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报第58期
简 报
第58期
中共衡山县委深入学习实践
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2009年12月18日
县教育系统“三加强”践行科学发展观
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教育局党委结合本系统工作实际,以“深化课程改革、深化教学创新,提高教育质量,提高管理效能”的“两深化两提高”为总体要求,以“三个突破”,即在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思路上力争突破,在破解教育难题上力争突破,在推进教育均衡和谐发展上力争突破为总体目标,坚持点面结合,积极改善教育硬环境,着力提升教学软实力,促进我县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
一是加强指导督查,确保学习效果。教育系统参加第二批学习实践活动共有25个党支部,943名党员。为加强对基层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具体指导,教育局党委组织成立了专门的辅导组,深入各学校,给党员上党课,给干部群众宣传讲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精髓。局党委书记符立平亲自深入县二中、开云镇中心学校、县四中、岳云中学等学校进行党课辅导,受到广大党员教师的热忱欢迎。通过学习引导,进一步强化了教师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引导教师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立足本职工作、固守道德防线、脚踏实地、教书育人,为衡山教育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为了巩固学习效果,局党委还把25个支部分成两组,开展学习成果经验交流活动。各参学单位支部书记分别到四中、岳云中学开展学习交流,取长补短,共同促进,形成全县教育系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新高潮。
二是加强队伍管理,树立新风正气。以学习实践活动为契机,努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针对社会上反响较多的教师队伍管理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局党委突出抓师德师风建设。组织开展了评选全县“十佳师德标兵”的活动,并组织标兵在全县进行巡回汇报,树立了身残志坚的“全国优秀教师”李植华等一大批先进典型,让全体教师受教育、讲正气。许多青年教师积极投入教研教改活动,主动送课下乡。学习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共选送优质课13节,召开教学研讨会3场,涌现出一大批教学能手,大大提高了全县教育教学水平。同时,在全县城镇学校和超编学校中安排了25名党员教师到边远学校支教,较好地解决了城区学校教师超编、全县教育资源分布不合理以及进城务工的农民子女就学难等教育不均衡的问题。另一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切实规范办学行为。针对群众反响强烈的乱办班、乱补课、乱发辅导资料以及家教家养等问题,局党委争取县委、县政府的支持,成立了由纪委牵头、相关部门组成的联合检查组,查处了一批“三乱”行为,处理了部分教师,有效地遏制了歪风邪气的膨胀。
三是加强学校建设,改善教学环境。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教育局党委紧紧抓住教育强县这个主题扎实推进合格学校建设进程,并被市里评为先进工作。局党委成员包片包校,责任到人,担子上肩。一方面积极争取领导的重视和相关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协调关系,确保不因建设资金不到位或相关审批手续未及时办理而影响工程建设进度;另一方面切实加强对建设项目的管理和监督,确保了工程的进度和质量。目前,全县14所合格学校以高规格、高质量顺利通过了上级验收。12月8日,驻县的国省市人大代表视察我县教育发展情况,对合格学校建设取得的显著成绩赞赏有加。通过建设合格学校,新建了高标准的教学楼、综合楼,实验室、语音室、图书室等得到了进一步的充实和完善,校园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新桥中心学校“三和谐”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
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新桥中心学校结合自身实际,提出了学校和谐发展的具体工作内容:一是教学和谐。学校自主开发了校本课程,把唐群英爱国兴教、不倦进取的精神和传统融进课堂,让学生得到启迪和教育。同时,开通了网上评教系统,开展学生网上评教和师生座谈、意见交流等活动,拉近了师生间教与学的关系,增进了教学互动和教学相长;二是资源和谐。针对代课教师多,既造成经济压力,又影响教学质量的矛盾,学校主动争取镇、村两级支持,认真做好群众工作,撤并了1个教学点和5个教学班,减少代课教师6人。还争取上级投资,共投入200多万元在贯底中学兴建了一栋近1000平方米的学生宿舍楼,兴建了一个运动场,维修了5000平方米校舍,完善了实验室、增加了图书馆的藏书数量和学生阅览室数量,极大地改善了办学条件,为师生学习和生活提供了更加良好的校园氛围。三是自身和谐。学校把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特别是党员教师的敬业精神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主题内容,制定了具体措施和长效监管机制。此外,学校还设有专门的心理咨询室,配备经验丰富的教师对师生进行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