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衡山党建网 > 要闻时讯 > 本地动态

简报第19期

发布时间:2014-01-28 来源:

                        转变作风这一年,真抓实干赢民心
 
  2013年5月9日,我县贯彻中央和省委关于转作风的新规、禁令精神,召开“转作风、解难题、抓关键、见实效”专项活动动员大会,掀起了以作风建设统率各项工作的转作风热潮。
过去的一年,是作风建设贯穿始终的一年,也是真抓实干成效突出的一年。尽管面对着要素制约、干旱灾害等困难和挑战,全县上下紧紧咬住县委“三个确保”目标不放松,圆满完成26项为民办实事任务,招商引资捷报频传,项目建设全力推进,反映的正是专项活动真转实改、干事创业扎实推进的显著成效。

  这一年,思想信念进一步提升
  活动的开展触动了党员干部灵魂,使党员干部更加自觉地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县委的要求上来。工作作风明显好转。创新思路、加班加点求真务实的多了,敷衍塞责、无所事事消极怠工的少了;党员干部们下基层的次数多了,在基层吃饭的次数少了;微笑服务的多了,态度不好的少了;为群众办实事、好事的多了,拖拉推诿的现象少了。5月份开始,组织部组织开展党员义工服务队活动,上街头进社区,解难题、扶贫济困,率先扛起“党员服务群众、爱心凝聚力量”大旗。文明城市创建工作,领导干部带头参加全民卫生日的大扫除、走出机关上街头值日督查。机关办事效率明显提高。财政局以“即时办、廉洁办”为抓手,促进工作作风转变,各项业务工作办结时间较往年有大幅度缩减。萱洲法庭偏安一隅,平均不到3天就办结一起案件。经信局为全体机关干部制作“勤廉”工作牌。密切联系群众明显加强。 “百乡千村万户大走访”工作形成长效工作机制,深入村组农户宣传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全国“两会”精神,访贫问苦,及时调处化解矛盾纠纷,走访群众6462户,企业86家,收集群众意见1632条,整理全年急需处理和解决的重大问题17个,全部列入县委、县政府民生工作重点。对信访积案,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成员带头推行限期办结制度,带头包案处理,效果突出:省、市交办的24件和县内排查出的3件信访案件, 100%予以回复,老大难的信访难题得到了有效解决,社会稳定得到有效稳控。县活动办设立干部作风举报信箱,做到来访必接,来信必复,构筑了群众诉求新平台。

  这一年,“四风”问题有效遏制
  年末的年画、挂历销声匿迹,烟酒经营风光不再,都是转作风带来的新气象。“六治”查办动真格。治靡提神、治懒增效、治庸强能、治奢尚俭、治乱聚力、治虚抓实,是专项活动的重点。活动办成立三个督查组,深入乡镇和部门对干部在岗情况、目标任务的履职情况、八小时以外的行为进行专项督查、明察暗访、现场摄像,工作不拘形式,不留情面敢碰硬。县委坚持实行转作风情况月度通报,对转作风不力的乡镇、县直机关单位“一把手”点名通报批评,让干部群众真正感受到了作风大整顿活动所亮出利剑的成效。会议无故缺席、“代会”等不良现象均有根本好转。目前,县政法系统共查办滥用职权、渎职、贪污等职务犯罪案件7件9人,涉案的副科级以上干部5人,营造出了公清廉的社会氛围。专项整治刹“四风”。 以《关于开展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的实施方案》、《关于厉行节约、严肃财经纪律的八项规定》为代表的各项整治工作,向党政机关及各部门存在的损害群众利益、脱离党的宗旨、与作风建设“八项规定”背道而驰的问题开刀。滥补乱发、公车私用等怪象基本杜绝。据统计,全县各单位“三公”经费压缩30%以上。

