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建

当前位置:首页  > 衡山党建网 > 基层党建

建和谐班子 创小康农村

发布时间:2008-07-02 来源:

 

新桥镇永济村党支部

 

永济村位于新桥镇中部,辖11个村民小组,拥有耕地800亩,总人口1287人,其中党员48名。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村党支部注重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保垒作用和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带领群众发家致富,大力推进和谐乡村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取得了显著成绩,多次被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今年还被评为全省“五个好”农村党支部。

一、强化班子建设,推进民主管理

一是以团结统一思想。为了切实加强班子建设,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强化为民服务的意识,党支部班子成员之间经常性地开展思想交流,搞好交心通气。特别是在工作中,始终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充分发扬民主,重大问题都是在反复酝酿的基础上通过集体讨论才作出决定,使班子成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得到了充分发挥,意见、建议都能得到充分表达,做到了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工作讲配合。二是以培训增强本领。利用“三会一课”形式,深入领会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大、科学发展观等思想,认真学习党在农村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采取远程教育、举办技术培训班等方式,不断加强农村实用技术的学习,切实提高班子成员的科技素质和致富本领;通过组织村干部到县内外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学习考察,让大家在开阔眼界中打破小进即满的思想,进一步激发思想活力和争先干劲。三是以制度促进民主。进一步健全了支部议事和党务、村务公开等制度,每年年初召开全体党员和村民组长会议,讨论和决策年内的重大工作和事项;采取定期公开和及时公开相结合的方式,实事求是地对党的农村政策和涉及村民利益的重大事项进行公开,并对群众反映的意见逐一落实,做到不隐瞒、不压制、不推诿;在党务、村务处理上,严格按照“一事一议”的原则,重大事项须经党员、村民代表多数同意方可办理。进一步完善了廉政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和民主理财制度,建立了村级理财小组,规定村主任只有审批权,对于1000元以上的支出必须经过理财小组表决。建立了民主评议村干部制度,年终召开村干部述职评议大会,由党员和村民代表对村“两委”班子成员一年来的工作进行测评,群众满意度均保持在98%以上。在今年的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中,村党支部更是严格按照选举条例的程序和有关规定,民主选举产生了新一届村“两委”班子和村级理财小组。

二、优化党员队伍,增强组织凝聚力

一是立足实际,提高党员素质。村党支部注重对党员的教育学习,将全村党员划分为5个党小组,采取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的形式,通过远程教育、专家讲座、编印资料、上党课等形式,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党员开展政治理论、政策法规和实用技术等方面的教育学习,确保党员党性坚定、思想创新、政策熟悉、技术先进。二是多办实事,发挥党员先锋作用。结合自身的特点,村党支部推行了党员联系村务工作责任制,要求每位党员挂钩36户农户,为村民办2件实事,作为年末党员考评的硬性指标;通过开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双向承诺活动,举行党员民主评议,不断增强党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村民杨衡林一直在外打工,在市工作队和村支部的积极引导下,去年回乡创业,并在党员的引导下,主动向村支部提交了入党申请书。今年,他创办了辉衡装饰材料经销部,又带头租种了150亩板栗林,有效地调动了其他村民调整产业结构致富的积极性。三是定向引导,优化党员结构。针对党员老龄化的状况,村党支部积极优化党员结构。一方面通过加强党组织建设,丰富党小组民主生活会内容,树立党员的良好形象,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吸引力;另一方面,注重对优秀青年农民、致富能手和退伍军人的培养,鼓励他们参加“一村一大”函授大专班学习,引导他们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村民胡锦和、胡西安、胡义军3人回乡创业,村党支部及时上门进行宣传教育,积极引导他们向党组织靠拢,今年,3人全部向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五年来,先后有9名培养对象向党支部提出了入党申请,发展党员5名,其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4人。

三、狠抓经济社会发展,建设和谐乡村

一是调整产业结构。为了改变传统的种植模式和产业结构,提高农民的收入,村“两委”一班人在认真分析村情、充分调查市场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农民群众从事商贸流通和劳务输出,鼓励农民创办个体私营企业,大力发展二、三产业。近年来,村党支部积极引资60万元,兴建矿石粉加工厂,解决劳动力就业25人;利用新桥水库库区开发养殖场,改建占地 30亩的养猪厂一个,年出栏牲猪1000头;成立了板栗生产合作社,新造优质板栗生产基地600亩;3年来每年发展优质稻订单业务500亩,村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95%二是完善基础设施。村党支部坚持从实际出发,以推进新农村建设为重点,热心为村民办好事办实事:先后投入50万元,硬化村级道路3.1公里,占全村道路总长的75%,修建水渠4000米,新增沼气用户50户;投入10万元,维修了村校教学楼和球场。三是繁荣文化生活。党支部投入3万元,建起了村图书馆、文化活动室,订阅报刊杂志20余种;每逢节假日,还举办篮球、乒乓球、象棋、拔河比赛和腰鼓、龙灯、歌舞竞赛活动,大大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四是改善民风村貌。通过组织开展 “文明家庭”评比活动,进一步树立了文明新风;设立治安中心户,多年来未发生过一起刑事案件。村民遵纪守法,民风淳朴优良,多次被镇党委评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今年525日,村党支部还举办了“川湘情,心连心募捐现场会”,短短半天时间48名党员和村民群众踊跃地为四川汶川地震灾民捐献爱心,共计捐款22341.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