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雨暖人心 白云老人结硕果——记衡山县福田铺乡白云村老年协会会长汤作义
古稀老人汤作义,生在旧社会,长在红旗下,现任衡山县福田铺乡白云村老年协会会长。他退休后仍发挥余热争贡献,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为广大老年人树立了榜样,赢得了社会的尊重。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白云村历来具有较浓厚的文化氛围,汤作义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担任白云村老年协会会长以来,他就一直在琢磨怎样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自2005年起,他先后成立了白云村腰鼓队、大鼓队、龙狮队和福田铺乡第一支文艺队。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等活动中,主动参与编撰《白云村利用乡土文化宣传科学发展观》,协助村党支部推出具有“白云特色”的学习方式——农家套餐,白云村的经验得到中央学习实践办的充分肯定和推介;他还与白云新农村示范片几名老党员自发组织成立巡演队,将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等知识融入皮影唱词,组织巡演800余场,下发唱本3000余份。2007年以来,汤作义老人带领的文艺队先后迎来了李长春、贺国强等中央领导的视察和湖南省首届农民文艺汇演。
他多才多艺,能打鼓敲锣,能舞龙舞狮,能说快板唱花调,玩得了皮影耍得了大刀,还创造了大量的优秀民间艺术作品,以文化演出为载体把传统文化与流行元素结合起来,搬上舞台,男女老少喜闻乐见,易于接受。以前,村民的农活之余就是打牌,没有其他的娱乐活动。汤作义老人把村民活动室由牌馆变成了文艺排练室。逢年过节,各种文艺活动更是如火如荼,村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变得多姿多彩。村民们高兴的说:“是汤老带领我们走上了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新生活,现在大家没事就一起排练节目或者创造新节目,谁都不肯落人后”。为提高村民整体素质、改善村容村貌,汤作义老人把家庭和谐、增强环保意识等内容融入到文艺创作中,先后编写了《少生优生好》、《四位大嫂说环保》、《婆媳情》等文艺作品。如今村民对他的作品耳熟能详,村里打牌抽烟的少了、婆媳关系更为融洽、村民环保意识明显增强,村容村貌大为改观。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他热心公益,并以助人为乐,哪里有吵架扯皮,他就会及时出面调解,谁家有人生病,他都会前往看望,甚至送钱送物。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的身影,在村民们的眼中,他就是一个“活雷锋”。他带领文艺队义务为白云村逝世的五保户送殡,义务为参军入伍的军人送行。白云村二组老人王德绍是五保户,膝下无儿无女,撒手人寰后,汤作义老人立即组织村民帮忙操办丧事,又组织大鼓队义务为王德绍老人送殡。事后,其他的五保老人都感到欣慰,热泪盈眶的说:“忙忙碌碌一辈子,不就求走的安心,有汤作义我们放心了。”
在白云村新农村建设之初,针对村里脏、乱、差现象,汤作义老人结合本村实际,积极探索“清洁型白云”发展新路子。2009年初,他带领村民大力开展“清洁家园”行动,深入宣传、广泛动员,在全村范围内开展“清洁村庄、美化家园”等活动,评选村保洁员,并严格督促村保洁员切实履行职责,监督村民遵守“门前三包”制度,逐步实现了“绿化、洁化、美化”目标。在今年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中,他充分发挥老年协会作用,除了大力宣传外,还加入了村清洁义工队,使得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走在福田铺乡乃至全县前面。
但得众生皆得饱 不辞羸病卧残阳
“勤劳会让一个人变得富足,更能使一个人拥有健康。”这是汤作义经常讲的一句话,虽年逾7旬,却身体硬朗,仍坚持辛勤劳作。村中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田地荒废不少。他承包了30余亩荒废的田地,利用现代农业技术耕种,年均纯收益达15000多元。他还经常到田地帮村民检查虫情,观察灌水情况,传授耕种经验和技术,为增产增收献计献策。
汤作义老人对自己目前的生活现状很满足,全家15口没有分家,同吃同住,婆媳关系,妯娌关系,相处甚好,其乐融融。家里先后评过“五好家庭”、“和谐家庭”、“文明家庭”。他也是村里公认的“幸福老人”。
汤作义老人常说:“不管现在的知识是否渊博,学历是否高,只要保持一颗不断学习的心,保持一颗不怕苦和不怕累的心、一颗进取的心,就一定能有所收获”。
汤作义老人用琐碎平凡的事迹为全社会的老年人树立了标杆,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深刻诠释了“老有为、老能为、老可为”的真实内涵,可亲,可信,可学,可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