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建

当前位置:首页  > 衡山党建网 > 基层党建

转变“两个观念” 当好阳光组工

发布时间:2007-06-16 来源:

中共衡山县委常委、组织部长   谢虹

 

组织部门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公道正派地把干部选准用好,把党的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好。这是贯彻我党的干部路线,坚持“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的一个重要法宝。作为新时期的组织工作和组工干部应切实转变两个观念,当好阳光组工。

一是由神秘化向公开化转变。以往组织工作过份强调了工作的保密性、权威性,导致选人用人方面,谁选、选谁、用谁,广大人民群众缺少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给组织工作戴上一层神秘的面纱,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某种程度的“暗箱操作”,助长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实践证明,打破组织工作的神秘性,建立和完善组织工作适度公开制度,公开程序和过程,注重群众公论和公认,有利于加强人民群众对组织工作的监督;有利于增强干部工作的公正性;有利于树立组织部门的良好形象。为此新时期的组工干部要做到两点:一是正思,牢固树立公道正派的理念。把公道正派的理念作为作为一项重要的党性原则和自己从事组织工作的一贯要求,牢固地镶嵌在我党的干部路线、方针、政策中;把它作为锻造自己思想境界和作风的“炼丹炉”。培养独立正直的理想人格,树立公道正派的思想作风,保持坚定操守的思想境界,认真执行党的干部工作原则,以坚强的党性、优良的作风为党和人民把好选人用人关;把它作为恪守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的“防火墙”。做到政治坚定,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的政治立场、鲜明的政治观点、严格的政治纪律、较高的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无偏无私,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知人善用,任人唯贤,把德才兼备、靠得住、有本事的将才、帅才选上来,把结党营私、碌碌无为的庸才降下去,有效预防和纠正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二是正身,夯实选人用才的真知。“水清沙自洁,官贤弊自绝”。组工干部作为选人用人者必须练就识人察人选人用人的“火眼金睛”。首先要能始终坚持用正确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干部,坚持德才兼备原则,既重“官德”,又重“民德”,既重“内才”,又重“外才”,综合评价一个干部的政策水平、业务水平、组织能力、领导能力、工作能力,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点滴知要义。其次在选任干部时,坚持用科学的标准准确地评价干部,坚持用“四化”的方针准确地把握干部;德才兼备的原则准确地评价干部;群众的标准准确地衡量干部,坚决杜绝随意性、主观性、抽象化、概念化的不良倾向。第三在选任干部时,广开言路,广集民意,广纳谏言,悉心听取上级、同级、下级的意见,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把握真与伪、是与非,去伪存真,把大多数人的意见作为主流,用群众普遍反映出来的观点作为定性干部的依据,辨其“优”与“劣”、“好”与“差”,谨防失察、失真、失实。还要有“五官”端正的纪律观念。做到眼不花、耳不偏、嘴不馋、手不伸、腿不软,明察秋毫,严把口风,挡得住诱惑,守得住寂寞,耐得住清苦,不该去的不去,不该吃的不吃,不该说的不说,不该信的不信,不该拿的不拿。        

二是由封闭性向开放性转变。由于传统的组织工作制度做法还不够细化、科学,在实践中常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导致一些心术不正的跑官、要官、买官、骗官者有“机”可乘。为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需要,新时期组工干部要做到:一是正为,严格选任干部的操守。为政之要,首在用人,立政之道,察吏为先。这就要求必须规范用人行为,树立科学的用人观念,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严格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坚持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坚持五湖四海,反对团团伙伙,坚持用人所长,反对用其所短。深入考察了解干部的德才素质和发展潜力,认真负责地考察分析和核实各种反映,实事求是地对待干部,考察评价干部不带框框,不先入为主,破除陈旧的用人观念,不拘一格用人才,把公道正派的要求体现在察人选人用人的全过程。严格干部选任规范流程,履行程序一步不缺,坚持程序一步不错,对上级管理的干部任用,不符合《条例》规定的不上报;对本级管理的干部任用,不符合《条例》规定的不上会;对下级管理的干部任用,不符合《条例》规定的不审批,真正使规范和操守成为干部选任不可逾越的屏障。二是正规,完善监督约束机制。选任干部责任重大,社会关注,选任干部要做到公道正派,必须严格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规定,构筑坚固的道德防线和牢靠的纪律防线,建立完善自我约束机制、内部监督制约机制、部外监督约束机制,坚持党内监督、法律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相结合,形成多层次、全方位、强有力的监督体系。严格遵守组织人事工作纪律,主动接受干部群众的监督,经常反思自己有无不公正的言行。认真执行组工干部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十不准”要求,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忧患意识和防范意识,时时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处处慎言、慎行、慎独、慎微,始终做到警钟长鸣,防患于未然,力求行为更加规范、更加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更胜任“伯乐”的职责,慧眼识才,客观荐才,公正用才,把更多的“千里马”从赛场中选拔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