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小”钱 办“大”事——白果镇棠兴村综合服务平台建设侧记

棠兴村位于衡山县白果镇的南大门,由原棠兴、国光、和平三村合并。村支“两委”成员7人,党员120人,党总支下设3个党支部、6个党小组。2016年4月三村合并后开始商讨新村部选址;2016年11月,自筹资金对村部进行维修;2017年4月,被纳入衡山县第三批村级综合服务平台建设项目,开始全面动工改建;2018年9月,主体工程基本竣工并搬入使用,与全县第二批村级综合服务平台同步完成结算;2018年11月,自筹资金完成配套设施建设。
棠兴村支“两委”班子精诚团结、主动担当、善思善为,不仅让人见识了村级综合服务平台建设的“棠兴速度”,更带来了“湖南省美丽乡村示范村”的完美蜕变。
“三个村合并时,召开党员组长会要到处借场地,村内的大地小学被合并后,教学场所闲置,大家商量一致认为原大地小学处于中心位置、交通便捷、方便群众办事,合适改造为村部。”村党总支书记周菊云介绍。
对于新村部选址,棠兴村支“两委”干部早就统一了思想,预定将原大地小学作为新村部选址,经过与白果镇教育办、大地中学多次协调后达成协议。
为了更科学规划好村部建设,周菊云带领村支“两委”干部赴开云镇青峰村、山竹村和萱洲镇古镇、双峰县黄巢村等地考察调研,对村部进行了初步的规划,决定自筹37万元改建新村部,并于2016年11月启动前期维修工作。2017年,在得知县委组织部启动了第三批村级服务平台的建设后,周书记迅速反应,主动对接,顺利申请到了对村部改扩建的机会,进一步解决主体工程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
“当初只想着快点建好一个能集中学习、开会的场地,并没有想过要多么高大上,按当初的设计也不可能达到现在的水平!”村主任陈正恒感慨道。为了更好更快搞好村部建设,棠兴村始终坚持一个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
棠兴村在村部建设中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原大地小学的场地虽然宽敞,但是却没有一间能容纳全体党员、组长的大会议室,大家多番讨论后,决定打通两间教室和走廊,才建成了现在能容纳100多人的大会议室。
棠兴村村部改扩建面积为1400平方米,但村级综合服务平台建设项目资金只有80余万,为了节约开支,村班子充分利用闲置资源,将原来三个村部的桌椅、柜子等办公用品全部搬到新村部,地面简单刷上红漆,大部分窗户也只是在原来的老款式上进行了修补,可谓是“精打细算”。
为了保证村部建设的质量和进度,村支“两委”班子用足了心思,党总支领导核心作用发挥明显,每天安排3名村干部轮流值班,但实际上村支“两委”成员基本每天都主动到村部值班。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对农村的支持力度很大,我们村也抓住了‘美丽乡村’建设的契机,竭尽全力谋发展,争取了各方面的支持!”驻村帮扶工作队长兼“第一书记”符亮激动地说道。
特别是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村部的功能布局和基础设施建设思路越来越清晰。在县委政法委、县委组织部、县卫计局、县文体广新局、县交通运输和旅游局、县民政局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下,棠兴村建设了便民服务站、远教站点、农家书屋、人民调解室、卫生室、文化艺术活动中心、老人活动中心等功能室,完善了宣传公示栏、乡村大舞台、健身器材等基础设施,省道至村部道路油化,并深入开展“三湘农民健康行”教育活动,利用村部围墙建设了780平方米的健康文化长廊、1.5公里的健康步道,普及疾病防治和卫生保健知识,组织群众开展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更好地满足村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求。
2016年以来,棠兴村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引进投资超过8000余万元的花果山西游洞天项目,填补了全县国家3A级旅游景区的空白;成立2个专业合作社,累计投入资金600余万元发展优质水稻种植、加工、销售产业链,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开展人居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积极开展乡风文明建设,走出了一条宜业宜居宜游的美丽乡村发展路子。2017年,棠兴村获评湖南省美丽乡村示范村、市级卫生村和县级文明单位;2018年,获评县级先进基层党组织、环境卫生整治先进村。
目前,对于三个闲置的老村部,棠兴村班子也有了新思路,一个村部租用给村幼儿园办学,另外一个离景区比较近,准备发展民宿。通过盘活闲置资源,进一步增加村级集体经济的收入,为村里的发展积蓄更多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