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基层十四载 执着无悔护天平——记衡山县人民法院萱洲法庭副庭长刘立军
他选择扎根基层,顾大家舍小家,凭着对审判工作的极大热忱,对老百姓的真情关爱,对为民司法的执着追求,受到群众和业界的广泛好评。
他就是刘立军,中共党员,法律本科毕业,现任衡山县人民法院萱洲人民法庭副庭长。其先进事迹在市县媒体多次予以报道;2008年10月被评选为衡阳市“人民满意政法干警”,衡阳市“十佳杰出法官”,衡山县“十大优秀青年”等荣誉称号;2009年在全市法院开展的创人民满意活动中被评为先进个人,并荣记个人三等功。
视民生为集结号
参加工作14年来,刘立军工作过的四个法庭有三个位于地处偏远的山区,工作环境艰苦、交通工具落后、资讯信息闭塞、社会关系复杂,为开展工作他经历了许多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和磨难。4000多个工作日,他几乎每天都要骑自行车或摩托车在乡间土路上颠簸几十公里,下村入户走访,调处矛盾纠纷。10几年来,他牺牲了无数节假日和休息时间,办案或参与办案高达1600多件,平均不到3天就办结一起案件,一月内结案率达到80%以上。到目前为止,他所经办的案件无一矛盾激化、无一上访缠诉、无一错判超期,为辖区社会的稳定和谐与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2007年他调任萱洲法庭任副庭长并主持全面工作。一上任他就带领庭室一班人,白天工作时间下基层、访群众、摸底子、查实情,晚上休息时间组织工作人员学理论、学业务、谈经验、教方法。他坚持每月走访三十户农户,每到一户,认认真真地倾听百姓诉求,一丝不苟地记录民意民情,全身心地帮助群众解疑答惑。所辖贺家乡是西瓜之乡,去年七月,刘立军骑摩托车下班,见路边瓜农吆喝,就想买个西瓜为家人解暑,卖瓜的赵姓瓜农边摘瓜边嘀咕,“地膜都烂了,天气炎热,水源不足,只怕这是最后几个瓜了。”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细心的刘立军还是听出了瓜农的无奈。他立即走到瓜地里,一边问瓜农的情况,一边查看腐烂而零散的农用地膜,询问后得知地膜是贺家街一商贩新进的,大部分都比往年差,无法保水保肥,致使西瓜大量减产。看在眼里,疼在心里,随后他也和这件坑农害农事较上了真。查源头,找证据,搞鉴定,与经销商和厂家衔接……生意老板主动打电话给受害农户愿意赔偿损失,几十户农民的利益得到保障,很多人却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都只赞共产党好政策,明年要继续扩大种植规模。事办完了,他也长舒了一口气。
为了让基层群众更多的知法、懂法,更好的护法、用法,他组织工作人员向辖区的七万父老乡亲发放普法资料,利用赶集日多次开展集中普法宣传,还将法律相关知识拷到U盘里,利用农村远教设备,每到一处,都能开展现场授课。一分耕耘一份收获,经过他的努力,所辖乡镇的社会治安环境明显好转,群众满意度也逐年提高。
视审判工作为生命
基层法庭离婚案件居多。他结合自己的审判实践,得出了一套离婚案件调解经验,即“一二三四”法:一个集中,集中双方争议焦点与原因;两个注重,注重争执双方在诉讼中的共同点,注重对立双方统一到共同利益上来的有效途径;三个公开,证据公开、法律公开与程序公开;注意“四个方面”,营造必要的调解气氛,把握调解时机,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调解原则,因人而异、因案而异进行调解。去年,有一起离婚纠纷案,经庭前调解,双方虽然表达了同意离婚的意愿,但刘立军敏锐地发现,女方起诉是因为其家人力主所致。综合原、被告系自由恋爱的基本事实,刘立军深夜造访男方,经仔细询问,得知夫妻双方感情不错,而导致离婚的主要原因是男方未兑现婚后砌红砖房的承诺。第二天刘立军亲自赶到女方家里,做女方及其家人的工作,从男方的品行谈到子女的抚养和女方的幸福等,女方听完后声泪俱下,当天到法庭撤回起诉。事件有了圆满结局,但刘立军的心还是没放下,多次进行回访,鼓励男方树立信心,勤劳致富,早日实现承诺。
促进辖区经济发展是人民法庭在新时期的一项新任务。刘立军每到一个法庭,经常深入到金融市场、民间借贷市场、新农村建设中的订单农业市场等多个层面,以案说法,告知老百姓投资的风险意识,树立诚信为本的荣辱观,维护了辖区的社会稳定。去年初,在一次走访中,贺家乡政府工作人员向他反应:坐落在贺家辖区内的一处沿湘江水面经发包租赁后,由两外地老板承租用于养殖珍珠,但承租人除按合同交纳第一年租金外,至2008年已拖欠三年的租金,经多次协调未果,对当地经济发展产生了极为恶劣的影响,老百姓也因此对政府工作进行怀疑,甚至产生抵触情绪。应政府的邀请,刘立军约见了两承租人,从法律的角度向他们讲述了诚信守约的重要性和违约的法律后果,但两承租人因资金短缺无法履行合同;该案进入诉讼程序后,刘立军从维持合同的稳定性出发,动员政府在租金上作了相应让步,但两承租人还是无法履约,这可给刘法官出了个难题:珍珠养殖是一种一次性的投资项目,数年才能见效益,而珍珠的移殖又要考虑到气候和水质环境,弄不好都会坏死;两承租人前期投资已注入,解除合同很可能就会让承租人的利益付诸东流。刘立军及时向主管院长汇报,并做好政府工作,说服政府让两承租人在解除合同后可将珍珠在现有水面继续寄养,后期的发包也要考虑不与珍珠养殖发生冲突,不收取两承租人的后期寄养费用,并责成两承租人做好后期珍珠养殖的日常维护工作。该案在他的细致工作下以判决形式结案,政府收回水面进行了下一步的开发,而两承租人的权利也得到了相应保护,为当地经济的发展扫除了不和谐、不稳定的因素,受到当地政府的好评和百姓的充分肯定。
视清正廉洁为灵魂
要取信于民,重要的是长期坚持一尘不染,清正廉洁。这些年,社会上有的人一提起法官,总是说“吃了原告吃被告”,每当听到这种论调,刘立军同志总在心里告诫自己,一定要洁身自好,任何时候都要过得硬。去年下半年,他办了一件离婚案件,男女双方为财产分割闹得不可开交。一天晚上,他在家里整理材料,女方找上门来,寒喧一阵后,女方拿出1000元给刘立军,并说对他办案精神很敬佩,这是一点小心意,去买点烟抽,不是让他关照,千万别当是受贿。说完把钱往桌上一放就准备走,刘立军指着的钱说:“赶快拿走,如果这样,我还有什么资格得到你的敬佩,如果不拿走我马上给院里打电话,将钱上交县法院。”当事人一下子愣住了,拿着钱,怀着敬意离开了他家。最后,刘立军对此案依法作出判决,双方当事人都服判息诉,整个事件得到圆满解决。有时候,一些当事人自己不出面,想方设法托熟人与之周旋,但都一次次被他面带严肃的表情予以拒绝,因此,一些亲戚朋友、同学都说他不通情理、不好“对付”。然而,天平和公正面前,刘立军宁愿当一个不通情达理的法官。
作为农民的儿子,刘立军常把“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为了肩上的“天平”,为了法官的神圣责任,他始终以他那平凡的执着、不懈的追求、铮铮的傲骨实践着护法、执法的天平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