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工文化

当前位置:首页  > 衡山党建网 > 组工文化

从基层一线选拔干部的“四要四忌”

发布时间:2011-08-11 来源:

随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从基层一线选拔优秀干部进入上级党政机关工作的现象日益普遍。由于多岗工作经历和基层工作经验方面的优势,来自基层一线的年轻干部正越来越受到上级领导机关的“青睐”,这既是对基层优秀干部的认可,更是当前选人用人机制不断开放的直接体现。然而,要真正将从基层一线选拔干部这一举措落到实处、发挥实效,笔者以为还须做到“四要四忌”。

  一要深思熟虑,忌“一时兴起”。从基层一线选拔干部,应当根据实际需要统筹安排,全盘考虑,切不能各自为政、各行其是。从基层一线选拔干部不是政治作秀,不是为了吸引公众眼球,而应将出发点放在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上面,将落脚点放在推动工作开展和关注基层干部成长方面。基层现有哪些人才、需要从基层选拔哪些人才、如何选拔这些人才等重点问题都需要我们全面分析、认真思考、周密安排。断不能盲目跟风、一时兴起,随便挑几个无关紧要的位置,把人才选拔搞成哗众取宠的政治游戏,如此这般只能是贻笑大方、失信于民。

  二要持之以恒,忌“半途而废”。从基层一线选拔干部要真正赢得基层广大干部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制度化、规范化至关重要。选拔活动必须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使其充分发挥根本性、长期性的改革效果。对于从基层一线选拔干部的周期、流程、标准等具体规范,非特殊情况经特定程序不得修改,不能因为领导意见的不同而轻易地改变政策,造成选拔活动的半途而废。从某种程度上说,坚持选人用人政策的稳定性和连贯性,既是选拔公平的体现,更是社会公正的体现。

  三要竞争择优,忌“将就凑合”。从基层一线选拔干部不能等同于一般的初任公务员考试或事业单位人员招考,它不是任职资格的考核而是优秀人才的选拔。就这一点而言,从基层一线选拔干部应当更加注重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的考核。在考核方式上,既要充分关注选拔对象的工作业绩、政治品德、群众口碑,更要从上级机关工作需要出发侧重对其综合工作能力的考核。在选拔方式上,要坚持竞争选拔、好中选优,确保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绝不能简单地按照地区、行业的选拔名额进行分配,人为放宽标准、降低要求,搞“拉郎配”,将就凑合、应付了事。

  四要发挥作用,忌“速冻冷藏”。从基层一线选拔干部进入上级机关工作,除了关注选拔活动本身以外,选拔之后的后续工作同样不能忽视。个别地方将基层一线的优秀同志选拔进入上级机关后,不是充分发挥其优势和特长开展工作,而是仅让其从事一些简单重复的事务性工作,不仅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同时也影响了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因此,对于从基层一线选拔到上级机关的优秀干部,既要严格要求,也要充分信任、放手使用,使其在新的岗位更快成长。倘若将其在新的岗位“速冻冷藏”、“销声匿迹”,这不仅是对干部个人的不负责任,更是对干部选用导向的一种直接破坏。(作者:江苏省南通市港闸区委组织部  刘志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