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党干部纷纷要求入党问题的思考与对策
中共衡山县委组织部
衡山县现有非党干部44人,其中,县处级党外领导干部6人,副科实职以上党外干部38名,党外后备干部30人。近年来,县委组织部和县直机关工委接待了14起非党干部提出入党的请求或咨询,占非党干部人数的32%,严重影响了非党干部队伍的稳定和建设。近日,县委组织部针对此种现象,向现任在职非党干部采取下发调查问卷和个别走访等多种形式,开展了专项调查。
一、原因分析
1、主观上的原因。一方面有些非党干部自觉地形成了共产主义信仰,对党组织怀有真诚的感情,从内心情感及信仰追求上迫切加入党组织,持有这种心态的非党干部有23人,占问卷调查的52.2%,且这一部分非党干部在提拔前都是有过入党追求的,又都是提拔后确定为非党干部队伍成员。特别是近几年,通过自上而下大面积、深入地在广大党员,党的领导干部队伍中开展“党的先进性”教育,广大共产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作风切实转变,党组织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进一步增强,这使得这一部分非党干部加入党组织的愿望更为迫切。在我县类似于这种情况的有1名县级领导,5名科级干部先后加入党组织。另一方面,有些党外干部不能正确对待自己,在党内干部频繁提拔、升迁的现实面前,缺乏正确的权利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的甚至把党外干部作为走入领导干部的一种捷径,一旦得到安排使用之后,不是充分利用党外干部的特殊身份、地位发挥作用,而是一而再、再而三地要求入党,从而实现自己的政治目的。有些党外人士在组织的安排下在党外任职多年,不能正确理解组织意图,不能准确认识党外干部所作的贡献,在思想作风、工作激情等方面逐渐消退,对身居党外干部这个职位丧失了信心。
2、客观上的原因。对党外人士的培养、选拔、使用工作没有形成有效的长效机制。实际工作当中,由于各种原因,尽管我县为每个乡镇和相关科局都配备了非党副职,但非党干部提任正职的比例明显偏少。同时,全县的党外后备干部大部分集中在企事业单位,30名党外后备干部中,教育、卫生系统就占了13人,占43%,而公务员编制的只占15%。一些基层党组织中,党外领导干部一般不参加党内活动,党内一些重大方针政策和重大活动,党外干部了解、参与的比较少,无形中产生了距离感和神秘感,使党外领导干部对党组织更加崇拜和向往。另一方面,党外干部处于党委组织部门和统战部门双重管理体制,被称之为“边沿干部”群体,其教育、培养、管理和重视程度相对党内干部而言,要少些,散些,轻些,一定程度上也是对党外干部的一种“打击”。
3、政策上的原因。一方面,党外干部流动渠道不畅。一些党外干部在一个部门或单位的同一职务上,一干就是五、六年,甚至七、八年不动,目前,全县党外副科干部在副科职位上任职了5年的有18人,其中任职了8年的有12人。另一方面,党外干部提拔速度慢。从2006年算起,全县共提拔干部67人,其中党外干部8人,占11.9 %。同时,在使用、配备党外干部时,力度不大,措施不硬,只讲究有则配备,没有注重超前配备、硬性配备。目前,全县88个正科级单位,配备了党外副科干部的41个,党外干部的配备率46.6%。这些在一定程度上使部分党外干部产生了失落感、排斥感。
二、对策建议
1、要提高认识,让党外干部在社会上有地位。各级党委要把培养选拔党外干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并努力在全社会营造一种浓厚的大党建、大统战氛围。具体地讲,要树立“三个意识”:一是树立国家政权意识。要把落实党外干部相关政策当作是保证我国基本政治制度落到实处的具体体现。二是树立党外干部人才意识。要切实纠正和克服过去对党外干部的片面、保守的思想观念,树立党内党外都有人才的人才观。三是树立党内党外同等意识。要充分认识到,党外干部一样是党的干部,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推进改革与发展的骨干力量。只有这样,党外干部在党外才能安心工作,积极参政议政,发挥应有的作用。
2、要加强教育,让党外干部在能力有提升。要通过各种渠道和途径,如办班培训、送出去学习等,帮助他们拓宽知识面,积累工作经验,尤其要对那些青年“苗子”及时铺设台阶,让他们早得到锻炼,早进入角色,不断提高党外干部的各种综合能力。要做好经常性的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和教育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政绩观,尽力解除党外干部的后顾之忧,为党外干部做好本职工作,施展才能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
3、要注重选拔,让党外干部在事业上有舞台。各级党委要站在讲政治、讲政策的高度大胆提拔使用党外干部,不局限于“最低”配备线,只有是有能力、有德行、群众公认度高的党外干部都可以大胆地用。要改进党外干部考察考核方式,各级党委要向下一级党委下达培养选拔党外干部的量化指标,并加以认真的考核通报,做到党内党外干部同步考核、同步推荐和同步配备,使培养、选拔和使用党外人士工作得到组织上的保证。
4、要协调配合,让党外干部后继有人。组织、县直各党(工)委、统战等部门要互相支持、通力合作。组织部门和县直各党(工)委要为一部分优秀分子留在党外提供方便,多做协调工作。平时,统战部门应主动就党外干部后备人员的有关情况及时向组织部门通气,而组织部门在确定党外干部考察对象名单时,应充分听取统战部门的意见、建议;县直各党(工)委则要认真执行与统战部门通气联系制度,凡民主党派人士申请加入党组织时,都应主动征求统战部门的意见后再发展,确保一部分优秀分子因组织需要能够留在党外,党外干部后备来源自始至终处于一个充足的常数,确保党外干部后继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