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建

当前位置:首页  > 衡山党建网 > 基层党建

专报2期

发布时间:2010-09-06 来源:

2

 

中共衡山县委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0820

 

衡山县四措并举

抓好后进基层党组织整顿转化工作

 

衡山县在今年的创先争优活动中,按照自查自评、考核测评、等级评定、审核复查等程序,对全县17个乡镇的319个村及18个社区党组织进行了逐个定等分类,并将后进村党组织划分为班子软弱涣散、党群干群矛盾突出、财务管理混乱、党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混乱、换届选举重点难点单位等五类。通过定等分类,全县共确定了15个村级党支部为后进党支部。根据分类结果,县委严格按照“抓好两头促中间”的原则,采取“查、帮、建、验”等措施,结合年度乡镇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督查工作,重点抓好后进基层党组织的整顿转化,取得了较好效果。

一是查,抓调查摸底搞好定等分类。县委通过实地查看、听取汇报、查阅台账、反馈意见等方式,对全县农村党支部进行了定等分类,全面掌握了15个后进村支部的基本情况和主要问题,将江东乡旺洲村、长江镇铁坑村、永和乡林子村、白果镇新民村、福田铺乡杨扶村、东湖镇新路村以及珠山村7个支部定为班子软弱涣散类;贯塘乡迎丰村党支部定为矛盾突出类;马迹镇石碑村、开云镇青峰村2个支部定为财务管理混乱类;萱洲镇老塘村支部定为党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混乱类;萱洲镇鱼石村支部定为换届选举重点难点类;此外,岭坡乡椒坪村、沙泉乡界塘村和东湖镇元山村3个村支部三年来未发展党员也被定为后进支部。在定等分类的基础上,各乡镇党委分门别类建立了问题台帐,明确了整改措施、整改责任人和整改期限,为后期整顿转化工作打下了基础。

二是帮,抓教育指导筑牢思想防线。对于党员管理不到位、连续几年不发展党员的支部,乡镇党委通过完善台帐、建立党员联系卡、加大非党积极分子培训力度,对入党程序和相关材料进行个别指导等措施进行了帮建。其中,岭坡乡椒坪村、沙泉乡届塘村和东湖镇元山村支部今年“七·一”期间均发展了新党员。针对组织涣散、班子内部存在派系的支部,县委组织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熟悉业务、能力较强的有关领导和乡镇干部,与后进村“两委”班子成员进行座谈,集中讲解《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条例》,加强党员干部的学习教育,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地位、职责,引导他们适应农村发展的要求,增强民主法制观念,按章依法行使职权,同时理顺群众情绪,取得当地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全力支持,为整顿帮建工作筑牢基层党员干部思想防线。

三是建,抓驻点整顿集中整改升类。各乡镇党委与县直机关支部结合“双结对”活动,针对后进村支部存在的问题,整合力量,组建工作队驻点帮建整顿。针对党群干群关系紧张,群众意见较大的支部,采取走访群众、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找出矛盾产生的主要问题和主要对象,帮助后进支部制定发展规划,选优配强班子;对个别作风涣散、态度不端正的党员干部进行思想教育,对不能胜任本职工作的或是存在严重违法违纪的,予以撤职处理。针对财务管理混乱的支部,派驻组织、纪检、财务人员,成立了专门的账务清算小组,对村级财务进行清算、公示、移交工作;针对不作为乱作为的支部,要求与创先争优活动结合起来,与党员“依岗承诺”结合起来,向党员群众公开做出公开承诺,为民办12件实事好事,并将其作为年度目标管理考核的一个重要指标。目前,全县已成立以县直机关支部和乡镇班子成员为主的驻点工作组15个,组织了县乡村财务清算专门班子对马迹镇石碑村和开云镇青峰村2个后进村进行了财务清算;对造成恶性群体事件的江东乡旺洲村党支部班子进行了调整,选派了第一支部书记,按组织程序调整了支委成员;对望峰乡黄垅村和永和镇林子村的支部书记进行了届中调整。其他后进村的问题也正在进一步整改落实之中。

四是验,抓督查落实定期检查验收。县委组织部抽调专门人员组成督查小组对不合格基层党组织整顿转化情况每季度进行一次督查,并进行及时讲评,通报情况,定期搞好检查验收。对问题解决不彻底,整顿效果不明显的,达不到合格基层党组织要求的,继续整顿,联点领导、驻点干部不换人、工作组不撤队,直至问题彻底解决。达到要求的,引导他们进一步比学赶超。在全县乡镇组织工作研讨暨创先争优活动推进会上,县委组织部针对各乡镇党委落实后进村整顿转化工作的具体情况予以了通报。通过定期督促检查,各乡镇党委对后进村的整顿转化工作更加重视,措施更加有力,效果更加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