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市财政总收入迈上新台阶
李亿龙在相关工作汇报会上强调,新一年财税工作,要把握好“培植税源、调优结构、创新征管、强化保障、厉行节约、争创一流”六大要点 周海兵出席汇报会并讲话
1月3日讯 2013年,全市公共财政收入完成211.88亿元!新年第一个上班日,全市财税收入工作汇报会传出喜讯,我市公共财政收入在3年时间后再上一个百亿元台 阶。市委书记李亿龙对2013年的财政工作进行了全面盘点,并从“培植税源、调优结构、创新征管、强化保障、厉行节约、争创一流”六大方面,对新一年的财税工作提出新的期许,要求今年财政收入确保实现15%的增速。市委副书记、市长周海兵出席会议并讲话。
统计数据反映,2013年全市公共财政收入增长13.01%,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在财政总收入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57.2亿元,增长 16.01%;国税部门完成46.15亿元,增长5.84%;地税部门完成94.2亿元,增长23.02%;财政部门完成71.53亿元,增长 6.26%。从质量方面看,财政总收入占GDP比重预计将突破10%,比2010年占比提高2个百分点;全市税收收入完成137.75亿元,占财政总收入 的比重为65.01%,比上年提高了1.91个百分点。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方面看,有11个县(市)区总量超过10亿元,较去年增加3个。
李亿龙指出,过去一年,在全国性经济下行、结构性减税、我市煤矿停产、遭受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灾等特殊形势下,衡阳财税工作能做到“收入上台阶、质量有提高、保障很有力”,实属不易,应该给予充分肯定。
李亿龙进一步阐述财政工作的重要性:财政收入是经济运行的最终反映,既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又是干部能力的“试金石”,还是下一轮经济社会发展的 “保障线”。财政收入是“真金白银”,直接反映出一个地区经济发展运行的质量和规模;财政收入能否不断提升质量、扩大规模,是检验领导干部驾驭经济能力的 体现;同时,新一轮发展、运转和民生,都要依靠财政做保障。
李亿龙强调,做好新一年财税工作,需要把握好“培植税源、调优结构、创新征管、强化保障、厉行节约、争创一流”六大要点。
——要培植税源。财政工作不是简单收税、收费,而是要把岗位职能更多地放在培植税源上,促进财政可持续增长。一方面要执行好上级政策,该减免的税费遵 规执行,做这个“减法”最终是为了做“加法”,获得更多产出。另一方面,发挥财政“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以小钱撬动经济的增长。要认真执行产业扶植政 策,将专项资金用到刀刃上,最终促进经济的发展,培植更多财源。
——要调优结构。要调优税收结构,支柱税源、重点税源和补充税源做到心中有数,把握它们的发展变化规律,做到支柱不倒、重点不丢、补充不流失,同时扶 持培养出多个支柱性税源。要调优财税结构,税收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今年要力争再提高3个百分点,超过68%;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今年要力争再提高 1到2个百分点,达到12%左右。要调优支出结构,行政开支等比重要逐年下降,保民生的开支要占绝对比重。
——要创新征管。既要抱西瓜,又要捡芝麻,确保应收尽收,严厉打击和防范偷税漏税行为。在税收征管上,要突破传统的定税制、申报制等老一套办法,防止简单地将任务分解落实到人,而应创新科学有效的征管办法。
——要强化保障。要按照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保重点的顺序,科学安排、管好用好财政资金,为衡阳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要厉行节约。认真落实中央、省委有关规定,配套出台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措施,抓好开源节流,推动厉行节约。
——要争创一流。新的一年,全市财税工作要上新的台阶;财税口各部门要在全省争创一流机关、达到一流水平。
周海兵指出,2013年我市财政收入实现“三量齐增”,而且是在克服方方面面极大困难的情况下取得的成绩,离不开财税系统同志们的辛勤努力。同时,要 清醒认识到财税工作的不足,财税收入质量、增速等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下一步,要继续以深化改革促进发展:财税部门要进一步支持企业发展;要研究征管办法, 做到应收尽收;要研究我国下一步税收改革的方向,提前做好基础工作。
市政协主席廖炎秋,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段志刚,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罗东海出席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