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村姑”的感觉真好
当“村姑”的感觉真好
单晓芳
一年下来的“村官”生活让我更觉得自己像一名村姑了。以前那么努力的读书就了为了能够走出农村,不做村姑,没想到毕业之后自己却选择了农村作为自己人生的起点舞台。当梦想与现实背道而驰的时候,我发现自己却无怨无悔,反而觉得当村姑的感觉真好。
历练成长。在锻炼中成长,虽然自己出生在农村,生长在农村,但是做农事做得较少,对农村的了解也不是很多很透彻,要适应农村的工作恐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初来乍到,感觉一切都很陌生,村委书记是新型农民,虽然说很少下地做农事,但是却很少在家中闲着;秘书兼会计是劳动模范,几乎天天在地里做事;妇女主任是家庭主妇,在家带孙女。鉴这种情况,所以没有村干部带领我去农户家走访,刚开始的一段日子,我每天都是呆在村里整理材料、打扫卫生、阅读政策法规。后来我觉得再继续这样下去的话,不仅自身得不到锻炼,更重要的是我对村民们起不了什么作用,那我是做什么来的?
于是,我独自在离村部近一点的农户家走访,我相信人与人之间是相互的,只要我拿出真诚和热情就一定可以和他们相处,碰到年纪大一点的我就称呼爷爷、奶奶,年纪中等的我就称呼叔叔、阿姨从他们的言谈中我知道了他们的疾苦,从他们的眼神中我看到了需求帮助的渴望,即便是我不能为他们做什么,哪怕只是倾听,只是在他们忙碌的时候搭把手,他们也会心怀感激。为了能走访更多的农户,于是我买了新的自行车来学,在上访在过程中我也有过胆怯,但是想想自己连学单车的时候摔跤流血都不怕,还有什么好退缩的。
通过走访让我了解了村情民意,使我对贺家村的了解胜过于对生我养我的村庄还要多,还要亲。
历练成事。在磨炼中成事,在年初,我们全村的十四个村民小组都组织开了小组会议,主要是商议分田包塘结账的事,我都一一骑着自行车前往并起着记事员的作用,有的小组会议开得并不和谐,我们的唐书记和我都逐一的为之化解,甚至组织开第二次会议,直到组上村民们都满意了为止。有一个村民小组把会议的时间定在晚上,当呼啸的寒风迎面而来的时候,我不觉得冷,反而觉得心中有团热情的火在燃烧,只是用手裹了裹毛巾,打着手电筒继续前往,面对四周的黑幕我没有害怕没有畏惧。
村民小组会都开完之后,早季西瓜就开种了。住在村部斜对面住着一位七十多岁的孤寡老爷爷,他也忙活开了,我主动和他一起下过地,帮他一起铺白膜,记得在铺的时候突然下起了大雨,为了不影响他的收成,我和他硬是坚持铺完最后一块膜。还有邻近的一位阿姨,她丈夫在外打工,儿子才上初中,她自己不光是脚有点不方便,而且身上也有长年拖下来的疾病,为了补贴家用,她坚持既种西瓜又种菜,为了能让她轻松点,我帮着她下地种西瓜种菜。还有的村民,当自己家里忙不过来的时候,就把我叫过去做点轻快的事:把发芽的西瓜籽放进装满营养土的钵子里。帮村民们做点农活,是有点累,但是何尝不是苦中有乐,每当看到他们那充满感激的眼神,那递过来的西瓜和井水,我都由衷的感到快乐,我想他们也是快乐的。
在农村没有很多惊天动地的大事情做,所以就得脚踏实地的从小事做起,相信小事积累下来定会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我想积土成山,积水成渊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历练成才。在激励中成才,刚到我们贺家村的时候,我发现自己对农村党员干部教育站点的平台并不是很了解,为了能让自己更快的熟悉操作,于是我就通过电话和QQ向站点的能手们虚心请教学习。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的得到了较好的掌握,于是在乡党委的扶持下我担任起了全乡各远教站点的老师,如平常电脑出现小故障的话,他们都会打电话来向我询问,如果面临站点检查工作,我会骑着自行车去邻近的几个村看看临时会不会出现什么故障,这样就能保证检查工作的顺利进行,在这方面的工作受到过县远教中心和乡党委的一致好评。
村中有部分留守小孩,我鼓励他们平常来村部看书学习,因为去年年底村里就筹建了一个小型的图书馆,让他们来村部做作业,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我还可以给予辅导。有的村民有时间的话就会过来借书看,有的村民去田间忙碌的时候,就会把家中的小孩送到村部来让我照看,和他们在一起我觉得自己仿佛回到了快乐的儿童时代。
经过将近一年的磨炼,我感觉自己在为人处事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但是我仍然需要学习,我是一个学习者,需要向领导们、长者们、同事们、村民们、向我们贺家乡在建党八十八周年之际受表彰的先进党员们学习,只有这样我才能不断的使自己进步。一年的农村经历,我在自己身上找不着“村官”的影子,觉得自己更像是一名地地道道的“村姑”,我感觉这样真好,说明我真正的融入到了农村这个大家庭,虽然我为他们做得事微不足道,甚至有的时候我还觉得自己会力不从心,但我一定会尽我所能,坚定自己的信念一直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