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建

当前位置:首页  > 衡山党建网 > 基层党建

打牢阵地强基础 凝心聚力促发展

发布时间:2015-12-09 来源:

  金塘村地处衡山县福田铺乡南部,314省道穿境而过,辖14个村民小组,438户,1821人。该村现有党员26人,其中正式党员25人,预备党员1人。   

  今年以来,金塘村认真贯彻落实县委、乡党委的决策部署,团结带领全村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艰苦奋斗、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不断提升党建工作水平,有力地推进了全村各项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强阵地,夯实组织基础。此前,金塘村两委没有固定的办公场所,村里开个会都是挤在敬老院的活动室内。今年6月份,村里决定将村部重新装修。在村支部书记彭洪球的带领下,村两委一班人多方筹措资金,通过村里老板赞助点、村级经费挤一点、联点单位争一点,共筹集资金3万余元,将金塘学校的3楼3间房全部修缮,对墙面、地面、窗户、门进行了亮化,添置了新办公桌椅3套,接待用铁皮沙发一套,会议室皮椅50张,会议室桌2张,重新制作门牌、制度牌、宣传牌等20余块,添置永久性宣传标语1条,室外风雨宣传栏1个,新树了国旗旗杆。经过重新装修布置,村部焕然一新。“以前哪像个村部,现在在这里开会感觉正式多了、舒服多了。”老党员赵洪桥笑着说。

  聚人心,群策群力谋发展。作为村里当家人,彭洪球深知,想要把村里的工作搞上去,靠一个人单打独斗是搞不好的。他始终坚持民主议事制度,无论大小事情,都及时与村主任赵建彪、妇女主任赵桂芳通气,本村重大决策事先听取群众意见。现在,每周一上午八点半,三个人碰头开会已成了习惯。在今年召开的专题组织生活会上,村两委班子、党员坦诚相见,真心交流,寻找差距和不足,为金塘村今后的发展理清了思路。大家心气顺了,事办起来也就顺了。今年,有私人老板想到14组投资开发石材,当地群众一开始抵触情绪比较大,老党员赵秋桂不但带头签字,还协助乡、村干部做起了群众工作。不到2个月,该村就与投资老板签订了协议,一个投资300余万元的项目成功落户金塘。2013年落户的“福田白云生态农业园”也曾遇到过类似的尴尬,该村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做实做细群众工作。如今,农业园发展势头良好,为金塘村5组和6组村民创造就业岗位20余个,人均年收入增加2000余元。

  设岗位,搭建履职平台。为进一步发挥无职党员的作用,该村专门召开全体党员会议,根据每个无职党员的优势和特长,为他们划定了“责任田”。老党员陈深屿是县四中的退休教师,文化高,字写得好,村里为他设置了“文化宣传员”岗位。自“上任”后,老陈每季度在村部“文化长廊”出一期宣传板报,他还创作了很多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乡风文明的诗歌,在支部学习会上,组织大家讨论学习。老党员赵洪桥当了多年的村支部书记,处理矛盾纠纷很有一套,他主动认领了“矛盾纠纷调解员”岗位,乡、村干部遇到难以调解的矛盾纠纷时都请他出面,往往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目前,该村为23名无职党员设置了岗位,并建立了考核评比制度和激励机制,村党支部每年组织村组干部、党员和村民代表,对无职党员履行岗位职责情况进行评议考核,优秀的给予表彰,不称职的给予批评指正或调整“下岗”。

  搭载体,建设文明新村。近年来,金塘村物质文化建设上去了,社会风气却有所下滑。“做好了老年人的工作,村里的工作就做好了一半”,金塘村以此为突破口,着力培育和谐文明的村风民风。该村近三年来连年举办了重阳节庆祝活动,组织全村的老年人联欢座谈,通过组织观看演出、会餐、发放纪念品等方式,弘扬尊老敬老的传统文化。同时,该村充分发挥“五老”的传帮带作用,抓好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如今,“文明家庭”、“卫生示范户”、“优秀五好少年”成了广大村民的争创目标。“墙内开花墙外香”,金塘村在外创业的老板、知名人士也纷纷投入家乡建设,先后捐资30万余元,用于村里修路、开展活动、扶贫帮困等公益事业,村容村貌村风焕然一新。

  攻难点,化解民生问题。近年来,金塘村的“马路市场”,一直困扰着群众交通出行及环境卫生整治,为彻底消除这一“顽疾”,今年年初,支部书记彭洪球与周边的过路村、桂花村多次磋商,拟定了政府引导、群众参与、联村管理的“手术方案”。该村两委干部多次走访沿线住户,在广泛征求大家的意见建议后,添置了5个小型垃圾斗车和1个垃圾中转斗,安排了固定的保洁员,负责每天清扫路边,定期清运。由此,多年来“脏乱差”的问题终于有了彻底的改观。针对沿线住户反映已久的“白天很热闹,晚上黑漆漆”的问题,该村筹集资金12万余,在村主干道沿线安装太阳能路灯32盏。“现在我们这里也和街上一样了,有了路灯,晚上可以跳广场舞、散步,也比以前更安全了。”村民赵建民道出了心里话。

  群众富不富,关键在支部。现在,金塘村在党支部的带领下,正鼓足干劲,迎难而上,创新思路,快速发展,使党旗“日晒雨淋不褪色、历经风霜劲飘扬”。(金塘村驻村干部   刘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