  这一年,制度力量进一步彰显
  专项活动开展之初,部分党员干部心中还颇有微词,认为作风建设年年搞,作风问题年年有。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委的转作风活动精神,为防止假转作风、走过场,结合实际,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严明工作纪律、改进机关作风的十二条禁令》、《进一步提高机关效能建设和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实施意见》、《基层(窗口)单位政风行风评议工作实施方案》等系列转作风文件。打出行政过错追究、机关效能问责、明察暗访通报督促等一系列“组合拳”,整治“庸懒散”,横扫“衙门风”,根除“机关病”。一年里,我县封堵吃空晌,清出186人。专项活动既标“红线”、划“雷区”,盯“一把手”,又坚持用活动搭建平台,用活动推进工作。根据县委常委会议要求,县活动办联合县组织、纪检和宣传等部门将真转实改、实绩突出的典型,认真筛查、核实,以“转作风”专项活动“每周一星”的形式对来自不同岗位的优秀人物事迹进行宣传推介。这些活动所产生的辐射效应进一步彰显着制度力量,凝聚着工作原动力。

  这一年,工作成效有新突破
  立足年度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稳增长、促发展、实现“三个确保”是我县专项活动的实质要求,重任敢担、硬仗敢打,本身就不失为好作风。抗旱救灾勇退旱魔。8月2日,我县启动“千名干部下基层抗旱救灾”活动,986名党员干部在18名县级领导的带领下,火速奔赴全县340个村(社区),坚守一线遍访灾情,投资投劳排忧解难,帮助群众克艰渡难,夺取了抗旱救灾工作的全面胜利。据县防指统计,抗旱期间,全县共投入抗旱资金3900余万元,新打抗旱井218口,投入提水设备14620台套,展现了责任先担、火线先上、灾害先挡、苦活先干、困难先帮、用水先让的先锋形象。重点项目推进有力。全年引进总投资过千万项目20个,其中投资过亿项目4个,新引进的华夏湘江国际农业示范园项目,投资达33亿元,创单项引资新纪录。全县66个重点项目全部顺利开工,以前进展缓慢的南岳高速连接线、衡山大道西延线、农科所改制等大项目加速推进,工业项目开工数同比更是大幅增加。一个项目就是一份责任,黄花新区项目指挥部一班人更是以硬作风攻克大难题,搁浅几年之久的农科所改制,10天内完成过去两年时间没完成的任务,职工改制协议100%签订,延后三年之久的衡山大道西线项目如愿动工;开云新城衡山西站的专项整治,四个月取缔站台占道经营摊档20余处,拆违建筑39处,查扣黑的、摩的50余台,并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健康运行;推进“城中村”改造、提升城市品位的青云西路建设项目,领导小组给自己加压,一方面运行目标管理考核机制,实施节点控制保进度,领导小组及时跟进管理,一周一调度,一月一讲评,另一方面各部门根据进度安排表,综合运用法律、行政、协调和科学管理等手段,千方百计采取有效措施保障被征地村民利益,阳光征拆,攻下难关。“四冬”生产成效初显。旱灾过后,县委、县政府立足于早、着眼于实,克服通常观念,科学规划、稳步开展“四冬”生产工作。各相关职能部门配合乡镇机关领导深入基层一线开展群众工作,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发动群众投工投劳,与群众并肩劳动。全县农业基础稳步夯实,“生态衡山”稳步提质,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以加快水利建设步伐的 “2133”工程为例,全县年末已完成除险加固小Ⅱ型病险水库23座,实施九观灌区节水配套工程,完成涓水二期治理11公里,新增优质农田达2万余亩。

  政清人觉晓,春暖燕知归。
  新的一年,县委将继续紧紧咬住作风建设不放松,牢牢把握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坚持主题不变、镜头不换,贯彻“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以严的标准、严的措施、严的纪律坚决反对“四风”,推动思想认识进一步提高、作风进一步转变、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为民务实清廉形象进一步树立、基层基础进一步夯实,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入手,着力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解决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问题,把改进作风成效落实到基层,真正让群众受益,努力取得人民群众满意的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