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情日记选编之二——一席座谈开启小村致富新篇
三月的阳光,静静地洒照水桥村每一寸土地。明亮的天光、清新的空气、静谧的田园,昭示着这不同寻常的一天。
这一天,我们召集水桥村10个村民小组组长召开座谈会。带着希冀、带着盼望,组长们纷纷赶早而来。这不仅是一次谈心聊天的座谈会,也是一次共求发展的研讨会,更是一次鼓舞民心的动员会。在村计生主任家里,我们齐聚一堂、轮流发言。说起组里的困难和问题,他们神情凝重;说起组里的闲情趣事,他们开怀大笑;扯起自个儿的家长里短,他们有的露出幸福的笑容、有的脸上夹杂着淡淡的愁意。面对他们,我们忘记了自己。那些故事、困难、问题,我们认真地倾听、不停地记录、深入地思考、耐心地解答。
除了水利、灌溉、水库等问题比较严重,水桥村最关键的还是经济落后问题。全村961人,有400多人在外打工,村里只剩下一些老弱妇孺,全村的收入来源主要依靠打工。根据前段时间“大走访”搜集的情况,以及组长们讲述的相关内容,我们为水桥村今后的发展提出了一个清晰的蓝本和思路,为水桥发展开启一页崭新的篇章。
第一,如何认识水桥村。水桥村有优势:一是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二是完善的交通网络。通村、通组水泥路基本完善。三是良好的发展资源。有好山、好水、好田、好地。四是丰富的特色产业。村民们种植桃子、李子、西瓜、香瓜。水桥村也有劣势:一是缺人才。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大学生极少。产业带头人比较缺乏,村民想致富,心有余而力不足。二是缺资金。水利灌溉的难题迟迟得不到解决。三是缺技术。养殖、种植业都只是小规模、小范围存在,没有形成产业。三是缺思路。只为最需要、最实际的问题绞尽脑汁,没有一个相对长远的思路为经济发展引路,思考问题站得不高。
第二,如何发展水桥村。一是进一步夯实发展基础。要完善公路网络,完善水利设施,加强人才培训。二是增强发展理念。要充分发挥村长、组长的引导带动作用。三是找准发展路子。要积极发展传统产业,形成规模化、集群化,形成产业链。要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包括西瓜、桃子、李子种植。要优化劳动力资源,把在外创业致富的村里人请回来,引导带动家乡发展。四是切实解决当前面临的迫切问题。修路、修渠,要早安排、早落实。
在这场座谈会上,我们受到了思想上的教育、精神上的洗礼,思绪万千、感触良多。组长们茅塞顿开,对村里的发展和未来充满了期待和向往。我们都相信,几年或者十几年后的水桥村,将会是一个物产资源丰富、人民生活富足、社会和谐稳定、风景美丽宜人的幸福村。(县委统战部 王珺)