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东乡荷成村以心换心,用“心”扶贫
江东乡荷成村是衡山县的省级贫困村,现有人口402户1995人,其中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有42户129人,2019年全部脱贫。
2020年,该村坚持“以人为本”,逐户、逐人进行反复排查,在保障“不愁吃、不愁穿”的基础上,随时关注贫困户的生活状况,确保贫困户在医疗保障、教育扶助、住房安全、饮水安全等帮扶政策上不漏一户、不漏一人。在实现全面脱贫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提升,确保不发生返贫和新增贫困的现象,做到以心换心,用“心”扶贫。
腰包贴钱,解贫困户燃眉之急
曹祥云已经七十多岁,一家三口,大儿子在外打工,小儿子曹兵患智障,须到衡阳市中心医院鉴定后才能办理残疾证。可曹兵自己去不了,曹祥云年纪大了又不能带曹兵去,感到很无奈。7月15日,村主任曹迪清自己开着车将曹兵和另一名需要去市医院鉴定的丁运华一起送到县政务中心填表申报残疾鉴定;7月22日,又送他们到衡阳市中心医院作鉴定,因自己还有事要办,让他们自己坐车又怕走丢,曹迪清租了辆专车将他们安全送到家里;过段时间,还要帮他们去拿证件。来来去去,曹迪清不但要为他们开车、租车,还要为他们买早餐、矿泉水,安排吃中饭,所有费用,都是自己从腰包掏钱垫着,从无怨言。曹迪清常说:“帮贫困户做点事,我们都是凭着心去的!”
晨昏走访,为了走访能找到人“这么晚了,还在外面走?”“傍晚好找人。”黄昏时刻,经常可在荷成村听到群众与扶贫干部这样的对话。农民都是勤以持家,扶贫干部每月到贫困户家中走访,很多时候白天找不到人,只好利用清晨或傍晚上门,特别是傍晚,踏空的几率很少。
吴文球是孤独的残疾人贫困户,50岁已弓腰驼背,不能做重活,没有任何联系电话。他平时在家养点鸡、种点菜,没事就在外面到处走,或买东西,或访亲戚,扶贫干部白天一月走四五次都难得找到人。经附近了解,吴文球不管天晴下雨,白天都很少在家,但每天都会回家吃晚饭。掌握这个信息后,最近两三个月,扶贫干部都改白天走访为傍晚走访,每次走访,吴文球都是笑嘻嘻地说:“我白天很少在家,害你总是这个时候来,真不好意思。”
杨文团的帮扶责任人是县武装部的转业军人廖志安,因患眼疾,杨文团经常要去医院治疗或检查,在家的日子很不确定,又没有手机联系,廖志安好几次路过时看到他在家,待他到村里拿个“扶贫手册”来上门时,又不见人了。可他不厌其烦,一次找不到人就两次、两次找不到人就三次,白天找不到人就清早或晚饭后去,每见面一次,杨文团都是好话、抱歉的话说一大堆。而廖志安只是说:“没关系,你有你的特殊情况,这是我的职责,我只是尽一份心而已,”
傍晚走访,很快在荷成村被推广应用,不仅能找到人,还能拉近干部与群众之间的距离,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荷成村工作队员、村“两委”干部都逐步采用这种模式。县残联驻荷成村工作队队员周文湘说:“傍晚走访,是我们队长在入户走访中根据现实情况创新的一种工作模式,虽然用的是休息时间,但实际效率比较好。我们可以把白天的时间充分利用起来,用于政策学习、问题排查与整改,实现内勤与外勤两不误!”
多方联动,解决住房安全隐患
周金生的住房问题是荷成村决胜脱贫攻坚工作的最后一个障碍,他有三个儿子,大儿子已成家分户,与次子周国良和小儿子周红军住在一起。周国良是精神病人,住的房间岌岌可危,周红军已结婚并有一个14岁的继女且三人住在一个房间,夫妻俩都是残疾人,厨房、厕所都是露天的。
因周金生已享受过危房改造政策,所以他家的住房问题已不能纳入危改计划,只能通过其他渠道筹集资金。而周红军自己没有钱,更没有底气改建房屋,曾反反复复好几次想改建,后又主动放弃,工作队和村“两委”为他家的事感到很头痛。
“人不住危房,危房不住人!”面对周金生的问题,江东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几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并组织各部门进行协调,蹲点乡领导、工作队员、村“两委”干部先后七次上门做工作,鼓励周红军克服困难、把握机会。最后,周红军同意自己筹措部分资金,由武装部、保险公司、卫生院等部门扶持一点,政府倾斜一点,爱心人士资助一点,帮周红军凑齐了房屋改造资金后,村主干又帮他联系好承建包工头并谈好了价格。到七月底,主体工程已基本完工,荷成村决胜脱贫攻坚最后一道屏障得到了圆满解决。
根据周金生家的现实状况,乡村干部还为周红军办理了残疾证,落实了相关政策,让他一家人的基本生活有了经济来源和后续保障。周金生不善言辞,每次见到帮扶干部,都是憨厚地笑着说:“谢谢!很感谢你们!你们的心太好了!”
通过“三落实”和“回头看”排查,荷成村贫困户家需要解决的问题也不少,扶贫工作队、村“两委”干部都是第一时间想方设法予以解决。积谷组刘巧云年近七旬无依靠,立即帮她申报低保;胡立根做开颅手术,立即帮他申请大病救助;吴文球不能做重活,扶贫干部晚饭后冒雨将产业扶贫的物资送上门;温述良、周红香家的小孩想有个好一点的书包,扶贫干部送到学校为他们圆小心愿之梦;陈玉龙读书没生活费,帮扶责任人帮他申请教育帮扶特别救助……
一件件小事,一点点爱心,一份份真情。荷成村扶贫工作队和乡村两级干部拧成一股绳,将贫困户的需求和困难时刻放在心上,经常性的集体加班加点,细心、耐心,以心换心,用“心”对待扶贫工作,走进了贫困户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