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燕 心得体会
衡山县沙泉乡党委委员 王 燕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转眼间,我已经在衡山工作快两年了。作为省委组织部的选调生,在这短段的两年时间里,我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迅速地提升。在组织的重视关怀下,我的政治素质迅速提高;在领导的言传身教中,我的处世技巧逐步成熟;在选调生师兄师姐的耳濡目染间,我的工作水平大步向前;在同事的鼎力支持下,我的日常工作稳步开展;在群众的教育锻炼下,我的思想意识逐渐升华。
对自己近两年来所发生的变化,我进行了深度思索,认真总结。总的来说,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勤奋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自参加工作以后,我明显地感觉到自己在学校里学的那些理论知识不够用,要想尽快进入工作角色,最好的办法就是更加努力地学习。一是向书本学习。不管做任何事情都贵在坚持。参加工作以来,我从来都没有放松过学习。坚持每天挤出1-2个小时来读书,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丰富自己的内涵;坚持天天看党报、党刊、新闻等,及时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二是向同事学习。记得刚到沙泉工作,由于我是外地人,遇到了交通不便、语言不通、习惯不同等诸多困难,很多事情我都不知道该如何下手,只有向领导、同事们学习。在工作中,我始终保持谦虚谨慎、虚心求教的态度,主动向领导、同事们请教,认真学习他们为人处事的方式,以及处理各种问题和矛盾的方法。在他们的帮助下,我逐渐熟悉了当地的环境和民风民俗,很快就进入了工作角色,并在工作中与干部群众打成一片,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三是向实践学习。在乡镇工作时,我总是主动要求下村,去了解农村的基本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矛盾,且努力把自己所学的书本知识运用于实际工作中,真正做到实践与理论知识相结合,要求自己能尽量帮助村民解决实际困难和矛盾。
二、积极实践,努力提升工作水平
2006年8月,我被县委组织部任命为沙泉乡团委书记和妇联主任。这两个工作岗位都是比较空闲的,如果自己不主动找事情做就没什么事情可干。在我没来沙泉乡之前,这两个岗位的工作都没有开展起来。为了打破这种被动局面,从领导和同事那,我了解到在我们乡镇,有很多学生因为家庭困难而辍学或难以生活。于是,我天天到学校、村里走访贫困学生和贫困家庭,总想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帮助村里的这些孩子完成学业、改变命运。刚开始,学校和村里的领导都不支持我的工作,认为我是一个外地人又是选调生,只是下到乡镇来“镀金”,不会真正为他们解决什么实际困难。但通过后来不断地做他们的思想工作,他们终于答应配合我做一个贫困学生的宣传活动。于是,我找到衡阳晚报和衡山电视台,给这些贫困学生做了一系列的专题报道,还利用团委的希望工程和妇联的“春蕾计划”,帮助20个学生解决了学费和生活费的难题。同时,还在沙泉一中设立了心理咨询室,并利用东风红网站筹集的书籍,成立了学生阅览室。10月,我被借调到县政府办督查室工作。11月,又被政府办调整到经济研究室从事文字综合工作,并兼行政科接待工作。从乡镇的宽松生活进入到紧张的机关生活,刚开始,我很不适应,特别是要经常加班,总感觉自己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但通过领导的言传身教和同事的帮助,我很快就进入了工作角色。在政府办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不仅夯实了自己的文字功底,提高了写作水平,增强了语言表达能力,更成熟了自己的处世技巧,尤其是心理承受能力得到大大增强。
2008年3月我又回到沙泉乡担任党委委员,分管宣传、统战、教育、信访、办公室和协助分管计划生育工作。从一般干事提到副科干部,我感觉自己肩上的担子更加重了,压力也就更大了。但是,有压力才有动力。为此,我将继续坚持谦虚谨慎、认真务实的工作态度,努力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积极培养自己的才干,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合格的人民公仆。
三、再接再厉,争做优秀选调生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选调生这条道路难免会有不少迂回和坎坷,但却真正值得我们去经历。工作近两年来,我能有现在的成绩,离不开组织的关怀,领导的重视,同事的支持,群众的信任,这也是我作为一名选调生的光荣。我认为选调生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代表的是一个整体,一个人干不好工作,别人会说选调生不行,所以每一个选调生都要树立一个团队意识,要以自己是选调生为荣,要做为选调生这个“名牌”增光添彩的事,要大家不得不佩服地说“选调生就是不一样,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就是比别人强。”
路漫漫其修远,我将一如既往地努力学习,扎实工作,把眼前的这种磨练当作是自己人生中最宝贵的经验,以优异的工作成绩来展现选调生的风采。




湘公网安备 43042302600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