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站是我家”——湖北松滋流动党员管理独辟蹊径
发布时间:2013-12-25
来源:
“要不是服务站的热心相助,我可能至今一分钱也拿不到!”5月17日,松滋市杨林市镇何连方说:“我拿到了肇事方20.2万元的赔偿款,厂方的工伤赔偿正在复议之中,看病的钱有保障了。服务站就是我的家。”
2006年3月,何连方在广东东莞遭遇车祸,因无钱医治而陷入绝境。松滋市外出党员广东服务站得知消息后,积极帮她申请事故责任认定和工伤鉴定,同时在广东、松滋两地开展“关爱打工妹,救助何连方”爱心救助活动,募集善款8万多元,使昏迷84天的何连方奇迹般地脱离生命危险。
这类救助活动,是松滋市外出流动党员服务站的服务内容之一。“农民工集聚到哪里,党建工作就拓展到哪里;优秀人才流向哪里,党组织就跟踪培养到哪里。”据松滋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赵承卫介绍,该市常年外出务工经商农民达13万余人,其中流动党员1600多人,还有不少向党组织靠拢的入党积极分子。这些流动党员是农村中的精英,他们在外怎样过上组织生活,党组织如何关心、帮助他们,如何发挥他们的作用?松滋市作了十分有益的探索。
异地建“家”。由市委组织部牵头,成立松滋市外出流动党员服务理事会,在党员流出相对集中的沿海大中城市成立党员服务站及党组织,设立联络组和联络员,将外出流动党员纳入管理体系。2004年相继在广东东莞市、北京大兴区、浙江台州市建立了服务站,全市共建流动党员党总支5个,党支部35个。
就地管理。按照“一个都不能少”的原则,市乡两级建立起流动党员信息库,做到“四知”:知党员姓名、知务工地址、知家庭情况、知思想动态。服务站除接受家乡党组织管理外,还建立起与流入地党组织的联动协调机制,联动培养外出务工入党积极分子。近4年来,松滋市共发展优秀外出流动人员入党257名。
周永红是广东服务站的站长。他说:“我除了配合组织管理党员、发展党员外,还要把服务站建成外出务工人员的家,为他们解决后顾之忧。”
一支由松滋籍在外法律工作者15人、本地法律工作者32人联合组成“流动党员维权服务团”,为流动党员提供维权知识讲座、法律咨询、民事代理,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各类纠纷60多起,为87名农民工讨回工资130多万元。
饱享组织关怀的打工农民党员找回了自信,为松滋的经济社会发展争作贡献。
从老家带出去近200人到他的公司务工。去年底,他拿出1万元,走访慰问村里的几十户贫困户。
近两年来,松滋市通过流动党员引回项目12个,到位资金1.2亿元,先后有130多名流动党员长年在外推介松滋产品,宣传松滋风土人情,使松滋的白酒、机械、电磁阀等产品畅销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