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建

当前位置:首页  > 衡山党建网 > 基层党建

心系群众 甘当公仆——电影《我是花下肥泥巴》观后感

发布时间:2011-10-08 来源:


影片《我是花下肥泥巴》与微言大义的片名一样,没有歌颂,没有拔高,全片对白采用重庆方言,并且直接请当地村民参与演出,令人倍感真实。该电影拍得非常生活化,不设置强烈的剧情冲突,一切娓娓道来,以平凡人的视角记录下平凡基层工作者的平凡事迹,通过点滴细节塑造了一个真实的邓平寿——他不是圣人,却非常感人。而这诸多的“平凡”就像是花下的肥泥,看似普通却不简单,培育的是鲜花,孕育的是希望,成就的是伟大。说内心话,这是一部值得广大领导干部一看的好电影、一本创先争优的活教材。邓平寿同志的一生虽然很平凡,但他却是一个值得大学特学的好干部、一个弘扬时代主旋律的活标本。

心系群众,才能正确对待名誉。古人云:“男儿膝下有黄金,是上跪神灵下跪父母”。为了能早日修好通往山外的道路,邓平寿同志放弃自己的尊严,毅然向两个不讲道理的村民群众下跪筹集资金。常常只看到群众跪拜“青天大老爷”,却从没见过“青天大老爷”跪拜群众。在“官本位”盛行的今天,这需要何等的气度!如果不是心中装着群众,又怎能做得到呢?时下,为了当官,有的人是不顾党纪国法行贿、竭尽所能讨好上级,而邓平寿同志为了修路却敢与自己的顶头上司、掌控自己政治生命的梁平县委书记吹胡子、拍桌子。“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为了群众,邓平寿同志每天穿着胶鞋,背着洗得发白的军用包,穿梭在虎城的各个角落;他胸怀坦荡,无私无畏,面对修路施工方的行贿行为,他巧施妙计令对方知难而退;修路工程被迫中止时,他竟跑到县委书记的办公室拍桌子叫板,据理力争,大哭一场。县里拟调他去任副处级领导——县人大副主任,这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事情,他却婉拒县委书记的好意,几十年来一直扎根在虎城镇。邓平寿同志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小镇建设成了远近闻名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市里组织了采访团来采访,却被他忽悠了过去,主动放弃了扬名立万的好机会(幸好有《当代党员》的柳记者如邓平寿同志一样,深入基层采访,才使这一先进典型公之于世)。对比如今有些人不惜采用各种手段甚至是撕掉最后一块遮羞布——以裸来出名,这又是怎样的名誉观?在邓平寿同志心中,是真正的“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
   
