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建

当前位置:首页  > 衡山党建网 > 基层党建

下岗党员离岗不离“家”

发布时间:2008-01-31 来源:

中共梅州市委组织部

 

【案例背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大批国有企业职工党员下岗将组织关系迁入梅州市梅江区。至今年6月,梅江区共接纳市、县、区破产转制企业下岗党员2000多人。由于下岗党员数量较大,社区原有的党员教育管理资源已不堪重负。下岗党员大量进入社区后,存在着管理难、教育难、联系难、过组织生活难等四难问题。

【解决措施】为了破解这一难题,梅江区建立了梅州市第一家专门负责下岗党员和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机构——江南街道梅龙党总支部,由下岗党员陈绍荣担任总支部书记。陈绍荣上任后,带领总支部一班人,克服重重困难,让这个特殊的总支部焕发出崭新的生机和活力。一是多方沟通协调,变支部成立之初时的无办公房、无办公人员、无经费为有了集办公室、阅览室、会议室、活动室于一体的办公场所,使下岗党员有了自己的。二是释疑解惑,化解各种思想疙瘩。针对相当一部分下岗党员有抵触情绪,有些甚至还采取过激的行为,党支部向党员提出有话向支部说的倡议,主动为党员提供发表意见、发泄情绪的平台。对抵触情绪较大的党员,上门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促其转化。此外还建立四必制度,做到党员情绪变化必记,党员生病住院必访,党员外出务工必问,党员家庭困难必帮,让下岗党员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三是帮扶济困,帮助党员共渡难关。党总支部针对部分下岗党员因年龄、学历、技术、身体健康等原因一直未实现再就业,特别是部分党员因伤病住院,加上小孩读书,造成家庭生活极度困难等情况,采取有力措施,包括成立党员互助金,对特困党员给予及时慰问。四是加强管理,重树党员形象。党支部结合实际实施一、三、五计划”——每个支部每年为困难党员募集1000元以上的互助金,每年帮扶3户以上困难党员,每年做5件以上好事实事;开展一无两有活动——党员所到之处无违纪,党员所到之处有所为,党员所到之处有口碑。通过努力,党支部凝聚了党心、民心,消除了下岗党员思想疙瘩和怨气,强化了下岗党员对党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让他们重新融入组织怀抱,感受党的温暖。

【案例启示】下岗党员更需要,更需要关怀和温暖。而这一特殊之家的家长的素质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作为特殊支部的当家人,支部书记有较强的党性原则是基础,开拓创新、有较强的管理经验是前提,善于沟通协调是法宝,倾情服务是根本,不怕困难、迎难而上是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