚守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