心系群众,才能正确对待利益。作为乡镇党委书记,权力说小也不小,可是邓平寿同志却没有帮自己半边户的妻子找一份工作,也没有在城镇买一幢房子,更没有利用手中的权力贪污受贿。相反,为了虎城的发展,他殚精竭虑,为了虎城的百姓,他无私奉献。他完全以整个虎城为家,以虎城的发展为生活的驱动力。在他的心里,什么都比不上老百姓的利益重要,什么都不及让虎城人民生活得更加殷实重要。当他看到虎城留守儿童们每次考试的成绩出来后都要爬到山顶的电话亭给父母报个信,觉得孩子们太不容易,就把自己家猪卖了帮村里安装了一部电话,并对村支书说:“不是给你安装电话的,而是给那些小娃儿们安装的。”为了争取一家企业1万元的集资建校款,他10杯白酒下肚毫不惧色;为了促使信用社主任落实农民创业贷款,他利用报社记者采访时机故弄玄虚,使尽了“手段”。为了虎城的发展,虎城镇不光不发奖金,邓平寿同志还带头捐款上万元(虎城的干部说在虎城工作是等于丢了一幢房子);邓平寿同志动大手术了,修路老板奉上一万元营养费给他,希望他对道路质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却被他婉退回去;村民牛儿为感谢邓平寿同志为其林场贷了款、架了电、解决了土地纠纷而送了个红包,红包被邓平寿“管理”了10多天后(“管理”的原因是怕牛儿担心不收红包不办事)最终被当面退回。……他的一言一行,最大的特征是真实,最能体现人格的是自喻“肥泥巴”,最难能可贵的是贴近基层,最感动人心的是体贴百姓。这些,足以让“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者、贪污受贿者汗颜。为了让虎城人早日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邓平寿同志不等不靠,勒紧裤带,带领全镇干部群众,提前四年完成通村通组公路硬化工程,提前三年完成程控电话安装工程、提前两年完成农网改造工程,拟计划实施村村通公交车工程。为了让霍氏企业落户虎城,不顾形象与邻乡的副乡长吵架;为了销售虎城的红砖,出门就背着装有红砖的包包;为了发展虎城的桑蚕养殖业,对不抓紧时间植桑树苗、却在村里吊鱼的镇村干部训斥;为了给群众建休闲广场,主动向镇长道歉……这又是怎样的发展观和群众利益观?在邓平寿同志心中,群众腰包鼓起来远胜自己腰包鼓起来、群众得实惠远胜自己得实惠。这是真正的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心系群众,才能正确对待亲人。邓平寿同志对待群众常是“搭把手”为群众做事、“弯下腰”对群众做工作、抽“五湖四海牌”烟(即抽群众的烟),与群众掏心窝子,视群众为亲人。对群众是如此,对亲人更是如此,邓平寿同志把对群众朴素的情感也同样放在了自己的亲人身上。电视上有一个小孩子为洗奶奶脚的妈妈洗脚的公益广告曾让我感动,而邓平寿同志多次为妈妈洗脚的画面却让我深思:“百善孝为先”,作为一个儿子,他用心诠释着人间孝道,每次回家后都亲自给老母亲洗脚,洗完后将母亲的双脚放入自己胸前的毛衣中暖着。试想想,我们又有几个人做到了?作为一个丈夫,面对因无工作而被老母亲嫌弃了20多年的贤妻,他是“独喜半边户”;他用心爱着自己的妻子,珍惜与妻子相濡以沫20多年的情分,从没有说过一句重话,没有过半点嫌弃,相反,心中始终怀着对妻子辛劳操持家务的怜爱与愧疚,下班了或双休日,他是一有空就回家帮妻子干农活、甚至是到市场上当屠夫卖自家的猪肉;特别是叮嘱妻子要等他下班后一起种植2000株在全镇带头种植的桑树苗时,我心中更是感慨万千,在如今“家里红旗不倒,家外彩旗飘飘”、“二奶门、情妇门”频繁爆出的今天,邓平寿同志能做到这样,真不愧是真君子、大丈夫!面对6岁患病成傻子的哥哥,邓平寿始终不抛弃、不放弃,与哥哥同住农村一老屋。邓平寿同志在虎城镇是有头有脸的人物了,但他并没有把哥哥当累赘、当丢人现眼的活宝。这份兄弟情,对当今的世俗又该是多么有力的回击!同时,他更关心后备人才的培养。他对新分配来的大学生陆正远,经常打磨,严格要求,谆谆教导:“要多与农民沟通接触,没事可以聊聊天,搭把手,只有融洽了干群关系,工作才能如鱼得水。”……这一切的一切,这一幕的一幕,久久地刻在我们每一位观众的脑海中,温暖着我们的心灵,彰显了邓平寿不平凡的个性,更闪耀出他身上动人的人性光辉。我想,对亲人的爱,对同志的爱,正是邓平寿同志心系群众感情的延续!
 
   
“农民的问题在地里头,不能坐在办公室里等老百姓来找你,老百姓养活的是泥腿子干部,不是‘翘腿’老板。”“在我们眼里是百分之一的事情,在老百姓那里是百分之百。”“你把老百姓揣在心窝,老百姓把你举过头顶。”聆听着一句句感人肺腑的话语,欣赏着片尾一片片绚丽又略显凄美的烟花,在泪眼朦胧中,邓平寿离我们而去。但他心系群众,甘当公仆,平凡朴实中闪耀光辉的一生将永远铭刻在我心间。   (县委办    廖建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